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汽车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17家车企发布"60天账期承诺",供应商不再被"困在时间里"?

6月10日至11日,广汽、一汽、东风、比亚迪等17家车企密集发声,承诺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压缩至60天内。这场声势浩大的行动,是对6月1日施行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的积极响应,也是监管部门对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亮剑的连锁反应。

根据国内12家上市车企的2024年年报和Wind数据,国内车企应付账款平均周转天数171.6天,与德系品牌(宝马、大众、奔驰)平均40.5天、丰田54.8天,美系品牌(通用、特斯拉、福特)60.5天形成较大落差。再将时间线拉长,从2021年到2023年,国内车企的应付账款平均周转天数均值从151.5天增加至164.1天,但也有4家企业不同程度缩短了周转天数,这样的表现延续至2024年。

虽然车企每年定期降低采购价格是行规,但与以往不同的是,现在下降的频率、幅度都太高了,理由和标准也变得随意,导致供应链体系持续承压,形成了不良循环。当政策的聚光灯转向执行层面,业内在达成共识的同时,也在讨论将倡议真正落地的过程红线,挑战依旧存在。

账期的承诺与现实

政策紧逼下的集体表态难以掩盖行业深处的结构性矛盾。车企此番承诺的直接驱动力源于国务院修订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该条例以刚性条款要求大型企业60日内付款,并规定不得强制中小企业接受商业汇票、应收账款电子凭证等非现金支付方式,不得利用商业汇票、应收账款电子凭证等非现金支付方式变相延长付款期限。

工信部同步将整治供应链资金失衡列为重点任务。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文称,部分车企利用供应链金融平台,将钢铁等原材料货款转化为延期兑付的汇票,使上游企业被迫承担融资成本。

6月12日,工信部官方政务新媒体账号发文称,产业链供应链是汽车产业的“筋骨血脉”,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一环。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竞争压力从整车向产业链环节传导,出现了供应商货款支付账期加长、资金周转困难等现象,不利于产业技术创新和健康可持续发展。

更值得警惕的是负债结构的失衡。2024年,国内部分上市车企应付账款占负债比例均值高达46.22%,同期丰田为8.99%。这意味着车企近半数负债来源于对供应商资金的占用,供应商若需提前兑付汇票需支付5%-8%的贴现费用。

此外,还有供应商向车市睿见表示,账期起点计算规则也是现实挑战之一。他表示,“60天账期指的是哪个节点?是指开发票后?开发票前面有项目材料验收、业务项目总结、结算合同签订、业务执行落地,这些时间点上都有可能进行延迟。可以拖着不验收,可以不签结算合同,可以不看总结材料,以砍价10%-20%为条件才结算,说法上可操作得太多了。”他提出,车企常延迟核销收货单据,使实际账期远超约定;而“寄售制”叠加集中挂账规则,令货物从进厂到回款需跨越10个月周期。

上述供应商的担心还来自价格转移机制,在他的经历中,部分车企以接受60天账期为筹码要求供应商降价10%-15%,或转嫁研发测试成本。有负责财务的人士则表示,付款方式是电汇、还是银行承兑或者商业承兑,这中间的区别不小。

产业链生存保卫战

在此轮关于产业链的讨论开始发酵时,5月最后一个交易周,中国汽车88家上市公司,股价平均下跌2.41%,结束三周连涨,总市值蒸发近6600亿元,回落至8.8万亿元。而据公开数据显示,汽车行业零部件供应商净利润率从2015年的9%暴跌至2025年一季度的3.8%,一家月供货1000万元的企业常被占压资金超1亿元,相当于将行业准入门槛抬升十倍。

某底盘供应商工程师直言:“账期每延长一天,就有一批企业在贴息中丧失竞争力。”当供应商疲于应对资金周转而非专注技术攻坚,行业就会逐步陷入恶性循环。

更值得注意的是系统性风险累积——威马汽车破产拖欠200余家供应商超200亿元,直接导致电池商塔菲尔跌出行业前15;哪吒汽车累计拖欠134家核心供应商超60亿元货款;猎豹、华晨等车企破产倒闭均引发供应链坏账问题,任何一家整车企业暴雷都可能引爆产业链多米诺效应。

反观海外经验,德国依靠《民法典》严苛条款强制约束,要求延迟付款方支付“基准利率+8个百分点”的违约利息且不得规避,倒逼大众宝马将账期压缩至40天左右并执行“取货即交付”;日本则建立共生模式,丰田与供应商形成定期议价机制实现成本共担,日本电装应收款占比仅15%,远低于中国同业的22%。特斯拉虽维持90天账期,但配套供应链金融工具降低供应商融资压力。

行业专家认为,中国要打破困局,亟需构建系统性解决方案:法律层面应明确账期起算点与支付形式,参考德国设置融资限制、招标资格冻结等惩戒手段,进行刚性约束;业务流程上废除寄售制与商业汇票;金融配套则要发展应收账款保理与资产证券化,建立“主机厂担保+供应商低息融资”通道,实现透明高效的供应链协作。

中国汽车明确“支付账期60天内”的底牌,是汽车行业供应链的一次重大变革。工信部最新发布表示,这对构建“整车—零部件”协作共赢发展生态、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继续引导整车企业与供应链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协同发展,积极营造“大河有水小河满”的良好局面。

最新相关
不止一家车企回归"现实"

不止一家车企回归"现实"

"蔚来又未来可期了",这应是业内近期较为直观的感受。之所以对其的未来重新变得乐观,很大程度上源于"李斌放下执念,蔚来回归现实"的战略转向。说得更直白些,从乐道L90到刚刚发布的第三代ES8,蔚...

奔驰CTO将在董事会改组中离任

奔驰CTO将在董事会改组中离任

据外媒报道,梅赛德斯-奔驰首席执行官康林松(Ola Kallenius)正在推动公司管理层的新老交替,首席技术官(CTO)马库斯·舍费尔(Markus Schäfer)即将离职。消息人士近日告诉《欧洲汽车新闻》的姊妹...

Stellantis法国普瓦西工厂将停产三周

据外媒报道,9月22日,Stellantis表示,受欧洲市场外部环境不佳的影响,其位于法国巴黎西部的普瓦西(Poissy)工厂将于10月份暂时停产三周。该公司发言人证实了法国媒体的相关报道,并表示: "Stellan...

比亚迪在西班牙的市场份额飙升

据外媒报道,尽管欧盟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征收高额关税,但比亚迪在西班牙电动汽车(包括纯电动车型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市场的份额在7月份攀升至10%以上,是欧洲平均水平的两倍多、特斯拉3.3%...

沃尔沃汽车将在美国生产新车型

据外媒报道,沃尔沃汽车9月23日称,其计划在2030年前在美国生产一款新的混动车型,这是该公司为适应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而进行的战略调整的一部分。该公司在声明中表示,这款专为美国市场设计的新...

福特统一销售渠道 成立全资销售公司

福特统一销售渠道 成立全资销售公司

9月23日,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铃汽车")发布公告,拟委托福特汽车销售服务(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特汽车")为江铃汽车生产的福特品牌乘用车和福特品牌皮卡产品提供在中国市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