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报道,由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Peking University Shenzhen Graduate Schoo)先进材料学院(School of Advanced Materials)潘锋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揭示了质子在水系电池中存储和传输的关键机制。
这项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见解,有望开发出更安全、充电速度更快、容量更高的锂离子电池替代品。这项题为“水系电池中质子的存储和传输”的研究发表在《Matter》期刊上,揭示了氢键网络工程如何实现高效的质子存储和传输。
使用水基电解质的水系电池本质上比锂离子电池更安全,但传统上能量密度较低。质子由于质量轻、迁移率高,前景广阔,但其复杂的化学性质限制了其实际应用。
潘锋团队证明,质子通过类似格罗特胡斯(Grotthuss)的机制移动,在氢键之间跳跃,而不是像金属离子那样扩散。这使得超快速、“无扩散”的传输成为可能,并使质子成为高性能水系电池的理想电荷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