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汽车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雷军: 小米SU7 5月交付8630辆,全年保底交付10万辆,冲刺12万辆

6月1日,在今日举行的第二届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主论坛上,小米集团执行董事长、创始人雷军分享了小米汽车相关进展。

雷军表示,小米SU7首月锁单量为88063辆;4月交付7058辆,在刚刚过去的5月,交付新车8630辆。

其谈到,小米SU7在两个月时间交付量超过了1.5万辆,这背后充分的体现了小米的执行力和整个工程能力。面对超预期的订单需求,6月,小米汽车工厂开启双班制生产,确保6月目标单月交付1万辆。并且2024年保底交付10万辆,冲刺交付12万辆。

值得一提的是,据小米公司官方微博最新消息,截至2024年5月31日23:59:59,小米618全渠道累计支付金额破103亿。

作为汽车产业的新人,小米宣布造车三年,首辆车发布至今也仅两个月时间。那么,为何小米SU7上市之后能够取得出色的销量?

对此,雷军坦言:“我们充分意识到汽车的复杂度,对汽车工业有非常强的敬畏之心。从第一天起,我们的策略就是10倍投入,认认真真聚焦做好一辆车,同时锁定核心技术赛道,从核心技术做起。正是这一系列的核心研发的突破,我们才有了今天小米SU7的成功。我觉得这是小米SU7做成的最核心的原因。”

他还进一步补充,智能电动汽车是汽车工业和消费电子的高度融合。“今天的汽车大部分都是电子部分,所以小米做了14年消费电子,做智能电动汽车有一定的技术积累,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三年内能够把车造出来的很重要的原因。”

在会上,雷军谈到,其认为智能电动汽车本质上是汽车+电动+智能,过去十年整个产业都在解决电动的问题,到今天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此时此刻是智能化竞争的焦点。智能化是一个特别复杂的领域,而小米作为一家有多年智能科技经验的公司,敢于入局,也有信心把智能化做好。

截至目前,小米汽车智驾活跃率超83%,智驾里程达362.86万公里。5月底,城市领航开通十城。按照目标,小米汽车今年年底要进入行业第一阵营。

此外,雷军还强调了行业生态开发合作的重要性。“三年下来的话,我们越来越感觉到汽车工业的复杂度,也感觉到用户需求的多样性,那么怎么能够满足如此复杂的需求?我认为生态拓展是唯一的路。”

其以汽车后排屏幕举例,指出后排屏幕的应用场景很少,不过“喜欢的人会特别喜欢,但一般的人用不上,还会增加成本。”而若采取后排屏插入平板的方式,全部统一接口标准,这个问题就能很完美解决。

“大家就不用在这些小问题上去卷了,它没有价值。大家的资源共享,整个中国汽车会越来越好用,它不仅仅有利用户,也有利整个产业的发展。”雷军倡议,整个产业要联合起来,全行业共享共建整个生态。

最新相关

问界M8交付突破10万台

9月29日,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宣布,问界M8交付突破10万台,本月底问界M8还完成了重磅升级,包括ADS 4、超级隐私模式、智慧大灯互动游戏等。图片来源: 鸿蒙智行据悉,问界M8纯电版于8...

曝比亚迪今年海外销量占比或将突破20%

9月29日,《南华早报》报道称,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表示,在物流条件改善与新车型上市的双重推动下,今年其出口量占其全球销量的比例预计将达到20%左右。图片来源: 比亚迪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

广汽集团建成全国最大V2G微网

广汽集团建成全国最大V2G微网

不久之前,全国最大V2G微网暨广汽第20000桩上线仪式在广汽埃安园区举行。这标志着广汽集团在车网互动和补能领域实现技术与规模的双重突破,为广州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注入强劲...

比亚迪在德国扩充高管团队

据外媒报道,比亚迪正加大力度开拓德国市场。此前该公司在德国的销量增速已出现放缓,此次通过新增高管岗位,旨在进一步强化其在欧洲最大汽车市场德国的业务布局。图片来源: 比亚迪比亚迪已任命...

特朗普,再对重卡行业下重手!

当地时间9月2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社交媒体平台"真实社交"发文称,自10月1日起将对所有进口重型卡车加征25%关税。加征关税后,美国进口柴油重卡成本将上升,而特斯拉 Semi 等本土新能源重卡的...

重卡"蔚小理",谁将会被淘汰?

重卡"蔚小理",谁将会被淘汰?

2025 年,新能源重卡市场正经历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的深层转型。随着新能源补贴全面退坡,生态环境部"退四、治五、管六、推新"策略落地实施,国四及以下货车加速淘汰与新能源替代形成政策闭环,叠...

最大功率680Ps 宾利飞驰插混车型谍照曝光

最大功率680Ps 宾利飞驰插混车型谍照曝光

中国汽车新闻网讯日前,有海外媒体抓拍了一组宾利飞驰路试谍照。从曝出的谍照来看,新车左侧翼子板处设有充电口,该车或为宾利飞驰车型的插电混动版本。同时有消息称,宾利飞驰与保时捷帕拉梅拉混...

何小鹏的"英雄帖"

何小鹏的"英雄帖"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这句经典台词揭示了一个永恒命题: 最稀缺的资源始终是人才。在汽车行业巨变的今天,这一法则尤为凸显。随着汽车行业的竞争焦点从燃油时代的内燃机,到电动化的核心"三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