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在第三届全球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上,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席忠民对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分享。
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席忠民
发展新能源车将助力于“双碳”目标达成
席忠民表示昨天去了一个做梯次利用的企业,从新能源车发展助力“双碳”目标达成,原来我们设想的从再生材料减少能源消耗到更清洁的燃料和更低的能耗到产品的再次利用,这家企业已经打通了这个圈,很有利于降低排放。特别是现在煤电比较多,随着煤电的减少,碳排放还会进一步降低,所以说发展新能源车将助力于“双碳”目标达成。
目前,行业内有人说渗透率达到10%,甚至说15%将会带来一个新的拐点。今年8月份的统计数据,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已经超过10%,席忠民认为这已经迎来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阶段。还有一个特点,新能源车原来的销售是政策和行业驱动的被动式销售,现在已经转化为私人消费为主的主动型消费。现在的消费里,我们说行业用车只占到20%,其中70~80%来自于私人用车。
新能源市场,EV+ICV才是核心的竞争力
这几年EV到底发展成什么样的情况?席忠民表示随着动力电池的不断发展,原来都讲重量的单位密度到体积能量密度的变化,可以看到500公里级别的车磷酸铁锂完全能够做到,电池的安全与寿命大幅度提升,而今年则是形成了三元与磷酸铁锂双轨制并行的趋势。
那今年的磷酸铁锂为什么涨价?席忠民说那是因为用量大大提升,已经超过一半,造成磷酸铁锂涨价,形成两种技术路线的双轨制并行。充电便利性将大幅度提升,随着600千瓦的超级充电桩建设,还有下一代新能源车,大家都在提750以上的将会大大缩短充电时间。
2025年电动车成本或于燃油车持平/自动驾驶也会局部的示范运行
席忠民认为2023年,也就是补贴完全退坡以后,混合动力车型的成本跟燃油车达到同样的水平。而到2025年,电动汽车则与燃油车相当,届时市场竞争力也会大幅度提升。而现在也遇到一个挑战,整个大宗原材料都在上涨。智能驾驶的发展速度比想象中更为迅猛,现在发展到上匝道都可以实现自动驾驶,现在L4也不断在市面上示范运行。可以看到2024年新能源车会大幅度应用,自动驾驶也会局部的示范运行。
网联化就不用说了,因为中国是网联化最得天独厚的发展土壤,现在基本上生态都进入了电动车。
席忠民表示广汽埃安成立两年,并抓准时代脉搏,以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快速发展。今年的销量已经达到全国第三名,很多车因为科技引领而大受欢迎。专属平台不用说了,也储备了很多动力电池和先进的动力总成的优势。
而各个厂家都在不遗余力提升电池安全性,很多厂家都发布了不起火电池的技术。可以看到自动驾驶也是现在所谓的L2,还有上下匝道,还有智能的辅助泊车,还有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都在不停地投放市场。
新能源市场营销方式也发生巨大的变化
在一系列的影响下,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营销方式也发生这巨大的变化。席忠民表示广汽埃安就是以低库存、高周转的营销模式,还有打通线上线下的营销模式等。而这些模式的所有应用使广汽埃安形成了“五新”时代,这种新型的构建下面,供应链发生什么样的变革?
席忠民预计2023年左右,因为中国的新能源车智能网联车的新需求,所有的部件的新技术都将会在中国产生,所以中国的零部件产业已经领先于欧美。可以看到激光雷达做得最好的是在中国,碳化硅也在中国做,自动驾驶的软件现在中国是跑得最好的,国产芯片也在进步。因为所有主机厂现在的芯片都是新的域控制器下面的芯片,中国的芯片厂抓住这个机会,可能就会做到中国企业领先。
这种新的模式下面,席忠民认为主机厂和供应商的开发模式发生了变化,你不再是一个供应商,而是一个合作的方案的提供商,因为先进技术的层出不穷,所以先进的技术要先到企业应用,来产生更先进的引领。开发模式的变革,原来是单一零件的提供商,现在变成系统方案的提供商,原来是单一车型的合作,可能在平台的开发上面会形成一种平台车型的合作,所以合作模式也在发生巨大变化。
为此,席忠民抛出了问题,新合作模式下面,如何实现成本的控制?为什么要做合作开发呢?他表示先把这个产品的设计规格降下来,再实现商务上的降本,这样能达到一个很好的成本的竞争模式。
创新科技应以战略降价获得市场
席忠民认为一个新技术,开始的时候开发价格很高,如果你高价进入,势必会得到一个市场的小规模,难以降本,达不到市场占有率,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如果以低价格进入获得市场,先获得市场,后降低价格的话,可能会赢得市场。
原来说不起眼的供应商会跳到前面来,比如说现在芯片紧张的情况下,芯片厂商有跳到前面来跟主机厂合作,甚至电池厂所有的原材料厂商都会跑到主机厂来跟主机厂产生直接的合作,所以原来串行的供应链会变成并行的供应链体系。
最后,席忠民强调未来的产品竞争会形成三个生态,能源生态,出行的生态会形成电的生态和梯次利用的生态,还有智能出行的生态和营销服务的生态。产品的竞争会变成一个“产品+生态”的竞争,生态创新将会贯穿到整个碳达峰过程,这是目前情况下整个供应链体系发生这样的一种变化,也希望引起大家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