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汽车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新能源车保值率如何破"腰斩"困局?

今年以来,价格战有增不减,新车此起彼伏,零公里二手车成为舆论焦点,行业内卷被官方提上休整日程……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了新能源汽车今年上半年保值表现。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2025年1至7月,三年车龄的新能源汽车保值率呈现缓慢下滑趋势。整体来看,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三年保值率略高于纯电动车型,今年7月,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三年保值率为44.1%,纯电动车型则为44.8%。

相比之下,传统燃油车在三年保值率方面整体表现更为稳定。除部分紧凑型轿车和小型SUV外,燃油车普遍维持在50%以上的水平,在当前阶段,新能源汽车和燃油车在二手车价值上仍存在差距。

尽管如此,但新能源汽车的保值率仍有改善空间,这一提升过程需要时间,其核心在于技术迭代速度能否与市场成熟度相匹配。未来,随着动力电池技术持续进步、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以及整体市场环境的进一步稳定,新能源汽车在二手车市场的价值表现或将逐步获得改善。

新能源汽车保值率现状:品牌与市场分化

7月,新能源汽车整体保值率波动有所收窄。数据显示,插电混动车型三年保值率出现微幅上升,而纯电动车型则小幅下滑。具体来看各品牌车型保值率表现,可以发现其受品牌定位、细分市场、技术路线以及车龄差异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且在各自细分领域具有不同特点。

在纯电领域,以理想、蔚来、问界、小米、小鹏为代表的中高端新势力品牌保值表现相对突出。这得益于其在智能化、电动化技术上的持续投入和由此建立的品牌溢价。2025年7月数据清晰显示:一年车龄纯电动车保值率前三名被小米SU7、问界M9和理想MEGA包揽,其中小米SU7凭借高性价比和品牌效应表现抢眼,保值率达到88.7%;搭载半固态电池的问界M9保值率为80.1%。这些车型的保值能力,正逐步向同级别豪华燃油车靠拢。

三年车龄保值率格局相较于一年车龄保值率则发生了明显变化,TOP前三分别是Taycan、Model 3和五菱Air ev晴空,另外,自主品牌纯电车型数量有所增加,除开第三的五菱Air ev晴空,荣威iMAX8、奔奔E-Star、元PLUS、AION Y等车型的保值率表现较好。

值得关注的是,主打经济实用和低使用成本的小型纯电车保值率可圈可点。如比亚迪海鸥、海豚,五菱宏光MINIEV,纳米01,欧拉好猫等车型,精准契合了县域通勤及城市短途出行需求,凭借低廉的购车成本、维修费用和坚实的用户基础,一年车龄保值率均在50%以上。其中,海鸥以64.5%的保值率位居榜首,这离不开比亚迪过硬的综合实力以及品牌口碑效应。

插电混动车型在一年车龄保值率方面,和纯电车型不相上下,但其三年车龄保值率表现普遍略优于纯电车型,且高保值率车型聚焦于高端品牌车型的特征较为明显。一年车龄中,坦克700新能源、保时捷Cayenne与问界M9位列TOP前三;三年车龄中,Cayenne新能源、Panamer a E-Hybrid和理想L9占据了前三。

从品牌整体维度来看,理想汽车以72.4%的保值率位居自主新能源品牌一年车龄保值率榜一,鸿蒙智行、比亚迪、零跑、吉利银河分别按序位列TOP5中的其余位次。凭借增程动力形式以及清晰的家庭品牌口碑,理想取得不错的市场反馈,产品力不断被消费者所认可。比亚迪则靠庞大的产品矩阵、显著的规模效应以及在电池、辅助驾驶等核心技术上的普惠策略,共同支撑起保值率的稳定性。比亚迪这种优势在细分市场也得到体现,在竞争激烈的纯电动紧凑型SUV领域,比亚迪元PLUS、宋PLUS新能源与AION Y共同占据了保值率前三名。

另外,不同车龄段保值率也有着明显的特征差异。一年车龄榜单常被技术新、热度高的车型主导,如小米SU7、问界M9等。而三年车龄保值率则更考验车型长期价值,在纯电动领域,豪华品牌保时捷Taycan、经典电车特斯拉Model 3以及定位精准的经济型小车五菱Air ev晴空表现更为坚挺;插混领域则由保时捷Cayenne新能源、Panamera E-Hybrid和理想L9等高端车型领跑。

现阶段新能源车保值率呈现“高端强劲、经济型稳健”的格局。以理想、比亚迪、鸿蒙智行旗下品牌为代表的头部自主品牌表现较为亮眼,在各自优势区间建立了较好的保值基础。然而,与燃油车相比,新能源三年及以上车龄车型普遍面临着更大的保值压力。当前市场的暂时平稳提供了一个观察窗口,但新能源车保值率的普遍提升,最终将依赖于技术迭代的稳定性、市场成熟度的深化以及消费者对新能源二手车信心的增强。

新能源车保值率为何难敌燃油车?

当前,新能源汽车在二手车市场的保值率表现普遍低于传统燃油车,已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深入分析其背后原因,技术迭代、售后成本与市场乱象构成了一个相互影响的“贬值铁三角”,共同制约了新能源二手车价值的稳定。

动力电池作为车辆的核心部件,其成本高昂且存在显著的物理损耗特性,电池续航能力会随使用时间和充放电循环次数增加而性能衰减。更关键的是,目前行业缺乏统一、透明的电池健康度检测标准,不同检测机构的方法各异,所呈现的结果也不尽相同,电池续航表现受多种因素影响,同一辆车在不同温度下健康波动可达8%。因此,在检测不透明的“黑洞”下,车辆的表显续航与实际续航可能存在近20%的差异,这大大增加了二手车商评估车况和定价的难度与风险,进而倾向于压低收购价格,约80%的二手车商明确拒收使用年限超过5年的纯电动车,进一步压缩了长车龄电动车的流通空间。

新能源汽车行业正经历着远超传统燃油车的技术更新速度,尤其在电池能量密度、充电速度和智能驾驶领域。新技术的迅速普及直接导致搭载上一代技术的车型加速贬值。例如,2023年宁德时代推出“充电10分钟续航800公里”的神行电池后,采用三年前技术的同类车型残值随即下滑。智能硬件方面也存在诸多类似例子,L2+级智驾系统的技术迭代速度较快,新功能不断推出,使得旧款车型的智驾系统相对落后,导致车辆贬值,在“电车一年磨三剑”的局面下,新能源汽车保值率难以保持。

高昂且不透明的售后成本也是新能源汽车保值率难以维持的重要原因之一。新能源汽车,尤其是采用电池车身一体化等高集成度技术的车型,维修难度和成本显著高于传统燃油车,核心原因在于电池包本身生产成本高,且高度集成化设计使得返修极其复杂。类似于“一辆9万元的新能源车底盘受损,维修费用超12万元”、“二手车残值16万元,换电池22万元”等案例层出不穷。此外,目前主机厂的官方售后体系相对封闭,授权维修点不足且维修权限有限,抬高了维修门槛和成本。据行业观察,新能源车的平均维修费用比燃油车高出20%至30%,后者庞大的保有量和成熟的独立维修生态链是其维修成本优势的关键。

虽然许多新能源车企为吸引用户,提供了“三电终身质保”服务,但实际执行中存在诸多限制性条款和模糊地带。例如仅限于首任车主、禁止用于网约车营运、要求三电系统维修保养须在官方授权渠道进行,且使用原厂配件等。曾经关于“三电终身质保”出现过一些争论,争议点主要在于有消费者称更换螺丝被终止三电终生质保,后续,车企澄清称“与三电系统无技术因果关系的零部件更换(如换螺丝、轮胎)不会影响三电终身保修”,但消费者普遍对质保条款的具体边界感到困惑。

为了避免因在非官方渠道维修或使用非原厂件而丧失昂贵的“三电”质保权益,许多车主即使面对更高的维修费用,也倾向于选择官方售后。这种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了二手新能源车的使用顾虑和潜在的隐性成本,削弱了其在二手市场的吸引力。

市场环境的不稳定和部分乱象,更是直接冲击了新能源二手车的价格体系。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价格竞争异常激烈,今年以来,从比亚迪、特斯拉两大新能源巨头,到长安、吉利、奇瑞等自主车企、再到新势力乃至合资品牌,几乎全行业都卷入“价格战”,通过限时直降、现金红包、叠加补贴等五花八门的方式进行降价,降价幅度达数万元。这种密集且大幅度的官降和经销商优惠导致新车价格与二手车价格倒挂,不仅压缩了新车的利润空间,更直接压垮了二手车的保值率。尽管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已呼吁反对“无序价格战”,倡导价值竞争,但其对二手车市场造成的冲击短期内难以消除。

另外,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新能源汽车“零公里二手车”行业乱象加剧。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2024年全国二手车市场中,“登记不超过3个月、里程不超过50公里”的车辆占比已达12.7%,其中新能源车占比超过60%。

部分车企为粉饰财务报表将滞销车提前注册为“已售”再通过二手渠道回笼资金,经销商为完成销售任务进行“左手倒右手”的内部过户,导致大量本应是“新车”的车辆却以“二手车”身份低价倾销,扰乱了正常的二手车价格评估体系和流通秩序,导致新能源汽车残值体系崩盘。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2025年5月的行业论坛上直言这是“行业毒瘤”,引发了广泛共鸣。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以前,新能源车保值率呈现逐步上扬趋势,但自2023年后,新能源车保值率开始下滑,其中,纯电车型保值率从2023年12月的51.9%将至2025年7月的42.8%;插电混动车型同期则从53.3%降至44.1%,下滑趋势明显。

行业正致力提升新能源汽车保值率

新能源车保值率偏低,一直是行业痛点,为破解这一难题,整个产业链正尝试从技术、行业基建以及政策等多维度发力,力求改善新能源保值率持续下滑趋势。

动力电池的技术革新对于新能源汽车保值率的提升至关重要,电池寿命的性能是决定新能源车残值的核心因素。例如清陶能源的半固态电池已应用于智己L6,其液态电解质占比低于5%。奔驰在固态电池研发上取得进展,寿命突破2000次,在-20℃低温环境下仍能保持95%的放电效率,并计划到2028年将成本降至100美元/kWh。

行业普遍预期,当电池寿命显著延长、性能衰减问题得到根本缓解,新能源车按月快速贬值的趋势将有望扭转。有分析机构预测,随着2027年左右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应用,新能源车残值率或将突破50%的关键门槛。

除开在动力电池技术上的突破外,当前主流车企还普遍采用硬件预埋技术,为核心系统预留未来三到五年的升级空间,缓解新能源汽车因技术进展而带来的迅速贬值。例如在智能驾驶领域,蔚来、小鹏、理想等新势力新车型搭载的高算力芯片,为未来运行更复杂的自动驾驶算法或大型车端AI模型预留有算力空间。

鸿蒙智行在其智能座舱核心计算单元采用可插拔模组设计,从理论上来看,这意味着当新一代座舱芯片面世,车主无需更换整车,通过升级“大脑”模组即可获得性能跃升,这将延长车辆电子系统的生命周期和价值。

与此同时,行业相关管制、政策也在进一步完善,2025年5月,商务部针对“零公里二手车”泛滥问题召集主要车企进行闭门会议,明确要求强化全流程监管,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工信部也将推出“新车登记后六个月内禁止转二手”的政策,从源头上压缩相关利益方套利空间。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则计划推动建立二手车出口唯一编码制度,目前,奇瑞、比亚迪等企业已经启动经销商违规上牌追责机制。

另外,相关燃油车相关禁售令或将在未来利好于新能源车保值率的提升。目前,虽然我国尚未有地区正式实施燃油车禁售令,但部分地区目前已有相关规划或趋势,海南计划于2030年全面禁售燃油车;北京、深圳等城市则已经将燃油车排除在网约车平台之外。

结语

2020年以来,新能源渗透率一路攀升,目前已和燃油车不分上下,据乘联会数据,7月新能源渗透率达到54%。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进一步提升,以及固态电池等关键技术逐步成熟应用,未来,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配套政策及产业链将日益完善,能源汽车保值率或将进一步向好发展。

最新相关

新能源车保值率如何破"腰斩"困局?

今年以来,价格战有增不减,新车此起彼伏,零公里二手车成为舆论焦点,行业内卷被官方提上休整日程……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了新能源汽车今年上半年保值表现。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2025年1至7月,...

福特考虑推出30万美元级越野超跑

据外媒报道,福特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Jim Farley近日表示,该公司正计划研发一款越野超跑,作为其新款售价32.5万美元的Mustang GTD高性能跑车的后续产品。Jim Farley表示,他设想这款车型将是一款...

美欧发布贸易协议联合声明;

聚焦·产经美欧推进贸易协定,汽车关税或数周内下调,钢铝也有望获新优惠美国与欧盟正进一步推进贸易协定的落实,双方在最新公布的计划中表示,美国对欧洲的汽车关税有望在数周内下调,同时也为钢...

传KKR有望收购日产总部大楼

传KKR有望收购日产总部大楼

据外媒报道,知情人士近日透露,美国私募股权公司KKR集团已成为日产汽车全球总部大楼的主要竞标者。KKR旗下的日本房地产子公司KJR Management为日产这座22层的办公楼出价约900亿日元(合6.1亿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