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汽车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盖世汽车供应链: 透视中国汽车热管理产业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整车热管理系统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传统以冷却与空调为核心的热管理模式,正在被涵盖电池、驱动电机、热泵及整车温控策略的综合系统所替代。热管理不仅影响驾驶舒适性和整车安全性,更直接关系到电池系统的温控安全、低温性能表现以及整车能耗表现,是保障续航和提升整车性能的重要环节。在续航优化、高压平台应用和整车轻量化的推动下,热管理产业链正在加速向集成化、智能化及高效冷却方案升级。

在这一背景下,盖世汽车基于对全国汽车供应链的深度梳理,选取多个维度进行分析,试图还原当前中国热管理产业的结构特征与发展趋势

根据盖世全球汽车产业大数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25年8月,全国范围内与热管理相关的规上企业数量为4573家,涵盖电动压缩机、散热器、冷凝器、热管理控制器等多个部分及其集成方案提供商。累计注册资本总额达到2795亿元人民币,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已进化到“规模化竞争”阶段。

从分布地区看,热管理企业集聚的头部省份占据近半壁江山,产业集群效应显著。数据显示,浙江、江苏、广东、山东、上海位列全国热管理企业数量前五,合计占比超过50%。浙江和江苏依托长三角汽车产业带,受益于上海完整的汽车产业链辐射和零部件配套优势,已集聚了大量热管理相关企业,逐步形成“研发—生产—配套”的协同生态。广东则凭借比亚迪等本土车企的带动以及外资车企的布局,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不断扩大,带动热管理需求快速增长,企业加速聚集。

浙江热管理产业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企业数量达884家。杭州萧山汽车产业集聚区专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及热管理模块研发与生产,形成研发与制造协同发展格局;龙泉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兼顾空调系统和热管理组件建设,2023年8月,吉利集团与龙泉市签署合作协议,成立吉利龙泉夏芝热管理系统有限公司,共同推进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等相关项目落地。根据龙泉市政府数据,截至2025年7月,行业总产值已突破100亿元,形成完整的研发—生产—配套产业生态,并建成浙江首批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浙江龙泉汽车空调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江苏以778家企业紧随其后,形成涵盖多环节的完整产业链。无锡惠山经济开发区依托国家传感园、经开智造园等平台,打造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及相关零部件集聚区,涵盖压缩机等核心环节,为区域产业链提供研发、生产和配套的一体化支撑。此外,2025年5月,中国国际热管理材料与设备展览会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汇聚国内外热管理材料、设备及解决方案的行业领先企业。

广东则有437家,位列第三,依托珠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热泵系统、电子控制与零部件配套快速发展。山东以379家位列第四,青岛、潍坊在传统汽车零部件基础上,加速向新能源热管理系统拓展。上海有314家,主要集中在临港、嘉定等区域,聚焦于新能源整车热管理方案与集成化系统研发。

从企业性质来看,民营资本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占比高达81.02%,反映出该领域市场化程度高、竞争充分的特点。外资和合资企业合计占比约8%,表明存在一定的国际化参与度,但本土企业仍为主力。国营企业占比仅1.03%,显示出该领域以市场为导向的特性。头部供应商如三花智控、银轮股份等均为民营企业,在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从企业成立年限来看,行业成熟度较高,成立10年以上的企业占比达65.41%,市场格局相对稳定。其中,成立超过15年的企业占47.02%,显示传统热管理领域存在大量长期参与者,如三花智控、银轮股份、奥特佳、腾龙股份、德昌电机等成立均超20年,圣龙股份成立超过15年,技术沉淀深厚。同时,10-15年的企业占比18.39%,如海力达;5-10年的企业占比21.67%,如安徽威灵、盾安汽车热管理;1-5年的占12.44%,如捷温投资,表明仍有新进入者持续加入,行业处于稳步发展阶段。

热管理供应链细分领域呈现显著的不均衡分布特征。

电动压缩机是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的“心脏”,也是热管理系统重要的执行单元。这一领域的企业数量多达584家,占比12.77%,是企业数量较多的细分领域。从2025年一季度电动压缩机产业配套来看,排在前3的弗迪科技、奥特佳和华域三电占据了58.4%的份额,CR10达到92.8%,产业集中度非常高。

PTC是一种通过电加热为新能源汽车空调与电池系统高效制热的核心元件。这一领域,仅有171家企业,占比3.74%。从技术优势与短板来看,这一方案凭借成本与稳定性短期不可替代,但具有能效短板。而热泵系统因其能效较高,成为提升新能源汽车低温续航里程的理想解决方案。

今年4月发布的《推动热泵行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指出,要推动热泵技术用于电动汽车智能热管理,提高动力电池能量利用效率,提升汽车续航能力。目前,特斯拉、比亚迪、智己、阿维塔等车企的中高端纯电车型均已采用热泵方案。盖世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热泵空调在纯电动乘用车渗透率在35%左右,今年有望达到50%左右。

短期来看,PTC仍是主流,尤其在低成本车型和极寒地区。中期将是PTC+热泵混合方案过渡,来平衡成本与能效。长期将是热泵占据主流方案,而PTC将在特定领域继续存在。

另外,CO2热泵空调被视为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领域的“下一代革命性技术”,包括三花、安徽威灵、美芝等零部件企业和奔驰、大众、东风集团等主机厂,都在开展CO2热泵空调相关研究和布局,目前,国内CO(2)热泵空调产业链已基本形成。

电子水泵是精确控制冷却液循环,以实现电池、电机及电控系统智能高效冷却与加热的重要执行部件,具备低噪音、低能耗、寿命长、体积小等特点,已成主流方案。这一领域的企业约145家,占比3.17%。

整体来说,汽车热管理供应链呈现"民营主导、传统领域集中、新兴领域潜力大"的特点。民营资本占比近90%,市场化程度高,竞争充分;行业成熟度高,成立10年以上企业占比超65%;细分领域分布不均衡,传统部件领域企业数量庞大,市场集中度极高。

基于以上分析,对于热管理领域的从业者提出以下建议:

对行业参与者(企业)而言,传统领域企业需直面激烈市场竞争,通过自动化改造降本增效,或向系统集成方向延伸以提供子模块解决方案,防止陷入低端价格战;新兴领域企业则必须坚持高强度研发投入,构筑核心技术专利壁垒,积极与头部主机厂或Tier-1开展联合研发和定点合作以绑定未来车型项目,同时关注技术融合趋势,如CTC技术对水冷板设计带来的新挑战与机遇。

对投资者来说,应重点关注在高壁垒新兴领域(如集成模块、电子膨胀阀)已建立起技术和客户优势的头部龙头企业,它们护城河深,有望享受行业高增长红利;还可挖掘在细分赛道(如PTC材料、特种管路、导热材料)中有独特技术诀窍的“隐形冠军”或“小巨人”企业。投资决策需紧密跟踪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的演变、主机厂的供应链战略以及全球主要市场的政策动向。

最新相关

"小订"大作,谁在导演销量狂欢?

"上市1小时,订单突破XXX万"--这样的宣传文案,近年来频频出现。例如在今年的成都车展,全新MG4开启预售39分钟后,便官宣实现了订单破万辆;极氪9X宣布开启预售1个小时后,订单超4.2万,于成都车展...

Seeds | 臻驱科技完成E轮融资二期交割

9月8日,臻驱科技宣布完成数亿元E轮融资二期交割,E轮总融资额超6亿元。据悉,本轮融资中,E轮领投方国投创新、国投招商再度加码,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广州产投、浦东创投参与投资,老股东华泰宝利...

奇瑞汽车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据港交所官网 9 月 7 日文件,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已正式通过港交所聆讯,上市进程再进一步。根据中国证监会于8月27日发布的备案通知书,奇瑞拟发行不超过6.989亿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联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