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问界车型的天花板,不是年底压轴的问界M9,而是一台百万级MPV。
前几天,专注于TMT领域的分析师郭明錤发布爆料,称华为正与江淮打造百万级MPV,并会成为问界车型中最顶级的存在。
两家对此不予置评,但可以确定的是,华为正在迅速扩大其“造车”朋友圈,其中与江淮的进展比较顺利,然而选择百万级市场入局多少让外界有些惊讶,难道在仰望之后,华为和江淮也能把车卖到100万吗?
百万MPV,电动车的真空地带
无论是仰望U8,还是传闻中的问界MPV,其实它们最鲜明的标签并不是“百万级”,而是“电动化”。
在爆料中,郭明錤详细解释了这款MPV的定位,他表示类似于华为Mate / P系列手机,瞄准超高端市场,目标有三点,满足高阶用户、提升品牌价值、推动技术创新。而一款百万级MPV,无疑是达成这些目标的最好选择。
从产品层面来看,现阶段的新能源MPV迎来了一波热潮。得益于“大而全”的产品形态,MPV成为了各车企技术落地的最佳载体,目前火热的极氪009、腾势D9、岚图梦想家,还有年底亮相的理想MEGA、小鹏的“年轻态MPV”小鹏X9,无一例外是各家的旗舰担当,均有搭载最先进的技术。
不过上述车型虽然称之为旗舰,但售价区间也只是集中在50万元左右,并没有进一步上探,至于百万级MPV是什么样的,市场还没有给出明确定义,而雷克萨斯LM、丰田埃尔法之流,都是以加价闻名,虽然价格近百万,但产品力难以配位。
华为和江淮能给出什么答案呢?很显然,智能化和自动驾驶是主要发力方向,一直以来,智能座舱、智能驾驶都是华为在造车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江淮也在今年宣布了全新品牌战略,提出了“无智能、不造车”的口号,可见两家的合作理念是比较一致的。
而从市场层面来看,当前百万级的超高端MPV其实还处在“旧势力”雄踞的阶段,品牌方面主打高溢价,产品方向则以高级定制化、奢侈品化为主,相比之下,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渗透率几乎为零,因此一旦华为进入其中,即便一时难以取得销量成果,但至少可以用尖端的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掀起一波变革浪潮。
所以从华为的角度来说,这款MPV更像是一个技术展示平台,是一款用来“秀肌肉”的产品,目的是提升问界在造车领域的品牌形象,而这场合作中的配角江淮,又有什么样的想法呢?
华为帮助江淮找到“灵魂”
近三年来,MPV市场的整体份额一直处在较低的水平,但今年上半年,以混动和纯电为代表的新能源MPV车型,销量同比增速却高达417.7%,远超37.3%的大盘增速。可见在智能化方面表现突出的新能源MPV,正逐渐抢走燃油MPV的市场,而超高端MPV同样需要电动化转型,意在提升问界品牌形象的华为,自然不会错失机会。
而江淮之所以被选中,与自身在MPV领域的积累也有很大关系,2002年,江淮旗下品牌江淮瑞风进军MPV市场,早期表现不俗,最辉煌时甚至力压别克GL8一头,但长期专注商用车的江淮,在燃油时代错过了乘用车的发展机遇,而在新能源时代,成为了被更多人所熟知的蔚来代工厂。
其实,为了赶上新能源转型的风口,江淮也做了很多努力,给蔚来代工是最重要的,也让江淮赚了不少钱。数据显示,2018-2020年,蔚来累计向江淮支付了代工费7.78亿元。这也使得江淮在2019年成功盈利,此后,江淮与蔚来更加深度绑定,两家的代工项目已经签订到了2024年。
不过,江淮并不甘心一直做代工厂,早在2016年,江淮就和大众成立了合资公司江淮大众,推出新能源品牌思皓,可惜后续发展不太顺利,合资公司中江淮的控制权也逐渐丢失,于是江淮大众变成了大众汽车(安徽),而后者前段时间已经去找小鹏谈合作了。
所以这次与华为的相遇,成了江淮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和很多怕失去“灵魂”的大厂不同,江淮现在急需要的是找到“灵魂”,而一款冠以问界之名的百万豪车,无疑是最有力的品牌象征,在郭明錤的爆料中还提到,这款MPV将于2024年量产,年销量目标5万台,即便只完成目标量的20–30%,也能靠超高利润让江淮从中获利。
但江淮更看重的是华为先进的管理经验,一位接近华为的人士也向AutoLab表示:“华为和江淮的合作其实并不止这辆百万级MPV,在此之前还规划了2-3款常规车型,包括轿车和SUV”,而财联社报道还称,在与华为的合作中,江淮明显有意学习华为的工程开发体系,因此向华为开放了更灵活的合作空间。
从华为身上学到的经验,对江淮来说会有更大的用处,今年4月,江淮发布了全新纯电品牌钇为,华为的管理经验完全可以让钇为快速成长。因此,借助华为的经验和势能发展自有品牌车型,可能是江淮更在意的事,毕竟做代工厂多年的江淮,其实也有一个自主造车的梦想。
华为造车模式融合,规模至关重要
如今的问界汽车生态联盟,也走到了关键时间点。
今年以来,华为和赛力斯合作的智选车品牌AITO汽车陷入低迷,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为6934台,这其中就包括AITO问界车型。而在刚刚过去的一个月,AITO还推出了问界M5智驾版新车,可见新车并没有起到提振销量的作用。
除了智选车模式外,华为HI模式下的阿维塔虽然在智驾方面的表现出色,但每个月2000台左右的交付规模,还不足以在市场上形成较强的影响力,不过华为正在集中资源发力,以求改变当前的现状。
据接近华为的人士向AutoLab表示,目前华为的智选车模式和HI模式已经出现融合趋势,之后智选车模式将成为主流。实际上在6月份余承东也表示过,智选车模式是在HI模式的基础上,不仅提供全栈技术解决方案,同时把华为十几年来To C的经验以及质量体系赋予了车厂。这个定义相比此前智选车更注重“营销把控”的说法明显升级了。
在今年激烈的市场中,规模对于每一家厂商至关重要,华为显然深知这一点,余承东前段时间也曾向车企喊话“紧跟华为才能活下来成为巨头”,因此,寻求更多的车企合作,迅速扩大规模,将会是未来问界品牌的发力方向。
目前来看,问界汽车生态联盟已经开始组建,如果说过去与赛力斯的合作是问界品牌的从0到1,那么未来与北汽、奇瑞、江淮的合作就是从1到N。而与江淮打造的百万级MPV,也许就是华为与车企联合造车的又一个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