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汽车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当续航不再是痛点 2024北京车展的新能源车看什么? | 智·观察

凤凰网汽车*2024北京车展时钟拨到2024年,上一次北京车展已经是四年前的事情。对于汽车这个一日千里的业态,可谓已是“换了人间”。在上一轮北京车展的节奏里,新能源车讨论的热词可能还是“纯电平台”“真实续航”的话,现如今的中国品牌新能源技术卷不再是某一方面,而是全部都要。先进三电系统,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亦或是AI给予以上技术种类的深度赋能,本期就为您好好盘盘2024北京车展那些值得细品的新能源车技术。

【神行Plus抢镜三电系统格局已定?】

对于新能源车型最为基础的三电系统,在一轮800V架构的推行中已经愈发完善。截止到目前为止,新能源车最能让用户感知到的产品力特性,还是在节省的日常使用费用上。整个车展期间,与车最相关却不是整车品牌的,无疑就新能源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在2024北京国际车展发布乘用车新品:神行Plus。

据宁德时代乘用车首席CTO高焕介绍,去年宁德时代发布的神行超充电池已经上市4款车型,今年内将持续配合推出50多款新车。这款产品是基于磷酸铁锂电池材料,续航里程超过1000公里,充电10分钟,续航600公里。

而神行PLUS电池最引人注意的是首创一体式外壳结构,电池系统将在CTB 3.0基础上优化。也就是说,未来宁德时代将通过神行PLUS电池进一步深化造车领域的深水区。超高冷却效率高压盒、AI智能极化模型BMS算法等技术也打破了电池电控相对独立的局面,开始协同工作优化出更高的效率水平。无疑让整个汽车业态“为其打工”的宁德时代,又一次用技术形式提升了自己的行业话语权。

【不卷屏幕卷场景智能座舱不仅智能还有“坐”】

在功能化与供应商强关联的智能座舱领域,8295芯片的领先产品力可能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能被友商快速补齐。那么需要为自己的智能化座舱体验挖出独立护城河,还需要一定的横向细分领域发展,将智能和座舱拆分再组合形成新的趋势,早年间蔚来在这方面就颇有建树,而在2024年显然已经达成了行业共识。

既然是智能座舱那就不得不提“华为系”,率先在展会上发布的新款阿维塔11,就在“视觉、听觉、触觉、乘坐”这几个纬度重新诠释了智能座舱的概念。阿维塔11全系标配了前排双零重力座椅,后排可以选择独立的双座布局,皮料采用全粒面半苯胺真皮更为亲肤柔软。音响配上了常见于捷豹路虎车型上的国内首发的PA3 DSP功放平台的英国之宝,25个扬声器7.1.4声道可以迸发2016W功放功率。

这一切,是基于华为赋能的鸿蒙座舱带来的智能能力,多屏互联的体验和情感涡流。这是本届车展一个具体的缩影,就是将强大的智能座舱能力和更为舒适豪华的座舱体验进行一个绑定,也算是对极客风格的产品就应该简陋的一种回应。而那些看起来似乎有旧时豪华属性的配置,在融入智能化体验后,也被打通为这些智能化车型所用。

另一方面,电气化消除了传统机械占用大量空间的制肘,能够反哺给车内使用,通过电的加入,带来更为舒适的内部体验相比也是一个方向。外号宝宝巴士的极氪MIX可能是下一个智能座舱样式风潮的引领者。

传统意义上的座舱智能最引人注目的是智己IMOS 3.0系统,全域算法融合的它应用AI算法、大模型技术,主攻的既有内部影音娱乐也有外部辅助驾驶的功能。运用AI模型进行经典的数字化座舱,成像已经可以达到3A游戏大作的水准。还可以能联动车外的摄像头拍摄一些社交媒体化的视频,也算是对早期上汽“斑马智行”的致敬。不过在整体的功能差异并不大,硬件基础相仿的各个品牌之间,也只是针对各自的品牌形象做着这样或那样的微调。

【激光雷达成“标配”辅助驾驶谁家玩出新花样?】

除了特斯拉继续坚持视觉感知之外,目前几乎所有还在牌桌上的中国品牌车型都把宝压在融合感知上,那么经过控制变量法后的激光雷达,就俨然成了各家品牌的“标准配置”。

作为激光雷达领域的佼佼者,禾赛科技的明星产品AT128已经装配在理想L系列、MEGA,小米SU7等等一系列的网红车型上。在北京车展期间发布的新品ATX系列,将体积缩减60%重量下降50%,功耗更低。这么小巧的产品带来的一个革命性变化就是:它可能会进一步布置在车体的各个地方。

性能提升、体量增加带来的就是成本的急剧下降,如果未来类似ATX性能级别的激光雷达的单颗成本控制在千元左右,那么势必对车企的价格战再次助力一把火,更深层次的影响就是低价车型在智能辅助驾驶领域的补齐。

在本次北京车展上我们也惊喜的发现,在主流中高端车型均以到达硬件和功能性的瓶颈后,智能辅助驾驶的另一大趋势就是,配备车辆的价格门槛也在不断下探。广汽埃安第二代AION V已经均有了“激光雷达+OrinX芯片”的硬通货组合,上汽系无论新能源还是燃油车型都与大疆智驾深度绑定,悦也Plus车型配备最新一代灵眸智驾。这些产品都无一例外的将辅助驾驶的门槛烧到了10万元级别甚至之下。

所以,智能辅助驾驶已经不能再在一个真空-独立的语态中来剖析,它必然要与时下最热门的概念勾连那就是:AI。

【AI上车成亮点新能源下半场的胜负手?】

在2024年,AI上车成了最为时髦的话题。也许我们正在经历汽车走入家庭到内燃机向电动机切换,再到以AI为智能驱动的汽车新时代。

AI上车看起来是在GPT类应用爆火之后,才引发人们思考的一个话题。不过从广义上来看,汽车的AI化其实萌芽的更早,如果不把人工智能仅仅缩略在一个文本语言模型的话,那么涉及算法和机器自我判断的类型皆可属于人工智能。类似智能语音助手、智能驾驶系统、智能座舱和类似蔚来NOMI的情景体验等等都算得上是广义上的“AI上车”。

目前行业能较为完整的呈现未来AI技术场景化的就是极越01。在北京车展上其发布了最新推送的OTA V1.4.0中,多达200多项的升级都显示出了AI在汽车领域的强大渗透。功能分布在智能辅助驾驶,地图导航、语音、互联、三电系统和用户场景等等方面。

以辅助驾驶这一个层面来细细拆分,比如车辆十字路口排队时,人类驾驶员即便视线受阻,也能大致推算出从前车穿过的行人轨迹,自动驾驶系统会出现目标丢失的情况。AI的出现可以帮助机器学会轨迹追踪与分析,由此降低事故发生几率。AI可以在已采集的场景中,还可以增加非典型场景,自己给自己加难度。开发人员也可以只输入一串文本,剩下的全部交由AI搭建场景,让其更有针对性的进行自我训练。

现阶段自动驾驶技术还高度依赖于地图,高昂的采集成本和维护成本更是难以维系。国内人工智能第一梯队的百度将AI融入地图制作后,自动驾驶测试车行驶过程中会采集相关数据,数据整理、上传。整个功能99%由系统自行效验,现在百度已经可以做到—天更新一座城市。

这样的成长性,就是AI收集并反馈人类驾驶员使用习惯后的优化措施。同理这样的演进也可以发生在智能座舱和三电系统的优化上,AI的数据大模型也有自己的通道可以针对用户本身来采取对应的优化,这是之前汽车业态任何的补充升级渠道都无法覆盖的效率等级,这也是AI上车备受瞩目的深层次原因。

【全文总结:技术本身不是目的,谁能带来更好体验才是王道】

无论是三电系统,智能座舱还是智能辅助驾驶似乎在AI上车概念之前,就快速到达了硬件的瓶颈期。甚至市面上绝大多数智能电动车,都没有用满自己武装到牙齿的智能硬件。AI技术在这一年中的发展已经可以用超乎想象形容,但似乎对大多数普通人而言它更像是尝鲜。不过,也可以清晰明了的看到AI技术对于用户习惯融入智能化硬件强大的适应性,而共同的成长性,则是更好的收集用户的使用习惯进行针对性的优化。每一次技术的演进和迭代,都不只是为了技术本身,而是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

最新相关
京东造车,重在参与

京东造车,重在参与

10月14日,京东在“2025年京东11.11惊喜开放日”上宣布,将联合广汽集团与宁德时代,在11月9日推出一款“国民好车”。消息一出,业界震动,不少媒体将其解读为京东正式进军汽...

天枢智能加持 长安启源全新Q05正式亮相盲订

10月15日,长安启源全新Q05正式亮相首秀,并同步开启盲订活动。即日起至长安启源全新Q05价格权益正式发布前,用户只需支付199元意向金,即可享受“追光膨胀礼”,10倍膨胀抵扣2000元购车...

京东"造车",淘宝什么时候开始?

京东"造车",淘宝什么时候开始?

马上"11.11",又到大厂血拼的时候了,前有天猫团队去灵隐寺求业绩好一点,后有京东官宣"造车",想赚更多领域的钱。等等,京东怎么突然就开始"造车"了,还要造"国民好车"。难不成京东要当下一个小米?...

潮汕兄妹的财富之道

潮汕兄妹的财富之道

潮汕人似乎天生会做生意。比如,王来春、王来胜兄妹二人。9月25日,经过21年的IPO长跑,奇瑞汽车(HK.09973)终于在港交所成功上市,当日市值一度超过2000亿港元,并成为年内港股市场规模最大的车企I...

官宣"拼好车",京东造车是福还是祸?

最近,无比热闹的汽车圈又多了一个新的入局者--京东。就在昨天,京东已明确官宣造车,但面对 "下场造车" 的猜测,京东的回应立即给自己划出了清晰的边界: 不碰扳手,只做连接。这意味着京东将会联...

燃油车,凉不了?

关于新能源汽车何时彻底取代燃油车的讨论方兴未艾,市场形势又有了新的变化。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8月国内传统燃油乘用车销量达到90.2万辆,同比增幅达到13.5%。截至8月底,燃油车销量连续三个月...

2025年9月TOP30轿车销量投诉量对应点评

2025年9月TOP30轿车销量投诉量对应点评

据乘联会提供的全国汽车产销数据显示,2025年9月国内轿车市场累计零售销量约101.8万辆,年内首次突破百万辆大关,环比上涨13.1%,同比上涨4.5%。同期,车质网受理车主针对轿车的有效投诉10,046宗,...

2025年9月TOP30 SUV销量投诉量对应点评

2025年9月TOP30 SUV销量投诉量对应点评

据乘联会提供的全国汽车产销数据显示,2025年9月国内SUV市场累计零售销量113.1万辆,环比上涨11.8%,同比上涨9.1%。同期,车质网受理车主针对SUV的有效投诉7,157宗,环比下降5.8%,同比上涨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