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车点击查询更多车型报价
概念范冰冰,量产罗玉凤,这是多年来被广大车迷玩坏的梗,原因在于,概念车与量产车的存在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从而给消费者带来的心理落差太大。例如在某届车展当中看上的一款概念车,厂商宣布量产将以概念车为原型设计,结果苦等了一番,量产之后与概念车相差过大,有一种被厂商套路了的感觉。那么为什么厂商不愿意将炫酷炸天的概念车直接量产呢?下面我们来聊一聊。
什么是概念车?
所谓概念车,也可以理解成是一种未来汽车,厂商之所以将概念车搬上舞台,目的是为了展示品牌新颖独特的未来汽车构思。往往在概念车上,厂商是无所不用其极,是诸多未来科技与强悍动力的结合体,但概念车只是用来宣传厂商在某一领域的领先地位或者传递出某种概念信息,标识着该品牌产品未来的发展方向。从实用性方面来说,概念车一般只停留在设计或者初级实验阶段,用来将某一种设计语言进行试水,并未接下来即将以此为基础的量产车提供设计思路。
概念车的分类
一般来说,概念车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那些非常接近于量产的概念车,基于这种概念车而量产出来的新车具备几乎相同的设计语言与配置技术,与概念原型车十分接近。而另一种则属于设计概念模型,设计方面非常超前,具备极强的未来感与科技感,然而受限于技术大面积运用的难度与成本控制,这种概念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几乎不可能量产,这种概念车基本的任务是展示设计师对于未来元素的把控及品牌新的设计元素,具有消费导向作用但尚未达到能够推出市场的程度。
为什么概念车很难量产?
至于为什么概念车很难直接量产,原因主要在于安全和成本两方面因素。首先安全方面,概念车由于需要运用大量不规则元素和棱角分明的线条来突出设计感,因此,如果将这些设计直接放在量产车上,尖锐的车身结构有可能会对非机动车或行人造成意外伤害,因此,在量产车上会将这些棱角圆润化。此外,由于极端受限于设计,很多不合理的设计也会出现在概念车上,比如运用较窄的后视镜或者干脆没有后视镜,在投入量产之后也需要被替换成普通大面积的后视镜,美观度自然就下降了。
此外,在轮毂及车身材质方面,由于不用适应路况,可以做到天马行空,但这些材料的强度和结构不一定适用于日常驾驶或者会拖累动力,所以在量产时这些看上去很时髦的亮点也会被摒弃。
再来就是成本问题,大面积不规则曲面、线条到实现到量产车上,不仅要求厂商有绝对的工艺技术,在成本方面肯定要高出许多,例如大面积的碳纤维材料由于成本高昂,在量产后不得不做出取舍。此外,一些高科技配置显然已经超出了这个级别车型该有的表现,如果装配会影响到后期车辆的定价和维护维修成本。如果量产后维持概念车的高配置并使用高科技车身覆盖件材质,那么后期在维护成本一定是天价,因此,在量产后还俗也属于是被逼无奈。
在概念车与量产车之间,能够取得一定的平衡是厂商们最希望做的事情,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如何将概念车元素尽可能的搬到量产车中,同时尽量将实用性放在第一位。假设如果厂家真的将概念车完全量产,那么制造成本带来的售价之高及高昂的维修保养费用,也绝不是普通消费者能够承受的,毕竟炫酷的外形不是消费者购车的唯一因素,如果因为成本的增加而失去销量,那么再牛的厂商也很难坚持下去,没有利润也就谈不上发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