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退出“不得不”是真的
根据东风汽车新闻发言人秦捷在采访中称“股东双方正在商讨东风裕隆的发展,目前没有解决方案。”而有媒体报道称,台湾裕隆集团和东风汽车集团已达成共识,纳智捷品牌将在未来正式退出中国大陆市场,具体退市细节仍在讨论中。
据乘联会的数据显示,2020年5月,东风纳智捷的销量仅为7辆,即使这样惨淡的销售数据同比下跌94.3%;与此同时,2020年前5个月的销量为43辆,实在也是佩服这43个车主们的任性。
翻开纳智捷的历史
“发动机”助力裕隆发展
很多人对裕隆这家并不熟悉,成立于1953年的台湾,由祖籍上海的人严庆龄和吴舜文夫妇创立,最初主要经营机械的制造产业和销售。后在“发动机”拯救台湾的号召下,1955年,裕隆生产了台湾的第一台自主研发的发动机,2.2L的排量,可以输出不错的75马力。
接下来在1956年,凭借与美国的关系优势,正式与威利斯进行技术合作,使用自家的发动机生产了一款裕隆LY-1吉普车型,并主要供应给政府和军队使用。实际裕隆在生产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很多零部件都要从美国进口,车身结构件只能使用粗糙的水泥铸造,然后再手工敲打成型。磕磕绊绊的裕隆,为了得到民众的信任特意在1957年举办了一场LY-1的试驾会,通过台北到高雄的长途路试,证明了自己造车的实力,消除了消费者的疑虑,可能这就是中国最早的媒体试驾活动吧。所以,在同年的10月10日正式上市销售,经过多次改进,一直销售到1977年。
合资路上寻找出路
虽然裕隆LY-1得到了认可,至于后期还推出了LY-4旅行版车型,但依旧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所以,裕隆迅速的通过进口商的厂家渠道进行沟通,并与日产在1957年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成为日产的全球合作伙伴之一。
裕隆青鸟YLN-701
1960年,借助日产的技术,裕隆与日产合作的首款车型青鸟YLN-701正式面市,裕隆也正式更名为“裕隆汽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并进行日产部分车型的贴牌生产。
蓝鸟车型的鼻祖Datsun 210
青鸟YLN-701(日产的Datsun Bluebird 210,也是奥斯丁mini车型的前身)使用日产1.2L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60马力。而实际台湾的地理位置让其在生产物料上无法保证,所以青鸟系列车型基本上都是以CKD形式在台湾组装生产,所以价格基本与进口车一致,导致普通消费者无法承受;另外,裕隆在生产和装配经验上的不足,间接影响了车型的质量和品质。市场只能用惨淡来形容,不过最后通过出租车行业的大力支持,才将这个台湾本土品牌从窘境拉了回来。
痛定思痛的决定
裕隆汽车经过合资经验的总结,裕隆深知自身的短板在于基础技术和制造能力的匮乏,所以在1969年到1980年期间,裕隆不断完善零部件的生产供应体系,创立了汽车玻璃,座椅,传动部件,仪表和外观装饰件各类生产公司,使得裕隆瞬时间突飞猛进。
一边搞生产的同时,一头又在大量的储备资源,培养相关的汽车技术人才。受到台湾各界支持的裕隆成立了“严庆铃工业发展基金会”,“台湾大学严庆铃工业发展基金会”,“国立成功大学严庆铃工业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以及在1982年裕隆汽车在桃源龟山设立了独立的工程中心,来进行汽车开发设计和实验测试工作,这些举措是日后裕隆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基础。
这一系列的举措都是为了实现中国自主造车的梦想,所以裕隆不顾日产方面的反对,走上了自主研发的道路。
自主化的失败
随着1981年严庆龄的过世,裕隆集团就由其夫人吴舜文接手。并很很快的拿出当时20亿台币的投资到自主车型研发当中,五年后,裕隆的第一款自主车型诞生:飞羚101(Feeling YLN-101)。
虽然说是自主车型,但飞羚101仍是在日产的Stanza基础上进行额外开发的,并通过自主形式送往各地的试车场进行操控性的测试。驱动方式依然是前轮驱动,并使用了日产的1.6和1.8升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输出分别为88马力和97马力。变速箱则为5速手动和3速自动。实际飞羚101车型就是纳智捷的一种缩影,因为在配置层级上都很超前,有些只能在高端车型上看到的HUD抬头显示,定速巡航,液晶仪表,中控电子锁等等。但裕隆还是过于年轻,这一代车型故障率依旧很高,并且居然没有助力转向这个配置,也让用户们怨声载道。
所以在1989年,裕隆就推出了改款车型飞羚102,改善了方向助力问题,同时将刹车系统提升为四轮碟刹。飞羚102在1989年推出到1995年,共计销售了6935辆。另外飞羚102还曾出口到荷兰,但由于最后一批因不符合当地汽车安全标准而倾销到俄罗斯。
在这个期间裕隆不仅修改了自己的车头商标,还生产了第三代飞羚车型“精兵”,这款车型成为裕隆自主研发的绝唱。此时裕隆已经不再去追求更高的配置,而是主动使用更可靠的机械零件和更多安全配置增加车辆安全性和功能性。但机不逢时的它就这样淡化在人们的视线中,此时裕隆所说生产的车型全部都使用日产标志,宣布自主车型到此宣告失败。
实际而言裕隆的这一次次努力,让中国汽车工业没有完全落后于他人,而是随着国际的大趋势一起在进步,这份贡献确实不少,台湾的汽车工业到目前的水平同时也要感谢裕隆。
企业改革,走向大陆
1991年到1999年期间,裕隆不仅问题出现在产品上,同时在企业管理和体制上都产生了巨大的问题。这几乎导致了日产方面的矛盾,并不再提供新款车型让裕隆进行生产,从而导致裕隆方面亏损情况日益严重。所在1995年开始,严庆龄的儿子严凯泰开始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并提出了“厂办合一”的改革方案,减少沟通成本,整合公司资源,提升竞争能力。
效果很明显,在1996年裕隆和日产正式推出了合作款车型日产风度,让裕隆扭转了亏损的局面。1998年,裕隆汽车工程中心改名“裕隆亚洲技术中心”,成为日产汽车的研发中心之一。
2000年开始,裕隆正式走向内地市场,并与东风汽车集团合资组建了风神汽车公司。2001年开始生产风神蓝鸟车型。随后2002年,东风风神正式与日产汽车合资,组建东风日产,裕隆则顺理成章的被打入了冷宫。
复兴自主品牌
进入2000年后,裕隆汽车一样也很坎坷,看着国内市场直接被日产方面夺走,而台湾本土又跟通用的合作宣告结束,又一次让裕隆被动了起来。所以在2008年6月,严凯泰得到了吴舜文的支持,下定决心再次推出自主品牌推向台湾市场以及全球市场,正式成立“Luxgen纳智捷”品牌汽车公司。
Luxgen:“奢华”(Luxury)与“智慧”(Genius)两个单词结合。标志设计取自品牌首个字母“L”和汉字“人”元素相结合而来。luxgen品牌旨在用高科技电子产品提供人性化用车体验。
2009年,裕隆介于与日产的长期合作,所以借鉴雷诺的Espace的MPV车型的底盘结构基础,研发了第一款MPV车型,Luxgen 7。动力系统为自家华擎的2.2L四缸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马力175匹,最大扭矩275N*m,账面数据虽看上去不错,但由于欠缺研发和调校经验,即使使用了爱信的5AT变速箱,也没有发挥出发动机的正常水平。但在配置上Luxgen 7则沿袭了飞羚的传统,主打高科技,并提供了与HTC合作的智能车载交互平台,在当时来说没这可是极其超前的配置。
2010年,随着日系品牌SUV在台湾本土的热销,纳智捷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市场,在台湾地区推出了第二款车型Luxgen 7 SUV,并采用流行的适时四驱模式,动力系统沿用Luxgen 7车型搭载的2.2T 5AT。其配置依旧是高出竞争对手不少。这辆车就是后来进入国内生产的纳智捷大7车型,在某些层面上也是因为配置豪华,才被很多用户所选择。但.....
东风再次喜迎裕隆
2010年9月和12月,纳智捷分别推出了Luxgen 7 CEO(商用豪华MPV)和Luxgen EV (首款纯电动车型,依旧是在Luxgen 7的基础上研发的)。实际销量却十分惨淡,市场需求量并不大。与此同时裕隆汽车和东风汽车集团正式成立东风裕隆汽车公司,开始了纳智捷品牌的生产和销售。首款车型就是纳智捷的大7 SUV,并于2011年7月28日在杭州下线,9月30日上市,售价区间18.8-26.8万元。
Luxgen 7 CEO
Luxgen EV
经过东风的包装和宣传下,纳智捷大7在某种程度上被“神”化了,虽然价格在相同配置下要低于其他合资品牌车型,但实际车型技术比较陈旧,车身质量大,悬挂形式简单间接影响了驾驶和乘坐感受,外加上自主研发的。2.2T发动机动力差且油耗高,与日系的车型比起来故障率和保养费用都要高出不少。即使在后面推出了2.0T车型,但依旧无法解决车身设计的bug问题。
后续一直到2015年,纳智捷又分别推出了大7 MPV,纳智捷5,以及小型SUV纳智捷优6等车型。也就是2015年,纳智捷创下了品牌销量最高峰,年销量达到6万辆。同时,纳智捷还邀请台湾歌手周杰伦作为品牌形象代言人,以进一步刺激产品的销售。
但近三年由于研发停滞、产品战略出现问题、用户口碑崩塌等多种原因,纳智捷的销量急转直下,2018年销量跌至7056辆,同比下滑61%。2019年,纳智捷全年销量仅1947辆,同比下降72.4%。虽然官方网站仍有8款车型在售,纳智捷官方也表示,新车上市正在筹备中,目前生产和销售都为正常状态。
随着国内车企这两年间竞争逐渐出现白热化,像日产和福特这样的全球大企业都勉强支撑国内的市场环境,所以纳智捷在其中并不占据什么优势。同时,纳智捷并非是东风汽车集团旗下第一家面临退市危机的合资汽车品牌。今年4月,东风汽车宣布雷诺汽车拟将东风雷诺50%的股份转让给东风汽车集团,东风雷诺将停止雷诺品牌相关业务活动。而东风汽车与法国标致雪铁龙(PSA)集团的合资公司神龙汽车也在车市寒冬中艰难地支撑着,今年累计销量仅1.8万辆,同比下降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