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位于安亭氢能港的捷氢科技有限公司新园区宣布正式投产,PROME P3X燃料电池系统和PROME M3X燃料电池电堆成功下线。
据悉,膜电极是燃料电池中最核心的零部件之一,被喻为燃料电池的“芯片”,其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燃料电池的应用表现。而长期以来,这项核心技术被国外垄断,导致燃料电池成本居高不下。因此,能否拥有膜电极的开发和制造能力,是国内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关键。
捷氢科技上海新园区首次增设膜电极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从膜电极的自主研发到生产制造的全覆盖。该产线使用了全球最高效的“间歇式”“卷对卷”直接涂布流水线,全方位实现了膜电极的“超高产能”“全自动化”生产,年产能将达到500万片,燃料电池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
2020年,捷氢科技凭借行业领先技术,获得业内广泛认可,其主打产品PROME P390燃料电池系统已累计配套车型近20款。上海新园区拥有研发办公、测试验证、生产制造、氢气供应四大功能,其中研发方面具备材料级、零件级、到电堆、系统的燃料电池完整开发能力,制造方面全面覆盖了膜电极、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系统,以及储氢系统的全系列产品,随着新园区的正式投产,捷氢科技将通过规模化、批量化进一步优化产品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加速燃料电池产品的产业化进程。
新园区落成后,捷氢科技将从半自动化生产迈入了数字化生产时代,具备“数字化生产”、“全过程可溯”、“柔性化生产”、“车规级质量”,“智能物流”等特点,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全面保障了公司“车规级、高性能、高可靠”燃料电池产品的高品质制造。
具体来说,捷氢科技通过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 )、WCS( Warehouse Control System)及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的配合,实现了燃料电池生产全过程的精确追溯。其中,关键工序都由机器人完成,包括自动堆叠、多轴联动、同步拧紧等。生产线全面满足精益化、柔性化、模块化和智能化要求,达到各产品共线生产、共享产能。
与此同时,在智能物流方面,捷氢科技在上海新园区搭建起了智能化立体仓库,长41米、高18米的立库贯穿1-3层,共1000个库位,所有原材料通过WCS实现智能化管理,节约了大量的占地面积和人力资源,提高生产和存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