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期文化类特别策划,主角是一台小编家里的福特2004款翼虎(Maverick XLT V6),当然还有故事的另一位主角——它的车主“老冯”。
先介绍下两位主角,这台福特2004款翼虎(Maverick XLT V6)是一个05年上牌的老家伙,至今还在服役。而另一位主角车主老冯,其实也是笔者的父亲。
没错这是一期人和车的故事,车对于人是不是就只是出行工具。目前笔者只能告诉你,车对于人车如果仅仅是代步工具,那么这篇文章在这里就可以停止了。
首先可能会有不少观众在想一个问题,翼虎是不是应该对应为Escape或者KUGA,怎么又叫Maverick了。这是一个好问题,我们先在开篇来看下这个有趣的车系。
关于翼虎车系
福特翼虎对于我们中国的同胞应该不会陌生,特别是在长安福特国产后,也是最早国产的那几款SUV车型之一。趁上当时掀起的SUV热,国产后的翼虎算是当时能经常出现在大家视线中的车型。
●初代车型2000-2006
初代翼虎(Escape)车型发布于2000巴黎车展,同年便上市,与之一起推出的还有当时的马自达tribute车型,双生车型关系参考现在的丰田GT86和斯巴鲁的BRZ。初代诞生车型基于当时的CD2平台打造,提供2.3直列四缸和3.0 V6两种汽油动力,匹配4AT变速箱。2005年,福特为其推出了2.5L的混合动力版本。
2006年,福特对这代翼虎进行了中期改款,主要变化集中体现在前部,格栅改为横幅式,发动机盖中部位置增加隆起,整车包围作出一些改变。车身“三围”方面,长宽高分别为4442/1825/1770mm,轴距2616mm,改款前后如是。
看上去颇为阳刚硬朗的翼虎,其实诞生在轿车平台,并采用承载式车身结构。在2000年时,SUV还是非常新颖的车型,因此翼虎的外观更靠近传统的越野车,而不像今天这样SUV外形风格更向轿车靠拢。
●次代车型2006-2011
二代依旧CD2平台,重要的是第二代美版翼虎优化了车身设计,让安全性能大幅提升。依旧2.3L / 3.0 v6 /2.5L混动三种动力可选,当然这一代车型也是以整车进口来到国内。
美版的翼虎进口国内销售,产地为墨西哥和美国密苏里州,进口国内的美版翼虎搭配3.0V6汽油引擎,定位于30~40W的入门豪华SUV区间。
●第三代车型2008-2012
大家看到这个时间线可能会一头雾水,会有重合交汇。其实某种定义上来说,KUGA可以看做是Escape的替代车型。
其实官方中文翻译的“翼虎”这个名称,整合了销往欧洲的KUGA、KUGA之前的Maverick、北美的Escape、台湾生产进口到国内的Escape、台湾生产进口到国内的KUGA这几个车系,其实都是在说同一件事。
KUGA的诞生,其实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福特想直接放弃跟不上时代的CD2平台和其连带的技术。初代KUGA,也就是第三代翼虎,采用全新的Global C平台,2.0L/2.5L ,三围分别上涨到4524/1838/1695mm。轴距上涨到2690mm。
●现世代车型2013-至今
现世代车型其实尺寸上没改变,依旧还是4524/1838/1695mm,轴距也还是2690mm,平台都还是Global C。但动力上引入了EcoBoost技术的1.6T动力。在能耗上比之前更加优异。而之前的2.5L和3.0L则被取代。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第一代国产的福特翼虎车型。
2017年中期改款后,又取消了原来的1.6T EcoBoost,改为更高效更节能的1.5T EcoBoost。外观上,就从原来的“鲶鱼嘴”变成家族式的“马丁脸”小靓仔。
说这么多“追根溯源”的东西,其实根本就有根无源。短短10余年福特就和诸如通用、马自达、捷豹路虎等等亚欧美的车企都“发生过关系”,分分合合,资本运作上也屡现飘摇。投影到翼虎这个车系也是如此,并没有说一脉相承,而是几经变迁,回首初代翼虎和现代翼虎早已物是人非。
关于这台车的一些事一些情
故事要先从下面这辆车开始说起。六代思域,这本是车主老冯的第一台自购入的座驾,行驶本从96年至05年,当时国内还没有4S店这个概念,买车回来都是第三方后期保养,而这台思域从头到尾,坏过的好像只有右前还是左前的玻璃窗升降器,还是电子元器件。到卖了出去大件没坏过。
第六代本田思域
时间调到2003年末,老冯从以前的省饲料开发公司跳出选择自己创业。而创业初期,正在服役的车子仍这款96款的本田思域,一款搭载B16A的1.6L四缸轿车。
创业方向还是定为饲料生产,不但是老冯的老本行,同时也是他大学时的相关专业。创业建厂初期,自己开拓市场不可避免,整个粤地区的跑。好点的情况就跑饲料经销商,坏点的情况自然就是下塘基走烂路。小思域这样的身板哪里受得住,同样地,作为当时创业公司的大股东,在一些商业性质接洽的场合,思域也显得有点撑不起门面。
用车诉求非常明确,要能跑、要能跑烂路,所以最后带了这么个美国“特产”回家也不难想象,3.0L v6最大功率150kW(204PS),峰值扭矩266N*m,配四驱系统,下雨路烂、日夜兼程又有何惧?业务开拓、跑市场等差事也一如进行。
在以前网络不是那么发达,物流也不是那么发达的年代,做生意讲究一个“跑”字,随便问一个10年前的生意人,有一样东西他们很熟悉,现在的年轻人或许没这个概念——名片册(下图)。如果这样东西你没什么印象或者根本不知道的话,恭喜你!至少你是个年轻人。
不然你以为名片都是怎么来的?跑!各处跑各处结交,电话已经算方便的了,极少数公司会有用MSN或者邮件,或者QQ,没有说像现在这么方便一个微信名片推过去就可以开始聊天了。所以每一个当时代的创业者,很可能都是极佳的自驾能手和人肉地图。
广东地区就是典型的“靠水吃水”,地处中国南边,水域辽阔,河流富饶交错。水产养殖业自然也是多数人“因地制宜”的选择,无数广东劳动人民在这行养家糊口,除开如韶关、云浮、清远、梅州等丘陵地带可能会有更多偏家禽/畜牧的养殖,沿海一带,粤西(湛江、茂名)至雷州半岛,再到阳江、江门、珠江口流域的南沙、中山,粤东部分惠州、汕尾、汕头等,都有着千千万万的水产养殖农户。
所以上文提到的这些地方,基本都要跑过,再远一点甚至会去到福建。先卖个关子,13年后的今天,这台翼虎的里程可不少。尽管经营企业不像打工那么容易,但一手一脚地,公司也在翼虎的见证之下越变越好。
SUV对于那个时代国内的消费者来说都是新鲜玩意,更别说对我了。当时新车到家,我应该还在读小学五六年级,对于这个新来的大块头,我自然会估摸着和以前的思域比有啥更好玩的东西。
家父之前工作缘故,公司有配有一台丰田佳美(现广汽丰田国产后名为凯美瑞)。无论是佳美还是思域,都没有这么高的纵向车内空间,而且更没有这么平坦宽大的后备箱。自此之后,后备箱就成为我的专属“座位”。小伙伴、小表弟来到,我都会“盛情”邀请他们就坐。具体示意请看下图,出镜的就是小编本人:
额......小编瞬间不知道说什么好,在此小编呼吁各位:均衡饮食、合理健身、坚持运动、远离月巴月半。哦对了,这种行为其实是不符合交通乘坐法规的,我谨代表我站不建议大家模仿。
在我身躯比较小的以前,我的确非常偏爱这个座位这个坐姿。每周盼望的,就是翼虎“神奇”的后备箱能带我去到哪?想想也是神奇,现在再让我这么弯着腰直着腿在这呆上一会,我肯定不干!
年幼的小编跟随这辆翼虎到过许多地方。广东省内回忆起几个地名:中山板芙、新会大鳌、汕头澄海等等,广东省外记忆中到过湖南莽山,最远去到过1000公里外的贵阳。但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一次福特车友会组织去深圳大梅沙玩风帆,近百辆车随行,队列巡航,每车配一对讲机,想想都依然还是觉得过瘾!
小时候的自驾游经历毫无疑问长大以后也会受影响,现在在国外自驾游都不是啥稀奇事。过去小编有幸到过美国游玩过一阵子,当初在美国自驾游租的座驾是一台雪佛兰的Malibu(国内对应为迈锐宝)。而初代翼虎在美国露面的次数说实话,小编主观认为非常地多。若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问问那边车主们的对这款车的评价。
美剧《Shamless》镜头
就这么简单,随随便便看一集美剧的街道取景都能看到一台Escape(上图右电线杆下),真不是刻意而为之,恰逢在写这篇稿子闲暇时间看看美剧截下来的。国内销售的老款翼虎均搭配3.0V6引擎,当年也使用在蒙迪欧和捷豹X-TYPE高配车型上。这也让翼虎的价位远远高出了国内市场的同级车型,让翼虎只能成为小众车型。
随着企业越办越好,业务量和工厂产能逐渐达到匹配,拓展市场不再是工作重心,而仍年富力强的翼虎,现在则交由家父麾下一位得力同事,翼虎仍要时不时地去完成那些“艰难”使命。
● “老冯”对它的一些记忆
正如上面所说,翼虎现在已交由另一位同事跑业务用,行驶证上的车主依旧是老冯,对于这台过去的老伙伴——翼虎,尽管平日已经接触不多,但我们把它开回来的时候,还是能看出老冯眼中对翼虎的欣喜,老冯非常主动地和我们分享他的感触。
“当初选择了翼虎其实是出于一个综合考量;我比较幸运,从八几年毕业出来的时候身边一直都有属于自己的车,一直以来都是轿车为主。当时国内SUV这个概念在大家心目中还很模糊,不像现在SUV市场这么火热,当时SUV的选择也并不多,但结合自己的使用需求,包括一些通过性、坐姿视野等,我当时也很愿意对这种新事物做出尝试。”
老冯大致也回忆了下当时的一些选择,加上我们整理了下;当时SUV热浪尚未到来,选择面并不太广,同价位大约有。而性价比相对最高的丰田RAV4 3.5L则是在这台翼虎下地后一段时间才上市的。“当时我是比较欣赏这款车的外观的,在那个年代这台车的外观可以说比较独特,像这种大嘴大眼大屁股的车当时也不多见。另外一个比较紧凑实用的车身尺寸开到城市里像停车啊、入地库啊等等也比较方便。”
“另外,在同级别同价位当中,这款翼虎3.0 V6的动力也更优秀。”谈到驾驶层面,老冯直言:“车身非常平稳,而且转向非常灵活,底盘非常有美国车那种敦实感”。谈到动力方面,老冯不自觉的露出笑意,“城市里面开非常有劲,基本红绿灯都是第一个,不过跑高速上了80会有点吵。”
老冯坦言:“我从一个很小的农村一步一步走来,通过高考,毕业进了国营单位,一切不能说顺风顺水但也有条不紊。在我有了稳定的家庭以后,我依然选择了创业,创业初期是很艰难的,我因为业务需求选择了翼虎,但毫无疑问结果来看,翼虎是一个正确的选择;车子小毛病也有,不过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些大件上的问题,一直到我把这台车给我手下一个同事去开,20多万公里,一直十分可靠。毫无疑问翼虎是我在这段时期一个非常忠实的伙伴。公司也在翼虎的见证下熬过了创业的艰难时期。”
整个交流过程中,我们注意到老冯念叨了几次“这台车真的没选错”,这也算是老冯对这位老伙计这台车最大的肯定了吧?可以看得出,老冯对这台车非常有感情。
不过话又说回来,车已经不是老冯在开了,当初交出去给同事用的时候已经20多万公里的里程了,那也是5、6年前的事了。那么到了今天这台车该走过多少公里?这个数字会留在最后揭晓。
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