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汽车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先锋对话|陶琳: 降价是遵从特斯拉初心

“想到2023年的开局会很不寻常,没想到一上来就有这么大的动静。”一位国内新能源车企的负责人贾徽(化名)如是说道。

由于特斯拉中国开年宣布下调Model 3和Model Y两款主力产品的售价,业界普遍预期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贾徽近几天都在加班,公司内部正在研判特斯拉这一步“杀招”的威力,以及自家可能的应对策略。

1月6日,特斯拉中国宣布部分车型价格调整,Model 3起售价降至22.99万元,Model Y起售价降至25.99万元。与此前相比,本轮售价调整的最大降幅达到了4.7万元。

“消费者不满是肯定的,但更多的潜在消费者会选择出手。这对我们不是个好消息。”贾徽苦笑道。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特斯拉此举几乎是站在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对立面”:核心零部件供应紧张、原材料价格处于高位的两大难题尚未有实质性缓解,新能源汽车“国补”到期退出,新的刺激性政策并不明朗,不少新能源车企已经纷纷上调了自己的新车售价……在这一背景下,特斯拉“逆势”而动,显得过于特立独行。

更多人疑惑的是,明明新能源这条产业链这么透明,为何比亚迪、广汽埃安等车企相继涨价,同处相同竞争环境下特斯拉却能支撑如此幅度的降价?(对于特斯拉为何能有降价空间的问题,可以参见此前的报道《逆势降价特斯拉的底牌到底是什么?》)

1月6日当天,特斯拉公司副总裁陶琳在微博中写道:“特斯拉价格调整的背后,涵盖了无数工程创新,实质上是独一无二的成本控制之极佳定律”。然而这则微博似乎不足以平息外界的疑虑与质疑,于是流言四起。

有人说特斯拉的这轮降价是在订单下滑压力下不得已而为之的“以价换量”;有人说降价的效果十分显著:仅3天就得到了3万辆新车订单;还有人说Model 3和Model Y的降价只是前菜,等定位更低的“Model 2”上市,特斯拉会将价格屠夫的本色发挥到极致……

日前,汽车之家与陶琳展开了一场对话。针对上述问题和疑虑,陶琳重新强调了特斯拉一贯的立场,就特斯拉的发展模式、降价背后的成本逻辑作了一番细致的说明,并对近期的各种传言进行了集中澄清。

在陶琳看来,特斯拉初心未改,仍然是那个简单、天真的“理工直男”,它只是想用高效的方式去做对的事情,但不想刻意把自己塑造为“the special one”。只不过这位“理工直男”过于耀眼,以至于背负了过多不应有的压力。

降价背后的成本与公平逻辑

2022年全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649.8万辆,同比增长96.3%;零售销量567.4万辆,同比增长90.0%,发展速度之快,超出了大部分人预料。

在这块蛋糕中,特斯拉无疑分走了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但在快速抢占市场背后,则是特斯拉的数次价格调整,每次都能毫无意外地成为众人焦点。

尽管每次调价后,特斯拉都会强调“这是成本变化带来的结果”,但眼看在动力电池主要原材料碳酸锂价格仍在50万元/吨的高价位,众多新能源车企纷纷上调售价的时候,特斯拉却能以“成本降低”为理由进行降价,很多人对此还是不理解。

在陶琳的那篇微博下,高赞回复便是“特斯拉成本降到底是怎么个降法,我们也不知道你成本到底是多少钱。”

“任何一个企业,尤其是对我们公司来说,对将来一段时间内,成本、产量、产能以及相对应带来的成本变化大概是多少,是有一个基本预计的。”在谈到本轮价格调整时,陶琳解释道。

按照特斯拉的理解,如果所处的大环境是正常的,那成本的上涨和下降是相对可预测的。而2023年与2022年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供应链的恢复,再叠加产能扩大后产生的边际效应递增,特斯拉对于未来一段时间的成本预估自然下调。“总的来讲,其实我们公司的逻辑很简单,成本测算完之后,我们就会第一时间做调整。”

虽然这是特斯拉一贯的做法,但对于部分刚提车的用户而言却有些难以接受。在陶琳看来,这已经是眼下最公平的一种流通模式,只不过理念较新,消费者还没有完全习惯。

“直营模式下是完全公开透明的价格,没有打折,没有加价,每个人在同一时间看到的价格都是一样的。但是传统的经销商模式下,每个人去经销商那里看到的价格都是不一样的,消费者根本不知道付的价钱到底是不是最低价,也不知道其他人买的是什么价格,难道这对于消费者来讲就是公平的?”

在陶琳看来,特斯拉的初心,只是想高效地做正确的事。尽管特斯拉面对的,是一个历经百余年发展历史后,形成了某些固化逻辑和套路的行业。

有经销商投资人就曾表示,如果特斯拉不是选择直营模式,而是选择传统经销商模式,那么在多次的调价风波中,经销商就会起到屏障的作用,特斯拉就可以做到“独善其身”。但显然,这与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奉行的“第一性”原则存在根本的冲突。

无论是否出于主观,在全球汽车产业的运行中,特斯拉都实际扮演着“颠覆者”的角色。这意味着全球的高关注度,既容易“出圈”,也容易被“瞄准”。

特立独行的理工直男?

两年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陶琳曾表示“特斯拉是一个理工直男思维的公司,在对外沟通上确实不是特别擅长。”而在本次沟通中,她再次强调了这个标签。“可能对每个企业、每个人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我们并不是刻意要为了跟别人不一样。我们认为这样可能是比较好的比较正确的方式。其实特斯拉不该是特殊的,因为我们觉得这样做确实是一个最高效的方式,如果所有人都用这种方式做事,相信我们这个行业的发展还可以更快一点。”

虽然不想特立独行,但在理工直男思维的驱动下,至少从外界感知看来,特斯拉就是那个特立独行的企业。

『Model Y』

比如面对产品降价,在有些企业看来,降价是对老车主的不公平,但在陶琳看来,这恰恰是对所有消费者最公平的方式。比如面对传统经销商模式与直营模式之争,在部分人士看来,任何达到一定规模体量的公司都需要经销商模式来为企业进行缓冲。而在特斯拉看来,“他们在不透明的空间里可以找到回旋余地,而我们想消除这种不透明。”

面向未来,这种理工直男思维所驱动的特立独行可能会长久伴随着特斯拉。在产品推新节奏上,按照正常思路看来,如今畅销的Model 3(2016年发布)已经算是步入产品生命周期末期的老产品,必须用换代来重新激活其生命力,但在特斯拉的逻辑中却并不是这样。

“我们认为,一个产品如果真的已经非常好,就没有必要一定要去不停地做颠覆性的改动。必要的地方我们就把它做到极致,不必要的就不要动它。还是那句话,不是为了改款,或者说不是为了营销去做产品的更迭,而是真正从产品力去升级。”陶琳表示,“其实Model 3和Model Y也在不断地做一些小的提升,我们认为它有需要就会做改进,但是我们不会把改款当做一个终极目标。”

在产品运营上,按照一般传统理解,企业应根据旗下不同价位的产品做用户区分,再根据不同的用户画像选择不同的渠道投放广告,以吸引相应用户,而特斯拉的逻辑也与传统相悖。

『Model X』

“我个人觉得还是要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我们没有刻意区分买Model S、Model X的是怎么样的人群,买Model 3和Model Y的又是怎么样的人群,我们在运营上没有什么不同。”陶琳表示:“在我们看来,是大家喜欢特斯拉,然后根据各自的消费能力和对性能的需求,选择适合的价位的产品。这就是对我们自己产品的运营定位。”

当然,做“理工直男”是有代价的,虽然表面上陶琳表示特斯拉会努力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尽量不被其他因素影响,但仍有层出不穷的负面传言找上这家企业。仅在这次沟通会的前后两天,特斯拉就作出了如下几条辟谣:

第一,交付周期变化并不完全反映特斯拉价格调整前后的订单表现,“因为卖不出去才降价”完全是无稽之谈;第二,特斯拉将推出定位更低的Model 2为不实消息;第三,特斯拉不会造手机;第四,特斯拉目前没有在华开设第二工厂的打算;第五,“调价后3天新增3万新订单”为不实传言;第六,特斯拉与上海市政府不存在所谓“对赌协议”;第七,特斯拉中国区负责人朱晓彤,并没有像外界传闻的成为马斯克“接班人”……

抓住变化就有机会

虽然特立独行,但就市场未来的判断而言,特斯拉与其余几家电动车头部品牌颇为类似。在他们看来,新能源汽车市场虽然在2022年实现超预期发展,但远未达到饱和的状态。面对未来,电动车之间仍然不存在“零和博弈”,大家要做的都是共同把蛋糕做大,抢夺燃油车市场份额,而非互相竞争。

『Model 3』

“我们从来没有把其他电动车企业当成竞争对手,而是大家要一起去把产品做得更加极致,让这个市场上百花齐放,满足不同细分市场的客户需求。特斯拉现在的产品其实也就国产的两款车,但是老百姓还有很多各种各样的需求,不一定就是能够在我们这两款车上面得到满足的。”陶琳表示,“如果有企业能够生产出一个比特斯拉好很多的产品,大家都跑去买他们的车,我们也觉得很好。我们就赶紧再去提升我们的产品,所以我们还是仍然觉得市场规模远远没到‘用户买你的一台,我就得少卖一台’这种时候。

说到这,陶琳用手机行业的发展与汽车进行类比。若时间回到15-20年前,如果有人说一家手机企业一年能卖出几亿部手机,大家也会觉得是天方夜谭,其背后的逻辑在于当时大家是在用通话的需求来衡量手机市场。但现实的结果是,仅2022年第三季度,三星手机全球销量就达到2.28亿部、苹果则达到2.18亿部,国内的小米、OPPO 、vivo也分别达到1.85亿部、1.38亿部、1.26亿部。

“汽车市场也是一样,现在在中国一年有2000多万的市场容量,但这不是永恒不变的。现在很多家庭最多只能买一辆车,但将来消费方式都会随着产品的变化有很大的不同。”

陶琳表示,随着智能汽车发展,消费者换车的频率可能会比燃油车时代高很多,因为汽车的迭代速度会更快,使用场景、商业模式也会更丰富。“车现在主要是用来开,作为交通工具,这个特质在将来可能也会变得越来越小,它还有很多的赋予的功能,可以替代一部分办公需求、一部分娱乐需求,甚至一部分生活需求。届时车的消费是不是还跟今天一样?我觉得不是。”

基于这种预判,陶琳认为电动车市场远未到饱和的时候,会有无限种可能。“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坚持做正确的事情,是因为我们不希望限制它的发展速度,它的发展速度应该还会迭代非常快,这个是对整个人类的进步有益的。”

最新相关

李开复谈自动驾驶,只投资这两类公司

李开复,创新工场的创始合伙人我们对无人驾驶无比乐观,但其实道路非常坎坷。大概在五年前,谷歌就让员工把无人驾驶汽车带回家。这个车可以无人驾驶,但还是会出错,需要你纠正它,你的每一次纠正都...

先锋对话Daniel Lescow开启smart新篇章

9月最受关注的车圈大事件,莫过于有"世界汽车工业奥运会"美誉的IAA车展(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在慕尼黑开幕。这也是自疫情爆发以来,海外五大车展中第一个恢复举办的大型汽车展会。据主...

未来之路 对话保时捷Cayenne产品负责人

在2023上海车展上,新款保时捷Cayenne车型受到了很高关注度。作为保时捷品牌近20年累计销量最好的车型,自诞生以来一直引领高端运动SUV车型的发展。如今新款车型首发,我们有幸邀请到了保时捷C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