最新最快汽车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学学日本汽车

一个只拥有全球0.2%面积,和不到世界2%人口的国家,却能缔造全球四分之一的汽车产销量,日本汽车究竟能给中国带去多少启示?

最近关于日本汽车的言论和信息甚嚣尘上。

日系车在中国节节败退,市场份额从最高的25%,降低到现在的15%左右,铃木、三菱相继退出中国;马自达、斯巴鲁不温不火,走向小众;日产、本田在华遭遇滑铁卢,销量一降再降;丰田核心车型从加价到降价,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

接近尾声的日本移动出行展(东京车展),被指经典怀旧、乏善可陈,不仅沦为本地车展,缺乏前沿的汽车创新,反而被中国比亚迪抢尽风头……

然而这些并非日本汽车的全部真实面貌。

就在日本移动出行展期间,丰田汽车会长丰田章男再度发出“炮轰”电动汽车的言论,称抵制电动车是正确的,日本汽车面对中国汽车“必须要赢”……

或许丰田章男狂言的背后,是丰田今年上半个财年破纪录数据带来的自信和底气。上半年(2023年4月-2023年9月),丰田全球产量与销量均首次突破500万辆,均创历史新高。丰田表示,增长源于强劲的需求和供应条件的改善。

一面是卷无可卷、盈利走低、竞争恶化的中国市场,一面是中国失意、全球得意的车企和现象数见不鲜,外加日本核污水海排的负面效应扩散,以及中国力量和民族自信的增长,关于日本汽车,外界每个阶段、每种环境下,确实给出了各不相同的评价。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汽车无论是在中国乃至全球的地位都在上升,日本汽车也有其固执和落后的一面,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站在如今的环境和时代前沿,我们是否更应该思考,日本汽车过去是如何做大做强的?到底有哪些坑需要避坑和学习的?极致且不太正常的内卷,是否真的对产业发展有好处?中国汽车是否真的可以在全球全面战胜日本汽车?

这不是在长日本汽车的志气,灭中国汽车的威风,而是走向全球做大做强宏伟目标下,中国汽车人的夙愿。

日本汽车,强在哪儿?

关于日本汽车的崛起和强大,其实很多历史科普已经做出了深度的解读,这背后有客观原因,有命运和时机,也有日本汽车企业自身不断的传承和革新,每项因素缺一不可。

客观关于肯定离不开政治因素,尤其是战争,其实这不仅是日本汽车工业、德国汽车工业、包括美国在世界地位的崛起,背后都与战争有莫大的关系。

特别是二战和朝鲜战争,大量军队的订单给日本汽车带来了机遇,即便是产品质量并不高,但价格低廉,让以丰田为代表的日本汽车获得了广泛的生产和销售渠道,最后销量显著回升,完成了资本的积累。日本汽车工业也实现了从最开始模仿为主,自主研发为辅,到后来有了资本积累和技术积淀,走上了自主研发的道路,最终推动日本汽车迎来快速发展。

其次是日本整个国家地少物稀,资源匮乏,日系在产品定义方面,更加偏向于耐久性以及可靠性,主打小排量和经济节能,比如日本本土小排量的K-car就特别受欢迎。这符合日本民众的消费需求,也符合日本汽车发展的商业逻辑。

因此一旦外界某个因素助攻,日本汽车就会迎来新的机遇,这个机遇就是石油危机。关于石油危机的故事很庞大,也很精彩。但这里想说的是,石油危机让油价飙升,重创了以大排量和性能为主的欧美车商。

石油危机之后,美国一部分家庭难以承担高昂的油费,选择了日本汽车代替大排量美系车;而在欧洲注重节能减排之后,日本车又进一步抓住了欧洲市场,一跃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巨头。

到1967年,日本汽车出口达到250万辆之多,首次超过国内销量。之后日本汽车持续开拓海外市场,并用自己的产品、技术和市场先发优势,不断壮大企业和品牌影响力,成为全球汽车产业TOP级的存在。

包括这两年外界都认为日本汽车不行了,但2022年的数据显示,日本汽车全球销量达到了2051万辆,是唯一一个达到这一数字的汽车销售国,销量创下历史新高,这样成绩的取得,并非一朝一夕的成就,而是多年来经营和积累带来的结果。

当然和平年代,战争和所谓的XX危机,其实已经不具备参考和借鉴意义,这种时机和命运的情况,也大概率不会再次发生。但是日本汽车壮大的背后,没有自身底子和素质的强大,就算外部环境再如何有利,也很难抓住这样的时代和趋势。

彼时的日本汽车,核心的要素还在于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打造产品,同时对技术和产品辅以更大传承和专注,特别是日本企业文化中那种忍耐顺从,让企业的精神和战略可以长期地推行下去。

在日本企业,绝大多数上一任的战略和执行,都会在下一届继续推进和改善,而不是别出心裁,另起灶炉,这种传承对于汽车这类积累型工业来说,大有裨益,比如在混合动力、氢能源的坚守和研发上。同时日本汽车也重视革新,这种革新可能并非颠覆式的,而是不断优化改良,进一步提升,这是日本汽车和工业所擅长的。

汽车企业和汽车工业的强大,当然也离不开重金投入。作为日本经济的支柱,汽车整个链条对日本国家的经济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也推动了企业和国家政策对汽车产业进行一定的倾斜。特别是在研发投入上,有这样三个数据:日本的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列世界第一;由企业主导的研发经费占总研发经费的比例世界第一;日本核心科技专利占世界第一。

另外,日本汽车可靠性高的背后,其实是相对封闭的供应链。日系车企和供应商之间,签署的是长期并具排他性的供货协议,这使得两者更像是长期合作伙伴,甚至是一个利益共同体,这从源头上就保证了标准的统一,而且供应链一旦合作,便不轻易更改。

随后,车企会派驻员工并采取其他措施,确保供应商的能力不断提升,能充分达成各项指标。久而久之,双方的关系不断深化,形成共生的关系,甚至主机厂会持股供应商,比如丰田之于电装、爱信精机等。

包括丰田推出的TPS生产方式和精益管理,以及丰田在全球的规模效应,降本增效,让以丰田为代表的日本汽车具备强大的产品实力、可靠性和耐久性,在产品品质上不妥协,没有恶性竞争,劣币驱逐良币,在专注的赛道上将产品和功能做到极致,这是日本汽车广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海外才是真正的试金石

如果说日本汽车的强大,仅仅是在本土用《汽车制造工业法》,来限制外国制造商的发展,那么从日本国内400万辆级的市场容量,和全球2000万辆级的日本汽车销售能力,以及日本汽车占全球汽车销售四分之一的事实,充分证明了日本汽车在海外市场的拓展能力,和可持续海外发展战略,成为推动日本汽车强大的重要因素。

而这也正是中国汽车目前需要深刻认知和研究的,毕竟国内2500万量级的市场容量,被海外车企占据了一半。在经济国内国外双循环大背景下,中国汽车出海,将成为中国汽车在全球发展壮大的又一高地,这对中国汽车来说,是巨大的历史机遇,也需要全力去攻克。

今年前9个月,中国汽车出口338.8万辆,同比增长60%,不出意外今年全年中国汽车出口将反超日本达成全球第一。这个成绩可喜可贺,虽然已经超过了日本汽车的出口量,但纵观日本汽车走出去的过程,其采用的是先出口后对外投资,并在海外业务、海外市场做出了精准定位,最后铸就了强大的日本汽车,这一点对中国汽车来说,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所以当中国汽车出口成为全球第一,下一步中国汽车是不是也应该会走上日本汽车在海外投资建厂的折中方式,相对于产品走出去,产业链、技术、管理和人才的走出去,才能共同铸就中国汽车在全球汽车的影响力。

根据日本汽车海外投资的思路,先实现对欧美市场的先导控制,在北美、欧洲等地广泛设汽车工厂和零部件工厂,然后再对欠发达市场进行兼顾。这样的好处是发达国家的品牌和势能影响力,对欠发达地区有天然的引领作用。

特别是在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日本汽车开始大范围向全球进军。到2013年年底日本汽车产业基本完成了对全球市场的整体投资布局,并根据市场条件及时调整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据统计,日本已在全球拥有178个汽车生产工厂、62个零部件工厂,存在汽车制造厂的地区一般都会有零部件工厂相随,其零部件产业业已形成了强大规模。

所以日系车企之所以在海外强大,是因为在海外形成一条集采购、设计、生产、销售、售后于一体的完整价值链。在这一价值链中,日本企业占据关键地位,通过服务外包等形式将价值链的非核心环节转让给其他国家,长此以往日本便形成重要的价值链领导力。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欠发达市场,日本汽车导入人才、技术和标准,推动了当地产业经济的发展,并与政府、资方、销售方等东道主抱团,形成紧密的联系,构建起了外部汽车势力难以入侵的局面。

另外一个抱团是日本汽车工业内部之间的抱团,他们在困境中相互扶植。如2016年三菱因数据造假问题陷入生存性危机后,日产集团迅速反应,借助资本合作、提供人才与技术等手段力挽狂澜拯救了三菱集团,从而也成就了今天的雷诺—日产—三菱联盟。

同时他们也在国际业务中相互合作,各大汽车品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体,比如五十铃与日野、马自达则与日产、马自达与丰田,丰田与斯巴鲁等品牌之间建立起了广泛合作,已经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体系。

显然,一篇简单的文章和几个观点,并不能总结和定调日本汽车工业近百年来的成就和力量,笔者想表达的意思是,再强大的市场也不能轻视一个只拥有全球0.2%面积和不到世界2%人口的国家,可以在全球汽车工业中发挥如此巨大的能量,他势必将成为中国汽车未来走向强大的老师。

其实中国汽车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和进步,一方面是外资在导入国内之后,对国内汽车产业基础和人才起了绝对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是中国人骨子里的勤奋和聪明,让追赶发达国家汽车工业发展的步伐加快。

再加上中国在新能源路线选择上的毅然决然,在智能化和用户需求的开拓和洞察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开启了汽车竞争的第三赛道,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市场、消费需求和中国国情的汽车工业特色的发展道路。

当然在研究日本汽车崛起的背后,中国汽车依然需要借鉴一些经验,比如产品可靠性,经济节能,产业链的把控,海外市场更本土化的拓展,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等,成为日本汽车崛起强大的核心要素。

而中国市场的确多元化,这催生了相当一部分企业追求“赚快钱”,新势力和新能源雨后春笋,带来了诸多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这其实并不利于中国汽车工业的整体发展。而日本汽车那种沉稳、恒久的发展模式,对汽车和产品的执着,在汽车工业追寻长期主义的赛道上,相信能提供给我们汽车工业的壮大,提供更多范本和思考。

【注意:文章版权归属汽车公社,严禁未经授权私自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汽车公社】

最新相关

800V/新电池/5C超充 岚图发布多项技术

4月24日, 2024岚图汽车春季技术沟通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岚图发布了多项核心三电技术: 岚海动力系统;5C超级快充;同时还对岚图下一代AI算法智能座舱进行了演示。此外,岚图携手华为打造的全新纯...

赔违约金 曝特斯拉取消应届生offer

特斯拉公司近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裁员,比例超过10%。日前有媒体报道称,同特斯拉在国内取消了应届毕业生的offer(录取通知),并统一赔偿一个月的违约金。被特斯拉毁约的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