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中国轿车与SUV市场走势分化,分别展现出新能源快速渗透与产品结构多元化的特点。轿车领域,新能源车型迅猛扩张,尤其是在小型和中高端电动车细分市场表现抢眼,逐步蚕食传统燃油车份额;而SUV市场则是新能源与燃油车并存,消费者对动力类型和车辆功能的需求更加多样,促使品牌在产品和技术上不断调整优化。总体来看,自主品牌依靠本土优势和精准布局,持续巩固市场地位。
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2025上半年轿车销量榜”,具体数据如下:
NO.1比亚迪海鸥,上半年销量284,421辆。
NO.2银河星愿,上半年销量205,506辆。
NO.3五菱(银标)宏光MiNi EV,上半年销量194,803辆。
NO.4小米SU7,上半年销量155,692辆。
NO.5特斯拉Model 3,上半年销量150,440辆。
NO.6比亚迪秦Plus,上半年销量138,134辆。
NO.7日产轩逸,上半年销量135,890辆。
NO.8比亚迪秦L,上半年销量134,398辆。
NO.9大众速腾,上半年销量113,428辆。
NO.10大众帕萨特,上半年销量108,934辆。
在2025年上半年中国轿车销量榜单中,新能源车型展现出强劲势头,前六名均为新能源轿车,市场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比亚迪海鸥以284,421辆的成绩遥遥领先,远超传统燃油车销量冠军日产轩逸(NO.7 135,890辆),显示出小型纯电车型的强大市场号召力。紧随其后的银河星愿(NO.2 205,506辆)、五菱(银标)宏光MINI EV(NO.3 194,803辆)、小米SU7(NO.4 155,692辆)、特斯拉Model 3(NO.5 150,440辆)以及比亚迪秦Plus(NO.6 138,134辆),覆盖从A00级到中大型不同细分市场,进一步印证新能源轿车的全维度渗透趋势。
尽管如此,传统燃油车仍保持一定市场韧性。日产轩逸、大众速腾(NO.9 113,428辆)、大众帕萨特(NO.10 108,934辆)等车型,凭借成熟的渠道、稳定的用户群和品牌认知,仍在榜单中占据席位。燃油车型在中低端及B级车市场仍具备一定消费基础,短期内油电并存的市场格局仍将延续。
同期的盖世汽车研究院“2025上半年SUV销量榜”,具体数据如下:
NO.1比亚迪宋Plus,上半年销量275,035辆。
NO.2特斯拉Model Y,上半年销量214,034辆。
NO.3吉利星越L,上半年销量157,449辆。
NO.4比亚迪宋Pro,上半年销量133,919辆。
NO.5奇瑞瑞虎8/8 Plus/Pro,上半年销量130,319辆。
NO.6吉利缤越/缤越Pro,上半年销量116,689辆。
NO.7奇瑞瑞虎7/7Plus,上半年销量106,750辆。
NO.8长安CS75 Plus,上半年销量104,966辆。
NO.9奇瑞瑞虎5X,上半年销量102,811辆。
NO.10比亚迪元,上半年销量96,693辆。
在2025年上半年中国SUV市场中,比亚迪继续展现强劲统治力。比亚迪宋Plus以275,035辆的销量登顶榜首,宋Pro(NO.4 133,919辆)与元(NO.10 96,693辆)也跻身前十,展现出其在新能源SUV领域的产品矩阵和市场渗透力。通过多元化的产品布局与持续的技术演进,比亚迪牢牢掌握细分市场话语权。特斯拉Model Y(NO.2 214,034辆)作为外资品牌中唯一入榜的车型,延续其在高端电动SUV市场的强劲表现。
与此同时,自主品牌如吉利、长安和奇瑞凭借多款热销车型在榜单中占据重要席位。凭借合理的定价和贴合本土需求的策略,这些品牌逐步巩固了在SUV市场的根基,抢占了更多市场份额。在外资品牌相对稀缺的SUV市场,自主品牌凭借规模优势和渠道布局,显著提升了竞争力。
虽然新能源SUV增长迅速,但燃油及混合动力车型依然具备强劲生命力。吉利星越L(NO.3 157,449辆)、长安CS75 Plus(NO.8 104,966辆)等主力车型提供燃油和混动双版本,满足消费者在动力性能、经济性与使用场景方面的多样化诉求。SUV车型因其在通过性、空间和越野性能上的优势,满足了多样化的用车需求,消费者的关注点也不再局限于城市通勤,市场呈现出更为多元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