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目标是到2030年,整车产销规模奋斗500万辆。”
在今年7月29日的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新长安)成立大会上,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意气风发的向外界描绘了新长安的蓝图:
未来10年投资2000亿元人民币,杀入全球汽车品牌前十,成为世界级汽车品牌。
可在今年2月9日的长安汽车智能化战略发布会现场,朱华荣的匆匆神色已经被媒体捕捉到,“今天朱董好像有点不在状态啊。”
因为就在同一天,当时的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旗下长安汽车、东安动力,东风汽车集团旗下东风集团股份、东风股份、东风科技同时发布公告称:
“接到控股股东的通知,控股股东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
中国汽车产业不断内卷,似乎让历史的走向出现了转折。
因为一旦东风和长安完成整合,那就意味着曾被视为不会下桌的央企玩家,将首先完成局部“出清”。
朱华荣
2023年,同济大学教授朱西产有过这样一个论断,他认为,未来的中国汽车市场或许仅有13张入场券,3张留给央企、3张留给地方国企、3张留给民营企业、3张留给新造车企业,还有1张留给特斯拉。
朱西产还特别加了一句:“除了3张央企、1张特斯拉的门票外,剩下的9张票有哪些企业能够拿到?”
无独有偶,美团创始人王兴也认为,中国车企的竞争格局基本就是一汽、东风、长安3家央企,3家地方国企,3家传统自主品牌和3家造车新势力。
事实上,在学界和商界之外,三大央企仿若就是中国车市的“铁帽子王”。
可是2025年,东风与长安的一场“未遂重组”让所有人都意识到:
中国车市没有铁帽子王,央企也不行。
然而,虽然2025年的东风与长安“未遂重组”,可悬在他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并未走远。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央企的合并重组已经成为大势所趋。2025年,造船领域的中国船舶吸收中国重工完成合并;中国最大的稀土企业,中国稀土也表示会适时推进内外部稀土资产整合重组。
造船和稀土产业的央企整合都表明了一个趋势,在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下,行业性整合会成为趋势。
对于长安来说,一场“未遂重组”反而塑造了新央企——新长安。
6月5日,当“未遂重组”的消息传出后,东风股价暴跌14.4%,长安则上涨3.4%。
谁能在这场“未遂重组”中获益,资本市场已经给了答案。
毕竟,东风作为一级央企(副部级),本身要比长安这家二级央企(厅局级)有行政级别上的优势。所以,二者“重组”会不会变成东风“吸收”,外界本身就有顾虑。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掌舵人的朱华荣将二级央企长安汽车历史性地升格为一级央企新长安。在长安汽车面临历史转折的重要关口,朱华荣带领长安汽车完成了决定性的继往与开来。
可在全球汽车产业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如何带领新长安完成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是朱华荣要交出的另一份历史答卷。
在这份答卷中,阿维塔和深蓝汽车将是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
激活阿维塔
“今后我唯一直接管理的品牌就是阿维塔。”
在近日举办的一场活动上,朱华荣对媒体表示,如果未来逐步淡出具体的品牌运营工作,那阿维塔就是他管理的最后一个品牌。
事实上,朱华荣已经卸任阿维塔董事长的职务,但他依旧担任新长安内部的阿维塔工作研究委员会主任一职,以此实现对阿维塔的管理。
其实根据有关规定,一级央企的领导不得未经批准兼任本企业所出资企业的领导职务。
可对于新长安来说,阿维塔是在太重要了。
重要到长安汽车在2023年和2024年的财报中,将阿维塔单列为有且仅有的:“重要的合营企业或联营企业。”
在长安汽车之前,能享受这一特殊待遇的企业,唯有长安福特。
从长安汽车2014年财报开始到2022年财报为止,长安福特一直“被视为本集团的重要合营企业,对合营企业和联营企业的应占损益具有重大影响。”在业绩高峰时期,长安福特一家的净利润就超过了90亿元人民币。
所以,长安汽车董事长同时也兼任着长安福特的董事长。
但是,随着中国汽车产业和长安汽车开启转型,合资企业的燃油车业务逐渐让位于自主品牌的智能电动汽车板块,阿维塔也顺势取代长安福特。
所以即便新长安已经诞生,可朱华荣依然不能掉以轻心,他还是必须留在阿维塔的“一线”。
毕竟,目前各大国资车企都在积极拥抱华为,甚至在明确只有鸿蒙“四界”的情况下,上汽集团还是创造了鸿蒙第五界。
所以,在新长安成立11天后,朱华荣就亲自拜访了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双方围绕产业竞争态势、未来竞争格局等进行了交流学习,朱华荣还在社交媒体表示:“任总就支持长安汽车、阿维塔品牌等提出针对性、指导性意见。”
阿维塔作为目前唯一的华为HI模式车企,朱华荣对其非常重视,曾表示“只要阿维塔需要,长安汽车全力支持,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技术给技术。”
对于新长安成立以后的阿维塔,朱华荣进一步表示,以前的承诺不但有效,而且“还会要机制给机制,要生态给生态。”
今年前八个月,阿维塔累计销量已经达到8万辆,同比增长119.2%。不过在快速增长的背后,阿维塔距离年度目标22万辆有着一定差距。
对于未来,朱华荣也为阿维塔明确定调。
一方面,阿维塔计划在2026年推出5款升级车型,2030年累计推出17款,同时将全球化作为关键任务,已设定2027年全球销量40万辆等目标。
另一方面,新长安除了继续深化与华为的合作,还在加速打造SDA汽车平台,以此避免技术依附SDA架构作为新长安的重要整车平台,将为包括深蓝汽车在内的多个自主品牌提供技术支撑,而深蓝汽车作为新长安的另一个重要板块,其改革也已经进入深水区。
深蓝汽车,深度改革
对于新长安来说,如果阿维塔是集团与华为的外部合作,那深蓝汽车几乎就是对华为学习后的吸收和内化,尤其是在人事制度和管理机制上,深蓝汽车的含“华”量正在陡增。
9月8日,深蓝汽车在2025秋季新品全球发布会前夕宣布重要人事任命,曾任荣耀中国区首席营销官的姜海荣,被任命为深蓝汽车首席执行官。
“(朱华荣)董事长是在2周之前跟姜海荣见面,一拍即合。”9月8日,深蓝汽车董事长邓承浩对亿欧汽车等媒体披露了这样一个细节。
迅速敲定姜海荣的深层原因,是深蓝汽车正在全面向华为学习。
近年来,不论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在体制机制上向华为学习已经成了潮流,长安汽车也不能免俗。
但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企业只凭外部观察等方式的学习效果并不好,反而在高度内卷的车市中错过了一些良机。
“我们可以自己慢慢摸索,但是或许摸索了几年,市场就不给我们机会了。”邓承浩对媒体表示,既然深蓝要学习华为的IPD和IDMS,那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把曾在华为做过这些事情的人招来,如果能找到一个曾在华为有产品实践,而且他能够围绕IPD和IDMS流程展开工作,那对深蓝汽车的体系能力和流程能力都是巨大的飞跃,“姜海荣就是这样的人。”
邓承浩(中)、姜海荣(右)、李攀深蓝汽车品牌总经理(左)
但是有分析人士指出,对于深蓝汽车来说,引进姜海荣的意义肯定不只是体制机制上和华为对齐。
作为一家传统车企,姜海荣还会将华为荣耀的产品思维带进深蓝汽车。如果邓承浩和姜海荣这对组合可以将新长安的造车基因与华为荣耀的产品理念相结合,其爆发出的能量将无比巨大。
而在此次采访中,邓承浩也强调了这一点:“我的认知更多是站在汽车的角度,等于是只缘身在此山中,但是姜海荣可以带来新的认知,就是用ICT行业的认知来看汽车行业,他会带来不一样的东西。”
目前,面对汽车产业的智能化浪潮,特别是人工智能崛起后对汽车产业的新冲击。
朱华荣也在新长安内部强调,要把软件能力、工作效率和AI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
作为从2005年就加入华为的老将,姜海荣在华为内部有着非常资深的产品和运营经历,对软件和人工智亦有深刻理解,而这正是新长安和深蓝所需要的。
“我们比较看重姜海荣对智能网联产品的理解。”在邓承浩看来,目前的汽车产业变革是电动化、智能化双向拉动并共同促进,姜海荣则做过手机产品线、软件的开发,有真正的实战经验。
而邓承浩自己则是电动化出身,“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互补,我是带电,他是带智,智电双全。”
2025年以来,深蓝汽车前8个月累计销量约19.9万辆,同比增长64.6%。
在2024年底的活动和2025年4月的投资者沟通会上,邓承浩和朱华荣分别在两个场合对外界表示,深蓝汽车已经实现阶段性盈利。除此之外,2024年财报显示,深蓝汽车已经贡献了长安汽车整体营收的23%。
在业绩企稳、加速改革和新长安成立的三大背景下,邓承浩和姜海荣的组合无疑让外界有了更多期待。
因为这不仅仅关系到新长安的公司业绩和产品出海,更是新长安将华为组织机制以及产品思维内化的关键一环。
如果可以通过引进人才和体制化学习将华为与新长安的优势相整合,那么悬在三大央企头上的那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可能永远也不会掉在新长安的头上,朱华荣也将带领新长安完成AI时代的终极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