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汽车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上汽: 扛最狠的打,忍最毒的骂

终究是上汽集团扛下了欧盟在关税上的最强一击。

6月12日,欧盟的锤子终于落下了。当天,在欧盟委员会抽样的三家中国车企中,上汽集团、吉利和比亚迪出口欧盟的电动汽车将分别被加征38.1%、17.4%和20%的关税。

对此,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回应称,欧方裁决披露中的认定缺乏事实和法律基础,人为构造并夸大所谓的“补贴”项目,滥用“可获得事实”规则,裁出畸高的补贴幅度,不仅损害了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合法权益,也将扰乱和扭曲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

作为被加征关税最高的企业,上汽集团也发表声明称,既对欧盟委员会的决定深感失望。但同时也强调,未来,上汽集团将继续与全球合作伙伴保持开放的沟通和合作。上汽集团将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并采取一切必要的法律和商业措施,切实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和全球客户的利益。

其实,就在欧盟委员会公布了对中国电动车征收临时关税水平的那一刻,所有人的目光都给了上汽集团。原因很简单,在欧盟抽样的三家中国车企中,上汽集团的关税税率最高,达到了38.1%!

但是这还不是上汽集团要面对的全部,因为38.1%还只是加征部分。

根据欧盟规定,乘用车的常规关税税率是10%,再叠加加征的38.1%,上汽旗下的电动车在欧盟将面临高达48.1%的关税。

根据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IfW Kiel)的报告显示,如果欧盟将中国电动汽车的进口关税定在20%,那么中国对欧盟出口的电动汽车会将少四分之一。荣鼎集团在其研报中则表示,如果欧盟将关税上调至40%至50%,就能抵消中国电动汽车的成本优势。

从这两份研报可以看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带给上汽集团的成本优势,有可能在欧洲市场荡然无存。这对于近年来在海外市场蒸蒸日上的上汽集团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因为纵览全球汽车市场,中国车市已经高度内卷,车企的盈利能力正在经受巨大考验。印度、拉美、中东和非洲等国家和地区,虽然疆域广大、人口众多,但从实际购买力来看,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价值较为有限。最后,美国政府已经宣布自今年8月1日起,将中国的电动汽车进口关税提高三倍,达到100%以上。这意味着,中国电动汽车进入美国市场的大门已经被堵死。

所以,作为全球三大汽车市场之一的欧洲,几乎是中国车企仅存的具有庞大商业价值的汽车市场。特别是经过多年的耕耘,欧洲已经成为上汽集团最重要的海外市场。但是纵然如此,面对欧盟的不合理要求,上汽集团依旧没有配合其调查,这反而让上汽成为了最受伤的那一个。

最受伤的人

被欧盟委员会抽查的中国车企有三家,为什么只有上汽集团被加征了高达38.1%的关税?这可能是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同样是中国车企,欧盟为什么还要区别对待?

一种普遍的看法是,因为上汽在欧洲的市场表现好。

不错,上汽集团在欧洲市场的表现确实很好,而且不是一般的很好,是大好特好。根据全球汽车行业信息咨询机构JATO的数据,2023年,上汽旗下的MG名爵是中国品牌在欧洲市场表现的品牌,当年销量高达23.1万辆,在所有中国品牌中的销量占比高达72.7%!

也就是说,中国每出口欧洲10辆汽车,就有7辆是上汽的MG名爵。从这个角度来看,上汽的成功自然会招来欧盟的忌惮,给上汽以38.1%的最高税率也就说的通了。

但事实的真相远没有这么简单,因为欧盟方面在解释税率差别时曾给出官方回复,即“具体税率取决于企业对欧洲官员调查的配合程度。”

换句话说,在欧盟开启的调查中,上汽集团是配合程度最低的中国车企。

那么,为什么上汽集团不配合欧盟调查,而为自己争取一个更低的税率,一个更宽松的市场环境呢?毕竟,同样一辆车,在欧洲的价格往往是在中国的数倍,这就意味着更高的利润回报。

上汽何曾不知道呢,可答案很可能是上汽集团就是不能配合欧盟委员会的调查。

因为就在欧盟方面公布加征关税的税率以后,6月20日,商务部表示,欧委会索取中国电动汽车及电池企业生产经营、发展规划、技术工艺、产品配方等方面的大量信息。

6月2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旗下的新媒体账号《玉渊潭天》披露了更多细节。从这些披露的信息来看,欧盟方面完全是在以调查为名,行窃取核心技术为实。

首先,欧盟委员会要求中国车企提供电池配方等核心秘密,不但包括动力电池的化学成分和配方,甚至精确到原材料的使用量、供应商和具体采购信息。

其次,欧盟委员会还希望获得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数据。

在调查过程中,欧盟委员会要求上汽、吉利和比亚迪以及相关联的200余家企业都要填写调查问卷,企业提交的信息量居然高达——21GB。

欧盟方面的问卷,与其说是在调查,不如说是在抄家。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汽车国际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孙晓红就表示,欧委会不仅是此次调查的发起者,还是利益相关方。对于这些调查信息,欧委会未来会如何使用,旁人不得而知。即便不直接透露给本地车企,但用来“借鉴”也不是不可能。

在过去的十年里,上汽集团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等核心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接近1500亿元人民币,累计获得了26000余项有效专利。

试问,哪家企业会配合欧盟委员会这样丧心病狂的调查呢?

再回到欧盟委员会那句:“具体税率取决于企业对欧洲官员调查的配合程度。”

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了。上汽集团被欧盟委员会加征最高38.1%的关税背后,是上汽集团宁可牺牲自己的海外利益,也要捍卫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核心利益。

无名英雄,被污名

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将上汽污蔑为“买办”。

但是这次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让外界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上汽,一个能够带领中国汽车走向全球的上汽,一个捍卫民族汽车工业的上汽。

上汽集团是一个一直被污名的无名英雄。

面对欧盟的打压,外界原本以为这会是属于上汽集团的“华为时刻”。然而,除了一份有理、有利、有节的官方声明之外,上汽方面的处理颇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风采。

“MG、38.1两个Logo都做了设计周边,产品图新鲜出炉。”

6月19日,上汽集团技术中心副总设计师兼全球设计总监邵景峰在微博上发布了一组以MG名爵和加征38.1%关税为题材的产品周边,绝妙的设计和创意一经问世就收获了一致好评。

试问,这样一家有腔调的民族企业,谁能不爱?

然而,举重若轻的背后,是上汽十余年以来的探索和付出。

2007年,当上汽和南汽集团完成上南合作以后,两家车企分别并购的英国罗孚汽车资产终于得到整合。

在此基础上,上汽集团的自主品牌建设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时任上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的胡茂元就表示:自主品牌应该讲特别是像上汽,是利用世界资源,而且是高起点产学研相结合。在这种情况下利用高起点叠加中国一些成本优势,走一条差异化发展的道路。

同样是在2007年,MG名爵的第一批60辆新车走出了国门,这也标志着上汽治下的MG名爵走出了开拓海外市场的第一步。

到2014年,MG名爵在海外市场的的年销量首次突破1万辆,2017年则已经达到5万辆。此后,MG名爵在海外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到了2023年,MG名爵品牌全球销量超过84万辆,连续五年位居中国汽车单一品牌出口量第一名,占上汽集团海外销量的约七成。

除了在海外市场取得巨大突破,上汽集团还利用罗孚汽车的核心技术,孵化了荣威品牌。而且,上汽集团率先和中国科技企业跨界合作,一度让荣威成为中国自主品牌中的翘楚。

2015年,上汽集团和阿里巴巴共同出资设立斑马网络。2016年,全球首款搭载基于AliOS的斑马智行系统的互联网汽车上市,而这款车正是——荣威RX5。

凭借互联网汽车概念,荣威RX5一炮走红,成为了上汽乘用车的首个爆款车型。在荣威RX5及的助推之下,上汽乘用车销量快速增长,从2015年的17万台提高到了2019年的67万台。上市仅仅四年时间,荣威RX5的销量就已突破百万辆大关。

上汽自主品牌建设的成果还不止于此。

今年5月,上汽集团和奥迪正式启动上汽奥迪Advanced Digitized Platform智能数字平台的联合开发,全新智能数字平台的生产基地也同步启动更新换代,新车将于2025年下线。

而有多家媒体报道称,上汽与奥迪的合作实质上就是奥迪利用上汽星云平台开发高端新能源汽车。

6月27日,上汽集团再次完成“反向合资”。上汽宣布和大众汽车集团签署多项有关上汽大众新产品项目的技术合作协议。内容包括在中国开发三款插电混动车型以及两款纯电车型的技术合作协议,中德双方共同为合资企业“技术赋能”。

一面是最强出口车企,为中国汽车在全球开拓市场。一面是最强“反向合资”车企,为中国自主品牌赢得跨国巨头的认可。试问,这样的上汽,已经在外面扛了最狠的打,难道还要让他回家忍最恶毒的骂么?

最新相关
9月车企销量TOP10: 赢家到底是谁?

9月车企销量TOP10: 赢家到底是谁?

2025年9月,中国汽车市场的整体表现依旧特色鲜明,头部车企地位稳固、中游品牌在激烈角逐,新兴力量也在迅速崛起。9月比亚迪汽车以接近40万辆的月度表现继续蝉联车企销量榜首,但其面临的竞争环境...

京东造车,重在参与

京东造车,重在参与

10月14日,京东在“2025年京东11.11惊喜开放日”上宣布,将联合广汽集团与宁德时代,在11月9日推出一款“国民好车”。消息一出,业界震动,不少媒体将其解读为京东正式进军汽...

天枢智能加持 长安启源全新Q05正式亮相盲订

10月15日,长安启源全新Q05正式亮相首秀,并同步开启盲订活动。即日起至长安启源全新Q05价格权益正式发布前,用户只需支付199元意向金,即可享受“追光膨胀礼”,10倍膨胀抵扣2000元购车...

京东"造车",淘宝什么时候开始?

京东"造车",淘宝什么时候开始?

马上"11.11",又到大厂血拼的时候了,前有天猫团队去灵隐寺求业绩好一点,后有京东官宣"造车",想赚更多领域的钱。等等,京东怎么突然就开始"造车"了,还要造"国民好车"。难不成京东要当下一个小米?...

潮汕兄妹的财富之道

潮汕兄妹的财富之道

潮汕人似乎天生会做生意。比如,王来春、王来胜兄妹二人。9月25日,经过21年的IPO长跑,奇瑞汽车(HK.09973)终于在港交所成功上市,当日市值一度超过2000亿港元,并成为年内港股市场规模最大的车企I...

官宣"拼好车",京东造车是福还是祸?

最近,无比热闹的汽车圈又多了一个新的入局者--京东。就在昨天,京东已明确官宣造车,但面对 "下场造车" 的猜测,京东的回应立即给自己划出了清晰的边界: 不碰扳手,只做连接。这意味着京东将会联...

燃油车,凉不了?

关于新能源汽车何时彻底取代燃油车的讨论方兴未艾,市场形势又有了新的变化。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8月国内传统燃油乘用车销量达到90.2万辆,同比增幅达到13.5%。截至8月底,燃油车销量连续三个月...

2025年9月TOP30轿车销量投诉量对应点评

2025年9月TOP30轿车销量投诉量对应点评

据乘联会提供的全国汽车产销数据显示,2025年9月国内轿车市场累计零售销量约101.8万辆,年内首次突破百万辆大关,环比上涨13.1%,同比上涨4.5%。同期,车质网受理车主针对轿车的有效投诉10,046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