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蜀道丰田氢能科技(四川)有限公司在成都完成工商注册登记。这家由丰田汽车、蜀道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蜀道投资集团共同出资成立的企业,注册资本达2.36亿元,其中丰田持股50%,蜀道装备持股45%,蜀道集团持股5%。
这是丰田继与亿华通合作成立华丰燃料电池公司后,在中国氢能市场的又一次重要布局。随着工厂厂房在成都市青白江区加速建设,该项目预计将于今年第四季度建成投产。
新合资公司落地,蜀道丰田各有所长
虽然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合资车企普遍表现不佳,但是丰田、现代等国际车企将目光瞄准在中国市场布局氢能发展。蜀道丰田的成立被视为丰体加码中国市场的重要信号。
双方早在四月份就签署合作协议,运用TPS丰田生产方式打造本土化生产体系,在氢燃料电池相关生产、销售及商业化应用方面展开深度合作,而新公司成立,也标志着丰田在中国氢能布局的战略升级。
从股权结构看,丰田凭借50%持股成为最大股东,蜀道装备持股45%,蜀道集团持股5%。根据协议,蜀道集团将其5%股权的表决权委托蜀道装备行使,使合资公司纳入蜀道装备合并报表范围。这样的股权设计既保证了丰田的技术主导权,又发挥了蜀道集团在四川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资源优势。
作为四川最具氢能产业规模化发展的企业,蜀道集团在四川交通基础设施投资领域占据领先地位。蜀道装备自2015年开始布局,始终将技术研发和储备放在首位,等待合适的时机推动产业化发展。所以丰田与蜀道装备合作水到渠成。
在管理架构上,合资公司由丰田中国高级执行副总经理秋田隆担任董事长,四川蜀道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圣厦担任总经理和法人。作为蜀道装备的掌舵人,作为80后的胡圣厦,深谙四川氢能产业发展脉络,将确保合资公司充分融入当地产业生态。
丰田与蜀道装备合作,除了看重公司在氢能源方面的技术实力之外,还看重四川在氢能源方面的产业禀赋、物流优势。合资公司选址成都青白江区,计划建设氢燃料电池智能制造基地,预计总投资达10亿元。该基地将实现氢燃料电池系统、电堆及关键核心零部件的本地化生产。
双线布局,丰田的氢能中国战略“一盘棋”
丰田在华的氢能布局并非单一押注。2021年6月,丰田已与“氢能第一股”亿华通合资成立华丰燃料电池有限公司,双方合资比例为50%,就在去年双方共同增资合营公司。此次与蜀道装备合作,是丰田氢燃料电池领域第二次与中国企业深度合作,携手进军氢能市场。
为何丰田要在中国组建两家同类型公司?丰田方面并未正面进行回应,但是通过两家公司经营策略和规划,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从市场定位看,亿华通合作侧重技术研发与系统集成,而蜀道项目瞄准的是西部丰富的应用场景和绿电资源。四川作为中国最适宜发展氢能产业的地区之一,拥有丰富的水电资源和光伏规划装机容量,为绿氢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从运营模式看,蜀道丰田将依托蜀道集团在四川高速公路网络中的优势地位,探索创新的“换氢”商业模式。丰田在去年进博会上首次展示的“换氢”模式,有望在成渝氢走廊率先落地。
技术路线上,丰田将最新的第三代氢燃料电池系统引入合资公司。该系统耐久性提升至前代两倍,可达100万公里以上,具备“免维护”特性,特别适合高频次使用的重卡场景。
与亿华通合作不同,蜀道丰田将产品聚焦于三个关键领域:氢能重卡、低空经济无人机和储能系统。这一战略定位精准对接了成渝地区的市场需求与政策导向。四川最新发布的《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5~2035年)》明确提出,到2027年全省累计推广应用氢燃料电池汽车超4000辆。成渝氢走廊的建设为氢能重卡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
低空经济作为新兴产业,为氢能应用开辟了新空间。氢燃料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续航里程长的优势,特别适合无人机等对重量敏感的航空器。合资公司计划将产品拓展至这一新兴领域,抢占市场先机。
在储能方面,丰田与申能股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探索车载镍氢电池在储能场景下的梯次利用。蜀道丰田的储能业务将与此形成协同,构建多元化的氢能应用生态。
蜀道丰田的成立只是丰田中国氢能战略的组成部分。丰田正从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到基础设施,全方位构建氢能生态系统。可以确认,丰田已经走在中国市场氢能竞赛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