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特斯拉的横空出世,催生了电动汽车的资本狂潮。同时又伴随着互联网趋势的明朗化,电池技术的持续升级,再加上车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汽车的智能化越来越普及。
而智能化最表面的现象就是需要一块人车交互大屏,似乎车上不具备一块大屏,你都不好意思说你那是电动汽车。汽车大屏化趋势又不止在电动汽车类别里,在传统燃油车类别里,大屏化同样是各个厂商的设计趋势。
然而在这股"大屏化"的热浪肆虐下,有一股清流不为所动,坚定的走在自己计划的路上:依然设计小屏幕,它就是马自达。
在汽车设计越来越同质化的今天,
马自达为何坚持小屏?
马自达为何能做得独一无二?
下面一起走进马自达设计哲学背后的设计语言运用规则。
天生骄傲的马自达
如果说汽车届有一家像苹果一样推崇工业设计至上的品牌,那么它一定是马自达,也只能是马自达。
马自达自诞生起就伴随着"小众"、"个性"的标签,它的销量一直都是不愠不火。尽管如此,它的名声依然响彻在汽车圈的上空。
在2000年上下那个阶段里,在中国流传红色马自达的传说:
"如果一个年轻女人开着红色马自达,她一定是别人家的小三。"
这里我们不讨论这个传说的真伪,但这从侧面反应了马自达的精致与优雅。"小三们"选择马自达似乎也像马自达一样,内心里充满了倔强,勇敢与骄傲,这是她们对这个随大流社会说"NO"的声音。
当然马自达不只是倔强与骄傲,但我们不讨论它其它优秀品质,只从马自达工业设计与它背后的特质来说说马自达。
2010年,刚上任马自达设计总监的前田育男,创造了马自达"魂动"设计哲学,这是他上任设计总监后第一次大动作。他坚信:汽车不是冰冷的物体,通过设计的力量,当它与艺术邂逅的刹那,会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展现无与伦比的生命美学。
对于“魂动”设计哲学,官方用「凛」・「动」・「艳」这三个词语来总结。
「凛」,是千锤百炼的存在感;
「动」,是马自达设计传统特征的耀动感;
「艳」,是生命所绽放出的惊艳感。
这三个字彻底的展现了马自达对于美学的偏执追求,对设计统一性的倔强不妥协,对于追求独一无二的天生骄傲。
这是属于马自达血液里那种偏执狂不屈的骄傲。
汽车圈工业设计现状
如果说设计哲学听起来太高深,不可捉摸。那么今天咱们不说哲学,不谈理念。来从一个方面说点比较白化的设计规则,具象的设计语言。
再谈马自达的设计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目前汽车行业的设计现象问题。
在目前的汽车圈里,就工业设计方面来说,抛去家族化脸谱,目前的车身设计越来越同质化,似乎在设计上都已经走入了一个瓶颈。尽管这种同质化,有一部分原因有来自国产汽车的或借鉴或抄袭设计的原因。但不可否认,近几年进口、合资汽车也同样彼此存在设计同质化的现象。
一个奥迪,玩灯玩出了境界,一大波汽车厂家跟随;
一个贯穿式尾灯受人追捧,又是一大波厂商跟进;
一条犀利的腰线贯穿头尾,还是一大波厂商跟随;
一个特斯拉玩了大屏,同样身后一大波厂商跟随;
这些跟随者里面有国产,也有合资品牌;
我不是反对跟随引用别人的设计造型元素,相反我坚定认为不同厂商运用相同的造型设计元素这是极其正常也无法避免的事。但是有些厂家跟随玩别人的造型元素只是画虎成犬,而还有些厂家引用了别人的设计元素却让你感觉不到,终成自己的风格。造成这种截然不同结果的背后有一个更深入的指导思想:那就是设计哲学。
而马自达正是众多厂商里面在设计哲学上自成体系的一个独特品牌。从流体美学到魂动,再到魂动2.0,每一次的设计进化都是对前一次的补充完善和升华,紧扣时代新元素,却并未改变自己的设计核心思想。
“魂动”设计哲学背后具像的设计语言运用
01魂动设计哲学的核心逻辑目标
不管什么行业,工业设计造型元素的运用都是对点、线、面的设计与融合,是对整体与细节的创新匹配。汽车的设计同样如此,马自达当然更是如此。
每一次马自达运用流行的设计元素的时候,不是简单直接的加入这种设计元素,而是有核心层面的考量:这个造型元素是否可以演变成符合自己的设计美学?最终能否契合他们的设计哲学的核心目标?
在这里我们不去探究“魂动”设计哲学背后的深刻内涵与深层思想,我们只需要化繁为简,直指本质问题:魂动设计哲学最终要向消费者传递什么感受?这就是针对消费者魂动设计哲学的终极目标。一切能为目标加分的设计元素都可以运用,一切只会为目标减分的设计元素都绝对不用,哪怕它再流行再火爆。
为了完美符合这一核心思想,他们可以牺牲汽车其它方面的需求,比如饱受诟病的后座空间。马自达正是严格遵循这一核心思想绝不妥协,所以我才说他们是天生骄傲的马自达。
而魂动设计哲学的终极目标就是:
质感与优雅
质感与优雅正是马自达品牌最终要向消费者传递的感受。回顾马自达发布的所有车系,你会恍然发现,马自达每一款车在当时的时代都是精致与优雅的代表,甚至直到今天,有些过去的老款车型依然充满了质感与雅致。
02 “质感与优雅”概念解析与设计规则
相比“魂动”设计哲学一词来说,质感与优雅要好理解多了,查查字典就能理解大部分含义。
质感:
质感是影响设计美学的重要因素,没有对所设计产品品类、行业的娴熟了解以及创新的设计意识与技巧,都无法将质感表达出来。
质感有两种表达类型:一种是写实的,注重对细节的极致雕琢,还原它本该如此的属性;一种是写意的,注重对整体印象的把握,表达整体的一致性。
质感的追求始终离不开对工艺的苛刻要求,只有精细的工艺才能将质感体现出来。
优雅:
对于优雅,生活中,我们最常用的是用来形容40岁上下的女人。她们经历了岁月的沉淀,不慌不忙、内敛丰盈、温柔包容、克制己身,她们不喧嚣、不浮躁,自然清新脱俗的谈吐与气质能让身边的一切安静下来。
优雅是一种和谐、克制的美。马自达的设计思想正是来自于中国道教和儒教“与天地参”的天人合一思想以及中庸之道的克制己身的思想。
马自达的质感与优雅,指导并控制他们设计团队的设计语言运用规则。综合前面对质感与优雅的解析,我们可以得出魂动设计哲学的造型设计规则:
整体造型浑然一体(优雅和谐),
视觉层次要少(克制己身),
所有设计元素要融合进整体造型,不能夺目,
对细节质感的潜心打磨,回归本真,追求极致工艺。
追求车身整体的设计感,而克制细节的过度出彩,绝不能让细节掩盖整体的光芒。
这就是马自达魂动设计背后的造型语言运用规则,当然魂动背后设计规则远不止于此,这里我们只选谈造型方面的设计规则,有机会再跟大家分享其它方面。
03魂动设计规则运用案例
在设计规则的引导下,近些年,马自达运用了很多其它厂家先应用的时尚设计元素,但你并未感觉到;同时也拒绝了一些火爆的时尚设计元素,因为并不符合设计规则。
贯穿式灯设计元素引用
贯穿式尾灯的设计元素是近两年计其火爆的元素,几乎所有主流产品都跟随了这种元素。而我们所见到的所认为更时尚的肯定是下面这样:
马自达设计团队并没有像其他厂家那样疯狂跟随,而是考量贯穿式尾灯的元素是否合适自己,能否演变成自己合适的元素?
尾灯作为灯光,天生具有吸引目光的特质,而马自达以前车型的设计是把灯作为点线面中的“点”元素融合在车身整体之内。如果直接运用上图这些整条灯带的元素,势必会把灯的“点”元素变成了“线”元素,整个尾灯的光芒必然会更加耀眼,这样完全掩盖了车身整体的光芒。
而这恰恰是违背了魂动优雅和谐的设计规则,优雅的设计准则就是克制与浑然一体。上面的元素不可取。于是马自达将这种元素演绎成了CX-4、阿特兹、昂克赛拉这样的尾灯设计,这也只是暂时的解决方案。
然而,马自达设计团队在贯穿式元素上并未止步,2018年推出的概念车又有了更优的设计语言:用车身整体的设计变换来把尾灯贯穿联合在一起。
魂动设计哲学背后的优雅不是说说而已,马自达也在严格的践行这种设计规则,我相信,类似这样的设计元素他们团队还在继续研究更优的方式。
同样的原因在大灯的设计元素上,马自达依然没有选用更流行的贯穿式大灯,而是采用下图这样的元素设计:通过镀铬曲线条连接左右的大灯,让它们产生了关联。不是只有近直线类的贯穿和照亮才叫贯穿式。在新的概念设计上,他们在极尽减弱这条连接线的存在感,采用与车身相似的色彩,选择让它完全融入整体设计上去。
在小屏上的倔强坚持
自从特斯拉的横空出世,拉开了各家对大屏的追随,这也确实在这个数字中国的趋势下显得很时尚。尽管目前多家都有自己的大屏车型,抛去其它不讲,仅从设计上来说,大屏的设计在整个内饰设计里都显得孤立、粗糙,大屏的尺寸在有限的车内空间里显得比例失调,过于跳脱,它拉低了整体内饰设计氛围。尽管它提升了粗糙的科技感,却牺牲了精致感与内敛的和谐。
只不过有些厂家妥协了,马自达不为所动的骄傲拒绝了。而这种拒绝的背后,我相信马自达也在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目前市面上最优的设计方案就是下图这样:扁平细长化的设计方式。
线条在汽车工业设计上应用的四种境界
汽车造型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线条的运用,一根好的线条能为汽车整个设计加分不少。优秀的设计师应用的线条与线条之间,线条与整体之间都存在很大关联。比如大家普遍关注的腰线设计,而汽车设计中线条当然不止腰线。下面我分享点个人认为目前汽车设计中线条设计的四种境界。
01
第一个层次的线条设计就是上图这样一个水平镀铬装饰条,它只是作为头痛医头的解决方式存在,它只与图中其它水平线之间产生了辉映联系,除此之外,与尾灯之间的关联不深,这条镀铬线显得相对有些孤立与突兀。
02
第二个层次就是第一张图尾灯的那一个镀铬条以及第二图那条犀利的腰线。那张镀铬条的设计应用不仅在水平方向上与前后上下的线产生了辉映的关联,在左右方向的尾灯更是融为一体。而第二图的腰线设计从前面大灯一直延申到尾灯处,这样强烈的辉映关系以及深入的关联并不会让你你觉得这么犀利的线会很突兀与孤立。
它们不止与细节辉映,更融合进了整体设计。
03
线条设计的第三个境界就是如上图路虎那条水平到尾的分割线,什么悬浮车顶都是表象,那条保持近乎绝对水平的分割线,不止是车身分割线,更是车身的终止线。它将车身中底部与顶部分离,让人感觉中底部才是车身整体,这样显得车身的设计一致性更加完美,车身也更加修长,视觉重心下移,时尚感安全感更强烈。
04
第四种线条设计的境界就是今天的主角:马自达的无线胜有线。自确认质感优雅的设计核心目标后,优雅的设计规则就是浑然一体,天人合一,他们就把设计重心放在了车身整体氛围的营造设计上,逐渐抛弃复杂的视觉元素,删繁就简,设计最纯粹的造型美。
腰线就被抛弃了,可以看到马自达车身造型上没有明显的固定腰线。静态的腰线虽然没有了,但马自达设计团队利用光影的变化,利用超高级的曲面设计来实现动态的腰线随着环境光影的变化而变化。
这样的设计不但保持了视觉上必须的层次感,更重要的是整个车身的完整性与质感优雅感更加强烈。马自达的设计,你咋一看不会关注到任何跳脱,特别吸睛的细节设计,因为他们他们把这种精致的细节设计都融合在车身整体里,你第一眼关注的永远是车身整体。
汽车线条设计的四种境界不止对于汽车设计讲,对于其它产品的设计同样适用。四种境界不一定非要说谁比谁高级,一切应用的原则都在于你自己的设计哲学。
最后关于造型设计元素的简要通用美学规则
如果我们抛去设计哲学的严格要求,仅单纯的从设计美学来看。设计可能没有统一的评判标准,但设计美学一定有一条通用的基本运用规则。
任何产品的设计都离不开对点线面的创作,这些基本规则就在与点线面体上,比如:
从整体上说,你的整个设计必须要有个简单明确的自然映像,能让人第一眼看见心里就能反应这个设计是圆柱?是正方体?是L形?是几条水平或垂直线组成?还是其它能对应上的自然形态。这就要求你的视觉层次明确。
从细节线条的运用来说,一个产品设计上每一根线条都有互相关联的联系,不能孤立存在,可以或水平,或垂直,或直线,或规则曲线的关联。你的线条设计可以作为整个设计的视觉焦点,但它必须与整体有关联。
点的运用同样如此,彼此的关联才是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
工业设计当然不只是造型,本文关于魂动设计哲学背后设计语言运用规则仅从外观造型分析,背后的人机交互和触觉,听觉,味觉等方面未在本文分享。以后以后机会再详细分解其它方面的设计规则。
我是老实生活,欢迎关注留言,写下你的观点,一起交流设计方面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