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联合主办,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特别支持,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欧洲汽车工业协会联合协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以下称“泰达汽车论坛”)于2025年9月11日至9月14日在天津市滨海新区举办。本届泰达汽车论坛围绕“增动能启新篇向全球”的年度主题,邀请重磅嘉宾展开深入研讨。
在9月13日“高层峰会:聚焦硬科技,以科技创新持续引领产业创新”中,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重庆长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裁贺刚发表题为“聚焦硬核科技以安全创新引领产业未来”的演讲。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重庆长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裁贺刚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感谢组委会的邀请以及在座各位一直以来对于长安汽车的关心,刚刚叶总工程师讲到了7月29日我们新长安的成立,我也是第一次代表新长安在泰达论坛上做一个发言。
刚刚杨总已经分享了整个智能化包括电池新能源这块的规划,所以我选择的课题是如何在这个基础上拓展产业以及关于未来的一些思考。
首先也是给大家报告一下我们的情况:根据中央的决策部署,在国务院、国资委、重庆市政府精心安排组织下,我们新集团在7月29日成立,拥有143家控股子公司,从业人员14.5万人,资产总额3087亿元,其核心的资产主要是汽车以及汽车零部件、汽车销售、金融、物流服务、摩托车业务等。
新央企、新长安,我们坚持全球化的布局、国际化的标准,市场化的机制以及专业化的能力和体系化的管理原则,坚定不移推进新能源的香格里拉计划、智能化的北斗天枢计划、全球化的海纳百川计划,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希望走出一条路来。
下面主要是围绕智能化领域——“聚焦硬核科技以安全创新引领产业未来”这一主题,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一些思考和实践。
2017年我们就预判新能源开启了新汽车时代的序幕,数字新汽车必将成为真正的未来,未来的汽车就是可进化的智能汽车机器人,所以我们也毅然决然的向智能低碳出行的科技公司转型,把AI大模型等全新要素加入到汽车里面快速融合,带来新一轮革命。汽车产业的智能化技术已经成为了关键竞争要素,而安全是整个智能化的目标和底线。
我们在今年长安汽车第五届科技生态大会上发布了“新长安、新安全”的天枢智能这样一个品牌,也将致力于为全球用户提供安全的智能解决出行方案,我们主要是围绕着组合辅助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底盘三大领域,应用了端到端的交互式组合辅助驾驶以及多模态的AI大模型、分布式变驱、线控底盘等62个核心技术,96个功能场景,8项行业首发技术。
要实现天枢智能的承诺,关键在于技术的持续创新突破,我们认为未来数字技术以及产品只是智能化下半场的入场券,没有这个入场券连后面竞争的机会都没有,但是要成为未来真正的竞争者,要有持续的竞争力。进入产业变革的决赛圈,必须跳出汽车这个在地上走的单一产品的思路,去打造一个更广阔的出行生态。
回顾历史,人类的每次出行方式的改变都是围绕着一个核心目标,我们要走的更远、更快、更安全。而面对未来,我们判断出行方式将会改变,现有的只是在地面上的二维方式,会逐渐走向上天入海、顶天立地、纵横无边的泛出行大生态。
我们也依托人工智能与智能科技来驱动智能化和无人化的变革。目前涉足了十项未来智能化产业,整合了多种交通方式和相关服务,为人类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比如说大家可以看到目前我们已经初步做了几个demo,比如早上7点的时候你的AI管家,也许是你的闹钟、手表、手机或家里的镜子,只要是AI产品把你叫醒并且同时根据你的需求调度你的车辆,在楼下接你,同时如果遇到堵车还可以呼叫远程的低空无人机进行接驾,主要起到安全、省时、省心、舒心的一个效果。
未来的出行方式其实不再只是三年前的一个概念,这张图讲了一个逻辑,主要的逻辑包含了一个大脑即一个Agent,以及相应的骨架、对应的基座。其中有一个私人Agent和公用Agent,比如中间这个私人的Agent这就是一个灵魂,如果大家看过《钢铁侠》,它里面的贾维斯是无处不在的,可以在你的盔甲里、手表里、办公室里,无处不在,而所有的私人物品就是你的灵魂载体可以在手表上,也可以在手机上。
同时有一些公用Agent,比如说京东有一个Agent,可以用我的Agent跟它的Agent握手,比如说帮我订一个餐,我的Agent就直接在京东上订餐送到我家里,是我的Agent帮我自己做结算,我授权给它。同时这个Agent还跟所有家庭用品联系,比如说快递小哥到门口的时候,也许快递小哥是个机器人,我可以为他开门且把东西收下再把门关上等等。
讲了第一个以后再讲一下灵魂,我们涉及到的灵魂,这些灵魂载体不只是给自己的,也给公用的,这里涉及到了相应的同根同源技术产品,比如说大家知道目前组合辅助驾驶车子的L3目前只是驾驶辅助,在L3方面目前我们也是快速的跟进国家的要求,争取快速的拿下相应的牌照,这样一些产品在物流车上在北京、江苏、上海很多地方已经在试运行了。同时无人农机在内蒙古、东北已经开始试运行,Robobus、Robotaxi、无人清扫车、无人巡逻车包括飞行汽车等等这些同根同源技术的产品铺天盖地的在试运行了,这就是我们目前所有产品已经全部列下来了,大家可以参考。
而且这样一些产品也不是说相互之间做隔离的,它会用私人的Agent和行业公用的Agent进行握手,进行实时的调度和结算。有了这样一些东西以后,就需要第三块拼图了,其实就是整个高效的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系统,新能源基础设施以及运营体系来运营它,否则的话可能在过程中出现冲突,也可能导致调度不利。
我把这些展现在上面,共同构建出一个可监控、可预测、可管理的安全生态底座。当越来越多的机器人、飞行汽车、Robobus、Robotaxi出现在路上、空中、水里等,如何互相配合又不干扰,我们计划构建一个覆盖一切领域的立体交通网络,交通工具将通过统一的身份认证以及隐私保护实现无缝协作,通过群体智能和数字孪生技术,实时监控整个网络运行,及时识别路况和载具的潜在风险,做到防患于未然。
我们始终认为,这些科技都是为了一个目标来进行推进的,主要是安全。目前来说,这些泛出行的产品都必须聚焦于安全,以安全为底座才能够持续的发展,才能做下一次产业全面革新的基础,所以我们会持续推动从单体设备的智能化到全系统的协作安全进行演进。
而科技创新正在推进我们产业边界的重构,我们也看到了跨界的场景融合正在创造全新的体验,低空飞行器与地面交通网络形成立体接驳,AR导航系统同步讲述文化故事。同时跨产业的技术渗透同样值得关注,乘用车的智能感知方案正在向无人运输进行迁徙。包括目前的特种车辆已经搭载了高性能组合辅助驾驶方案,在恶劣的环境中安全作业,降低人工成本,提升生产效率。
正是这些场景和技术的变化带来了全球汽车和出行产业格局的新特征,我总结有以下三点。
第一,产品边界被打破,汽车企业不再是局限于整车制造,而是向出行服务商、生态运营商转型,无人载具、机器人、外骨骼等等新兴的智能体正在成为产业链的新成员。
第二,产品价值重心上移,硬件群利润趋于透明,软件、数据等成为主要的价值来源,组合辅助驾驶服务、远程运维、算法OTA升级等构成可持续的收入流。
第三,区域化的市场特征凸显,智慧出行具有城市墙的属性,政策的支持、路权的开放,基础设施成为关键。产业的融合不止是简单的叠加,也有化学反应,将释放出超乎我们想象的创新能量,让产业焕发新活力,让生活更加便捷美好。而产业创新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行业协同发力,结合全球的产品变革趋势,以驱动产业安全创新为目标。
在此有一些建议。
一,突破核心技术瓶颈,构建开放的创新体系。主要是强化研究投入,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智能底盘等关键领域的关键要素,建立跨行业的技术联盟,推动共性技术平台的共建共享,加速创新成果转化。
二,深化政策协同机制,优化创新制度的环境。
三,创新商业模式与业态,拓展产业价值空间。从传统的制造+服务的模式转型,布局到出行服务、数据服务等新兴领域,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未来已来,唯变不破。长安汽车将始终以引领汽车文化,造福人类生活为使命,以创新求变、开放包容、科学理性、百折不挠的精神奋勇向前,与全球合作伙伴以精准识变、快速应变、主动求变的方式进行推进。
科技长安,智慧伙伴。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