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你不得不收藏的婴儿急救课!
妈妈们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宝宝发生意外,然而精力无限的娃好奇心满满,发生意外可能就是分分钟的事儿。
如果家长能具有救护、自救的知识,冷静、沉着、迅速地采取急救措施,就能为宝宝的生命争取时间,减少事故对宝宝的伤害。
1 *抽搐
不要掐人中,通常会自行停止,抽搐超过5分钟再拨打120
在儿童医院的急诊科,几乎每天都会上演这样的一幕:先是走廊上传来高声呼喊“救命呀,医生!救命!”然后是一阵慌乱的脚步声,紧接着神色慌张的妈妈抱着孩子冲进来,一时气氛十分紧张。当值的医生、护士赶紧放下手中的活,跑过去查看。当看到是孩子“抽搐”时,往往第一个到场的医生就会对后面赶来帮忙的同事说一句:“是个抽搐的,我先看看,有需要再找你们帮忙!”于是留下一两个医生、护士,有条不紊地做相应的处理。而与医护这边的按部就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家长那边往往还惊魂未定,不少妈妈更是摊倒在地,泣不成声,连话都说不完整了。
孩子抽搐看起来很可怕,但通常并不需要立即获得医疗救治。大多数时候即使不立即打针,抽搐也能自行缓解。查明抽搐的原因才是问题的关键。不同原因引起的抽搐,对孩子的影响不一样,有些严重,有些不严重。刚一开始,很难准确判断病因,需要耐心细致地观察和进行一些必要相关检查后才可以确定。
抽搐时家长该做的:
1、侧卧,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
2、拿开患者身边如剪刀之类的尖锐物品,防止受伤。
3、如果衣服过紧,可以考虑松开衣服。
4、通常抽搐会在几分钟内自行停止,如果抽搐持续超过5分钟甚至更长,及时拔打120急救电话。
做好上述几点后可等待抽搐自行缓解,有条件时可用手机拍照,记录下抽搐发作时的表现以便提供给医生参考,有助于判断病情。
抽搐时家长不要做的:
1、不要惊慌失措,只有家长保持镇静才能最大限度保护和帮助孩子。
2、不要按人中和撬嘴巴,这样做并不会让孩子好得更快,反而可能造成伤害。
3、不要把手指伸进孩子嘴里,循证医学的统计数据告诉我们,这样做对孩子没有任何好处。而且你的手指会很疼。
2、烧伤烫伤擦伤
大多时候,儿童擦伤都不严重,但如果在父母无法判断处理、创面污染严重需要清创或伤口发生感染时,请及时寻求小儿外科医生或儿科急诊医生的专业救助。
处理儿童擦伤时家长应该做的:
1、先用流水冲洗伤口,彻底清洗伤口。
2、用无菌敷料轻轻覆盖大的有渗液的伤口。
3、流血伤口用无菌敷料加压止血。
4、如果伤及手指和脚趾,用敷料和胶布包扎时要较宽松,以确保血液循环通畅。
5、如果敷料变湿变脏需要及时更换。如果敷料粘连在创面上,要用温水浸软。一旦结痂就不需要再覆盖敷料,不要揭开痂壳。
6、注意伤口是否化脓、红肿明显、触痛加剧或出现发热。
有时候看到妈妈在喝热水,淘气的宝宝偏要伸手去摸摸,烧伤烫伤是生活中常见且危险的宝宝意外。
当宝宝烫伤了,妈妈要马上用凉水冲洗患处20-30分钟(婴儿用温水),以降低温度。
未粘着的衣物小心地脱下(不要撕扯),以减少皮肤损害。
然后用干净的布单或纱布包裹伤口,并且立即送医院,不要自行涂抹任何药膏,也不要挑破水疱,以免影响进一步治疗。
3、吞入异物
宝宝总喜欢把能看到的东西都用小嘴巴尝一尝,万一宝宝吞入花生、果冻这些危险的异物就会影响宝宝正常呼吸。严重的会引起窒息。
一旦发生,家长要立刻采取行动,可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大人坐在椅子上,宝宝俯卧于大人的双腿,上胸部和头部低垂,家长一手固定宝宝,另一手有节奏地拍击后背上方的正中,使气道内的异物脱离原位而咳出。
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或心外按摩。同时也要拨通急救电话。
4、意外出血
宝宝四肢出血时需采用加压包扎,必要时要用止血带;
不能用止血带的部位要用棉花纱布填塞,然后压迫包扎;
不能包扎的部位要用手按住填塞物持续压迫止血,直接抵达医院。
普通擦伤和小的切割伤,在家就能处理:
如果有出血,使用干净的纱布按压出血处5-10分钟止血。不要按压1、2分钟就掀开看看是否止血了,这样时间太短是止不住血的;
血止住后,使用肥皂水清洗伤口5分钟,将脏东西冲洗掉;
冲洗干净后,使用抗生素软膏涂抹保证伤口湿润,并且用纱布覆盖包裹;
之后每天固定一个时间,揭开纱布、检查伤口。如果没有红肿、渗出脓液,就继续涂抗生素软膏,更换新的纱布覆盖;
伤口一般2、3天左右愈合,愈合后可以将纱布摘下;
如果有小的切割伤,导致皮肤裂开,可以将皮肤对齐后,使用创可贴将切口固定在一起。
5、骨折
活泼好动的宝宝突然摔伤,最怕的就是骨折了,那么如何判断是真的骨折了呢?
伤处表面肿胀;
触摸时,宝宝会痛;
宝宝之前有受伤病史,例如摔倒、棍棒伤等。
如果满足了以上要点,建议按照骨折处理。宝宝出现骨折时,又痛又害怕。越是这样,家长越是要保持镇静,才能安抚宝宝。
不要让宝宝乱动,以免骨折部位移位;
之后可以用冰敷的方法,给宝宝止痛;
如果家长掌握使用夹板的方法,可以使用夹板给宝宝伤处固定,然后就医。没有夹板的话,用一本杂志固定也行(如下图所示);
如果家长不会固定,就保持宝宝骨折部位放在一个支撑物上,别让骨折部位受力、移动,等救护车来。
用杂志、厚报纸卷起,包裹伤处,做成简易夹板,之后用纱布或绷带缠上:
注意,如果是完全骨折,并且骨头已经刺出皮肤外,千万不要试图把骨头按回去。
可以按压伤处止血;冰敷伤口周围减轻疼痛;用干净纱布覆盖伤口,等着急救人员到场。
6、扭伤
宝宝的韧带比生长中的骨骼和软骨更结实,所以相比成人而言,扭伤较少,最常见的是脚踝扭伤。脚踝损伤时,宝宝的踝关节会向一个方向过度扭转,如下图所示:
如果宝宝的脚一直处于这种状态,不能恢复到正常位置;不能站立起来;一碰就非常痛;肿胀非常明显。那么就需要立即去医院。
如果仅仅是轻微肿胀;能回到正常位置;脚踝能向各个方向转动;虽然痛,但还能站立。那么应该伤得不重,可以在家处理。
7、过敏
很多过敏反应属于轻微反应,但有些看似轻微的过敏反应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加重。重度过敏反应可以危及生命,及时注射肾上腺素有助于缓解病情。常见引发过敏的原因有:注射药物、接触花粉、某些食物,如鸡蛋、坚果、带壳海鲜、昆虫叮咬,特别是黄蜂、蜜蜂叮咬。轻度过敏反应的表现有皮肤充血发红、荨麻疹、皮肤瘙痒、打喷嚏、鼻塞、眼周发痒,有时还可能出现呕吐和腹泻。重度过敏反应的表现有:呼吸困难、舌头和面部肿胀、休克征象。
过敏时家长应该做的:
1、确保现场环境安全。
2、当观察到孩子出现了严重过敏反应的表现,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因为严重过敏反应病情进展会很快,例如喉头水肿可能会迅速阻塞气道,导致呼吸停止。
3、如果确切知道患者发生了严重过敏,可以为他们使用肾上腺素自动注射笔。注射肾上腺素有助于减轻重度过敏反应患者的呼吸困难。自动注射笔内含有少量药物,它可以透过衣服注入体内。药物通常在注射后几分钟开始起效。如果您不知道如何处置,请将注射笔交给接受过更多培训的人。
4、尽可能保留一份致敏物质交给前来救助的医护人员。
特别注意以下5件事:
1、如果受伤部位很疼,患儿在接受医务人员检查之前应避免活动这个部位。
2、对年幼的儿童而言,家长对骨折的判断尤其困难。即使患儿肢体能移动,也可能有骨折。注意观察有无水肿、疼痛、拒按(保护性)、跛行及运动受限等表现。如果疑有骨折,马上请儿科医生诊治。
3、如果患儿腿骨骨折,不要试图自行搬动,请一定叫救护车并等待急救人员运送。
4、没有征求儿科医生的意见前,先不要给儿童吃东西、喝饮料或服用止痛药。因为如果儿童需要急诊手术,那么您给他吃喝的东西都会增加麻醉的危险性,而止痛药可能因药物相互影响而对接下来的治疗产生干扰。
5、如果有开放性外伤,可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压迫止血。不要试图将骨折处推回原位(复位),未经正规训练者不要使用止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