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具身智能、辅助驾驶领域大事如下:
国务院部署“人工智能+”三年攻坚:2027年核心产业规模突破
8月26日,盖世汽车获悉,国务院已于近日正式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国发〔2025〕11号),明确以数据资源、产业体系和应用场景优势为基础,通过系统性布局加速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
《意见》提出分阶段发展目标:到2027年,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智能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人工智能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明显增强,人工智能开放合作体系不断完善。
到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90%,智能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动技术普惠和成果共享。
到2035年,我国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意见》提出聚焦六大核心领域推进:
1.科技研发:构建跨学科科研范式,加速科学大模型应用,推动生物制造、量子科技与6G技术协同创新;
2.产业升级:培育智能原生企业,推进工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农业智能装备,创新服务业人机协同模式;
3.消费转型:拓展智能助理服务入口,推动智能网联汽车、AI终端等万物智联生态;
4.民生服务:建立人机协同就业体系,推广智能教育及医疗健康助手,构建全周期智慧生活场景;
5.社会治理:实施城市智能化改造,构建空天地海一体化生态监测体系,强化安全生产与网络安全治理;
6.全球合作:推动算力与数据跨境协作,参与国际治理规则制定,助力发展中国家能力建设。
为强化基础支撑,《意见》提出部署八项关键任务:包括提升大模型训练效率、建立数据要素流通机制、优化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发展“模型即服务”生态、培育复合型人才队伍、完善开源社区激励机制、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及构建动态风险防控系统。
国家发改委将牵头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通过中试基地建设、应用场景开放和财政金融支持等措施加速政策落地,同时强调在算法透明度、就业结构调整等领域建立分类分级监管框架。
小智点评:顶层设计已就位,关键在于基层执行与监管框架的落地实效。
英伟达发布Jetson Thor机器人芯片
8月25日,英伟达正式发布专为物理AI及人形机器人设计的新一代计算平台——NVIDIA Jetson Thor,其被首席执行官黄仁勋称为“开启物理AI与通用机器人时代的终极超级计算机”。
Jetson Thor集成Blackwell架构GPU、14核Arm Neoverse中央处理器,并配备128GB显存,显存带宽达到273 GB/s。
在FP4和FP8精度下,其AI算力分别高达2070 TFLOPS和1035 TFLOPS,可高效在边缘侧加速生成式AI及大型Transformer模型的推理与运行。
该芯片针对多AI任务流进行了专门优化,致力于推动视觉智能体和复杂机器人系统的发展。与上一代Jetson Orin相比,Jetson Thor在AI计算性能上实现7.5倍提升,能效提高3.5倍,CPU性能增长3.1倍,I/O吞吐量更是大幅提升10倍。相较十年前的产品,其AI总体性能增长高达7000倍。
Jetson Thor全面兼容英伟达从云到边缘的软件栈,支持多种主流AI框架,并可与多家企业的生成式大模型配合使用,包括字节跳动、DeepSeek、阿里巴巴Qwen、谷歌Gemini、Meta、Mistral AI、OpenAI及Physical Intelligence(π)等。
此外,该平台还能够与英伟达Isaac机器人平台、GR00T人形机器人基础模型、Metropolis视觉AI平台以及Holoscan实时传感处理系统无缝集成。
在实时控制方面,Jetson Thor表现出卓越性能:可并行处理16路传感器输入,运行Llama 3B和Qwen 2.5 VL 3B模型时,生成首个token的时间在200毫秒以内,后续每token生成仅需50毫秒,即每秒可输出超过25个token,响应能力较前代显著提升。
根据公开消息,目前国内波士顿动力、Figure AI等国外知名机器人公司,以及优必选、银河通用、宇树科技、众擎机器人和智元机器人等国内厂商已率先部署Thor芯片。
小智点评:硬件性能碾压级提升,机器人生态成熟仍需算法与场景深度耦合。
特斯拉在华车型拟引入DeepSeek与豆包大模型
据彭博社报道,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计划引入由深度求索(DeepSeek)和字节跳动公司旗下豆包人工智能(AI)技术支持的车载语音助手功能,旨在追赶已推出类似功能的中国本土竞争对手。
特斯拉官网上传的条款与服务文件显示,上述技术可让驾驶员通过语音指令控制导航应用、车载娱乐系统和座舱温度,同时还能接收新闻更新。
文件指出,语音指令处理工作将主要由豆包完成,而DeepSeek Chat则负责AI交互。此外,这两款模型均由字节跳动旗下火山引擎云服务提供托管支持。
小智点评:特斯拉本土化再进一步,技术选型背后是数据合规与市场话语权的双重博弈。
均胜电子与阿里云达成AI全面合作
8月26日晚间,均胜电子官方宣布,其旗下子公司宁波均胜具身智能机器人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均胜具身智能”)与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简称“阿里云”)已于近日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基于阿里云全系列、全尺寸通义千问人工智能(AI)模型,在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展开全面AI合作,聚焦工业制造、医疗康养、特殊作业等场景,开发具备先进认知、决策与交互能力的机器人智能体,并共同推进海外市场本地化解决方案落地。
此次,均胜电子与阿里云携手,共同推动大模型在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应用。根据合作协议,阿里云作为全球领先的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科技公司,将基于全系列、全尺寸的通义千问模型,为均胜具身智能在机器人领域提供全栈大模型服务和底层云资源的支撑。
同时,基于均胜电子的全球化布局以及阿里云的全球基础设施,双方将紧密协作、优势互补,共同面向海外市场,为海外客户打造符合其本地化需求的机器人智能化解决方案及其所依赖的底层大模型能力,确保解决方案的技术先进性、合规性与跨文化适配性。
小智点评:跨界合作瞄准“具身智能”,模型能力与场景落地的断层仍需产业协同破局。
智驾整合加速,传四维图新拟收购鉴智机器人
据多方消息透露,四维图新拟收购鉴智机器人,进度接近完成。目前,双方均未就该传闻给出具体回应。
作为国内领先的数字地图提供商,四维图新很早就开始布局辅助驾驶系统,并于2023年明确了向智能驾驶Tier1供应商转型的战略目标。为此,过去两年四维图新一直在积极加大对智驾业务的投入,持续扩充团队,同时快速推进相关技术研发迭代及量产。
鉴智机器人,也是地平线J6平台的主要合作伙伴之一。鉴智机器人基于单颗征程6E的中阶智驾方案,通过7VnR传感器组合,以低至4000元的全套系统成本,实现了高速NOA功能,并可拓展城区记忆行车,此前已经获得岚图定点,预计2025年三季度量产。
不仅如此,鉴智机器人还基于单颗征程6E推出了标准视觉感知产品PhiVision,包括7V鱼眼环视和11V周视感知两种配置,为L2/L2+/L2++智能驾驶提供端到端的自动驾驶感知能力,该方案也已获得某国际头部Tier 1定点。
据鉴智机器人6月初宣布,其首个基于征程6E的7V鱼眼辅助驾驶方案即将量产,首款搭载车型计划于8月正式面世。
小智点评:若此次交易最终达成,有望进一步冲击现有智能驾驶Tier1格局,推动智能驾驶技术向更广泛的市场普及。
知行科技入股灵眸智能科技
据相关信息显示,近日,灵眸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股东知行科技(01274.HK)。目前,该公司由罗红、知行科技等共同持股,法定代表人为罗红。
灵眸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成立于2025年3月,经营范围涵盖汽车零部件研发、汽车零配件批发、智能车载设备销售、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等多个领域。
需要指出的是,罗红也是知行汽车科技(嘉兴)有限公司的监事。
知行科技专注于量产软硬一体的全栈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其硬件产品矩阵分为智能前视一体机iFC和域控制器iDC两大系列。其中,前视一体机提供200万像素和800万像素两种方案,分别基于Mobileye EQ4自动驾驶芯片和地平线征程J3/J6B芯片打造;域控制器也同时布局了基于征程J3/J6B/E/M系列的国产芯片方案,和基于TI TDA4、瑞萨V4H等的国际芯片方案,支持从小于10TOPS的低算力到小于150TOPS的中算力的全平台适配。
小智点评:汽车智能化赛道资源整合加速,中小玩家生态位承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