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汽车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最大4S集团向上,最大汽服连锁向下: 售后进入全面竞争时代?

中国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一场静水深流的变局:新车销售的光环逐渐黯淡,而售后服务的价值正稳步凸显。

中升与途虎,这两家分别代表传统经销商与独立售后平台的巨头,正以截然不同的姿态迎接着这场变局。

一个深耕豪华车主的终身价值,一个撬动亿万大众的普惠市场;一个向上绑定主机厂寻求授权突破,一个向下渗透县域编织服务网络。

随着传统售后边界日益模糊,叠加新能源浪潮的加速冲击,一个核心问题愈发清晰:在行业周期波动与结构性变革的双重考验下,到底哪种模式更具韧性?谁能率先找到可持续的增长路径?

为回答这一问题,本文将结合两家企业最新财报,从售后盈利结构、市场分层逻辑与新能源布局三大层面进行解析。

01、售后成为盈利核心,中升靠它救命,途虎靠它发展

途虎的根基在于服务中国超过3亿辆的存量汽车。通过线上平台与线下门店融合的模式,切入传统汽修行业价格不透明、服务不规范的痛点,在保养、轮胎、快修等后市场领域持续深耕。

与之相对,中升作为传统经销商,其核心仍围绕新车销售展开,尤其是豪华燃油车及附带的金融保险服务,其模式与新车市场的景气度紧密绑定。

两者近年来的利润结构变化颇具意味。

中升出现“新车毛利收缩而售后增长8%”的局面,途虎的核心业务收入则持续攀升。

这指向一个共同的趋势:新车销售正从过去的“利润中心”转变为“流量入口”,而维系用户关系的售后服务,正成为支撑长期盈利的基石。

这一判断在两家企业的毛利率走势上得到印证。

途虎自披露数据以来,毛利率从7.4%增长到2024年25.4%,展现出持续而稳健的爬升势头,显示出其规模效应与运营效率的不断优化。

反观中升,其毛利率则呈现出一个较为典型的“倒V型”周期,在2021年前后见顶(10.5%)后便一路下滑至2024年的6.3%,深刻反映了传统经销商模式所伴随的波动性。

由此引出一个关键问题:中国的汽车后市场是否也具备类似美国市场的抗周期属性?

在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美国汽车销量同比下降了15.36%,而汽车后市场规模仅下滑了1.44%。

随着中国车龄增长和大量车辆脱保,独立售后市场将迎来结构性机遇。途虎快修业务的稳健增长60%,正是这一趋势的例证。

相比之下,新车销售与宏观经济的冷暖关联更为直接,周期性波动也更为剧烈。

资本市场的估值差异也为此提供了侧证。

市场给予途虎更高的市盈率(途虎27.8VS中升11.9),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对其商业模式的认可与后市场增量的期待。

当然,这些指标并非判定两种模式的优劣,而是给到行业一些启发:在行业从增量争夺转向存量运营的时代,服务好“存量客户”的能力,或许比争夺“增量客户”的能力,更具穿越周期的长期价值。

02、市场分层明显,途虎赢在规模和效率,中升胜在客群质量和深度

当前汽车后市场正呈现出清晰的“分层竞争”格局,传统“大一统”的经营模式逐渐让位于差异化路径。

途虎与中升这两家头部企业的增长逻辑,恰好印证了这一趋势——它们以不同的商业模式,服务着截然不同的客群,并在各自赛道构建起竞争优势。

中升的策略核心在于“深耕高价值用户”。通过聚焦32个中心城市,实施史上最大规模的网络优化——关闭37家低效门店,同时新增57家经销店和20家维修中心,在重点城市形成了平均每城15个网点的密集布局。

这种区域深耕不仅提升了服务效率,更在行业洗牌期加速了市场整合。截至2025年6月,其全国46%的门店成为当地主导经销商,其中89家更是独家经营,这显著增强了本地议价能力。

更重要的是,中升成功打破了“仅服务本店购车客户”的限制——在成都、大连等中心城市,维修、出险、续保业务中外部客户占比分别达到20%、36%和30%,推动其活跃客户增长至454万名,实现了高质量客户基础的持续扩张。

相比之下,途虎养车选择了“普惠规模化”的道路。凭借7,205家工场店、覆盖70%高潜力县域,它将服务渗透至传统4S店难以触及的市场末梢。

这套高效的运营体系支撑起2,650万交易用户和1,350万月活用户,并通过数字化平台直采、规模化议价与智能仓配网络(如广州自动化仓实现效率2.5倍提升),持续优化成本结构,最终将节省的成本转化为面向大众市场的价格竞争力。

在稳固轮胎、保养等核心业务的同时,途虎积极拓展快修(收入增长超60%)、洗美(自有产品占比超70%)等高增长业务,精准对接了下沉市场车主对专业性、便捷性与性价比的综合需求。

这两条路径本质上反映了汽车后市场正在经历的深度分化。中升凭借“区域密度×客户深度”构筑高端护城河,途虎依托“网络广度×运营效率”开拓普惠市场。

它们分别抓住了不同消费群体的核心痛点:一方注重服务品质与品牌信赖,另一方看重便捷可达与价格实惠。

这种分工并非暂时的市场现象,而是行业成熟度提升后的必然结果——未来,汽车后市场很可能会长期维持这种多层次、互补共生的竞争生态。

03、新能源售后是必争之地,中升延续基因,途虎再造“途虎”

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给经销商行业和后市场都带来了冲击与机遇并存的复杂局面。它让传统新车销售的困境愈发明显,但也倒逼经销商主动求变,通过拥抱新品牌、优化服务网络寻找新的增长空间。

对后市场而言,新能源汽车的影响不止于传统燃油车周期性保养业务下滑,更关键的是技术壁垒与授权壁垒陡然升高,给从业者带来了更深层次的挑战。

中升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有两条清晰路径:一方面继续绑定主机厂,比如与AITO的合作——今年上半年,36家问界门店贡献了1.1万台销量,直接推动集团整体新车毛利率提升0.6个百分点;在售后端,则瞄准传统BBA豪华品牌的新能源车主,推出专属服务包锁定高端客户;

另一方面面对出保的新能源车辆,中升还与电驴三电专修连锁深度合作,在自家钣喷中心里以“店中店”模式拓展服务。

途虎则把重心放在新能源售后出保市场,布局更立体。它先通过规模化获取维修资质,截至2025年中已拿到12家电池厂授权,为即将到来的“三电维修”高峰期做好准备;

同时打造“油电兼修”模型,构建以轮胎、机油、洗美为核心的新能源专属产品矩阵——这类产品客单价虽低于三电维修,但复购属性强,用户购买时还能同步享受电池检测服务,恰好为三电维修业务引流,形成良性循环。

此外,途虎的网络已渗透县域市场,而县域市场保外车辆的服务需求正加速释放,这让它的2C价值愈发凸显。

综合来看,中升新能源布局延续了与主机厂合作的基因,试图在原有体系内融入新元素;途虎则更像在构建一个平行于4S体系的新能源售后新生态。

但共同的是,两者都处于新能源市场的摸索阶段,尚未真正跑通盈利模型。各自在新能源领域的投入能否换来预期回报,仍需时间检验。

写在最后

途虎成功上市,印证了聚焦存量市场的平台型服务企业的巨大潜力;而中升代表的头部4S集团在新车毛利上的持续承压,则揭示了传统经销商在新能源浪潮中作为“中间商”的核心价值正被动摇。

但这并不意味着4S体系的退场。中升在售后市场的纵深布局——无论是锁定高净值车主,还是深耕高车龄用户,都向整个后市场发出了明确的信号:

一场围绕“车主全生命周期”布局的攻防战,正在打破4S体系与独立售后之间曾经清晰的边界,后市场正在进入全面竞争时代。

未来3-5年,你更看好途虎还是中升?欢迎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最新相关
京东造车,重在参与

京东造车,重在参与

10月14日,京东在“2025年京东11.11惊喜开放日”上宣布,将联合广汽集团与宁德时代,在11月9日推出一款“国民好车”。消息一出,业界震动,不少媒体将其解读为京东正式进军汽...

天枢智能加持 长安启源全新Q05正式亮相盲订

10月15日,长安启源全新Q05正式亮相首秀,并同步开启盲订活动。即日起至长安启源全新Q05价格权益正式发布前,用户只需支付199元意向金,即可享受“追光膨胀礼”,10倍膨胀抵扣2000元购车...

京东"造车",淘宝什么时候开始?

京东"造车",淘宝什么时候开始?

马上"11.11",又到大厂血拼的时候了,前有天猫团队去灵隐寺求业绩好一点,后有京东官宣"造车",想赚更多领域的钱。等等,京东怎么突然就开始"造车"了,还要造"国民好车"。难不成京东要当下一个小米?...

潮汕兄妹的财富之道

潮汕兄妹的财富之道

潮汕人似乎天生会做生意。比如,王来春、王来胜兄妹二人。9月25日,经过21年的IPO长跑,奇瑞汽车(HK.09973)终于在港交所成功上市,当日市值一度超过2000亿港元,并成为年内港股市场规模最大的车企I...

官宣"拼好车",京东造车是福还是祸?

最近,无比热闹的汽车圈又多了一个新的入局者--京东。就在昨天,京东已明确官宣造车,但面对 "下场造车" 的猜测,京东的回应立即给自己划出了清晰的边界: 不碰扳手,只做连接。这意味着京东将会联...

燃油车,凉不了?

关于新能源汽车何时彻底取代燃油车的讨论方兴未艾,市场形势又有了新的变化。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8月国内传统燃油乘用车销量达到90.2万辆,同比增幅达到13.5%。截至8月底,燃油车销量连续三个月...

2025年9月TOP30轿车销量投诉量对应点评

2025年9月TOP30轿车销量投诉量对应点评

据乘联会提供的全国汽车产销数据显示,2025年9月国内轿车市场累计零售销量约101.8万辆,年内首次突破百万辆大关,环比上涨13.1%,同比上涨4.5%。同期,车质网受理车主针对轿车的有效投诉10,046宗,...

2025年9月TOP30 SUV销量投诉量对应点评

2025年9月TOP30 SUV销量投诉量对应点评

据乘联会提供的全国汽车产销数据显示,2025年9月国内SUV市场累计零售销量113.1万辆,环比上涨11.8%,同比上涨9.1%。同期,车质网受理车主针对SUV的有效投诉7,157宗,环比下降5.8%,同比上涨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