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汽车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上海加氢站调查实录: 氢能商业化是否已经成熟?

2022年3月国家发布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计划大力推动氢能源的商业化和民用化,同时表示在十四五期间,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将突破5万台。政策在前,很多车企也开始针对氢能源开始发力。

其实氢能源车并不算是一个全新事物,早在2012年左右,丰田就在日本开始逐步推动氢能源车的落地,无污染,储量大都是它的优势。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氢能源车前有技术优势,后有国家推广,如今的氢能源车商用化到底推进到哪一步?是否已经成熟?

第一电动针对上海等地进行了市场调查,为大家扒一扒氢能源商业化进程究竟如何。

补能难:北上广加氢站屈指可数

如果要说实用性,首先补能需要方便。纯电动车的发展与国家大力发展充电桩可谓相辅相成,纯电动车充电动辄十几分钟,因此需要大量的桩位才能够满足用户。

氢动力汽车的加氢速度相比起纯电动而言,可谓便捷的多。小编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一台氢动力MPV加满氢燃料只需要大约3-5分钟。其补能效率仅比燃油车慢了约10%~20%。

一流的补能效率与加氢站的补能逻辑有关,目前国内主要的是采用了气态氢进行补能,逻辑是将车辆的气态氢罐与加气站的储氢罐进行连接,然后通过气压平衡的方式进行储氢。因此,气压平衡的过程和压力都是可以进行调整的。未来国内的液态氢制备以及运输体系完备后,其补能速度将于汽油车基本一致。

加氢速度虽然快,但是目前国内的加氢站仍然是凤毛麟角,小编搜索了北上广的所有储氢站,发现上海地区为6家、北京地区为5家,广州仅有四家。

实地探访中,小编走遍了上海地区5家加氢站,发展唯一的一家外环内储氢站已经故障20余天无法维修,其他5家全部位于嘉定,金山等郊区。

有趣的是,6家加氢站,只有一家是常规的加油站合作,其他全部都是位于园区内的专用加氢站。地理优势不足的情况下,甚至很难找到,有的站需要通过多道门禁或者是隔离。

在拜访了多家储氢站的工作人员,从工作人员口中得知:因为储氢站太少了,所以每天接待加氢车辆大约在50-60台左右,发生过多次集中加氢的情况,排队最长的时候要超过3小时。

从便利性上而言,第一电动认为目前加氢站的数量仍然太少,因此便利性不容乐观。

成本高:续航被受到限制

在整体调查的过程中,小编发现各家储氢站对于加氢的价格并不透明,一般都采用储值卡形式,即报上自己目前车辆的气压,温度,剩余续航等数据,加氢站根据其数据进行分析,然后报给车主金额,车主充值完成之后进行加压。

但是在一家与中石化合作的加油站进行调查时,得到的反馈是,目前,这家加氢站每公斤氢气的价格为58元。按照一台MPV大约1.2公斤氢气能够行驶100公里来算,其实每公里的形式成本在0.7元左右。这一成本相比起加92号汽油的MPV而言,成本并没有很明显的下降。

同时,小编也针对部分中卡用户进行了探访,中卡用户表示目前氢动力汽车的实际成本其实要高于燃油成本,已经达到了每公里4元。

同时,部分商用MPV车主也向小编反馈称,目前上海地区对于氢动力汽车只允许加注到35MPa的压强,而70MPa至今没有开放。对此小编也查询了地区政策,对此并没有任何官方消息,但是询问了多位MPV车主之后得到了类似的答案。

布局广:落地更偏商用

成本不低,配套不足,可以说单是上海地区,氢能源目前的发展前景其实还处在一个非常基础的阶段。但就像特斯拉刚刚开始布局纯电动时一样,只要产业链够大,车型选择够多,那么技术发展,成本降低,配套增加也只是时间问题。

此次探访中,小编发现上海地区除了商用卡车以外,唯一来加氢的家用车便是上汽大通旗下的MIFA氢了,目前该车型也是首款正式市场化运营的氢能源车型。从22年9月开始交付,目前是作为网约车在进行使用,并没有大范围向民众推广。

以MIFA氢作为标准来看,目前该车型70MPa压力下,可储氢6.4公斤,续航约600公里,官方宣传百公里耗氢1.18公斤。

除了MIFA氢以外,长安深蓝SL03也推出了氢能源版本,但售价高达69.99万元,而埃安LX和北汽EU7也推出了专用的氢能源版本。换言之,目前国内能够真正落地的氢能源车型可谓少之又少。

为此,小编同时询问了包括吉利、比亚迪在内的几家车企的公关部门关于氢燃料汽车的相关情况。

比亚迪:目前比亚迪对氢燃料电池已经处在研究阶段。

长城:在今年4月发布了“木星”车载液态氢储氢系统,其搭载该技术的新长征1号液氢重卡已经进入路试阶段。

吉利:今年5月30日,旗下远程汽车所打造的远程星瀚G醇氢电一体重卡已经正式发布,将用于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的保障工作。

一汽红旗:目前红旗H5氢能版本已经正式下线,具体价格以及发布时间目前还未确定。

可以说,各家车企都在试图推动氢能源汽车的发展,但是我们也需要看到,目前落地的车型仍然是以重卡,中卡为主的商用汽车。而民用车则还处在较为初级的阶段,无论是价格,还是车型都无法称得上可用和亲民。

写在最后: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氢能源的发展在国内仍然属于初级阶段,无论是制氢运氢的效率与成本,还是配套设施的铺开,都无法支持大规模的商用落地。同时产品的推出速度以及主力车型也是处在一个明显的试水阶段。

回到开头,国家真的在扶持,技术也已经逐渐跟上,但是前路依旧漫漫。或许氢能源真的是未来,单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两三年之内,氢能源仍然没有大范围民用化的可能性。

最新相关

理想超充站总数突破2800座

7月3日消息,理想汽车宣布,2025年第26周(6月23日-29日)上线148座理想超充站,累计上线数突破2800座。另外,新增理想超充桩834根。图片来源: 理想汽车此前,在6月3日,理想超充站突破2400座,理想超...

比亚迪搁置墨西哥建厂计划

比亚迪搁置墨西哥建厂计划

据彭博社报道,因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引发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不确定性,中国领先的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已搁置在墨西哥建设大型工厂的计划。图片来源: 比亚迪尽管如此,7月1日,比亚迪执行...

特斯拉管理层 "换防"!暗藏哪些 "胜负手"?

很多目光都在注视着马斯克,大家想知道这位从政坛回归商界的"超人",将会对特斯拉做出何种"大刀阔斧"的改革。近日,特斯拉的一则人事变动消息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据彭博社及多家外媒报道,...

长安汽车计划在欧洲建厂

据路透社报道,中国汽车制造商长安汽车计划在欧洲建厂,以支持其未来在欧洲市场的销售。7月2日,长安汽车欧洲市场营销、销售及服务负责人Nic Thomas向路透社透露,目前正在评估潜在的工厂选址。深...

特斯拉Q2全球销量同比下降13%

特斯拉Q2全球销量同比下降13%

7月2日,特斯拉公布,其今年第二季度的全球销量达384,122辆,较去年同期的443,956辆下降13%,已连续第二个季度出现下滑。这一现象主要归因于该公司更实惠车型上市延迟、其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