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汽车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十五五"车市竞速,"AI+汽车数智"成破局关键

过去五年,中国汽车产业以电动化浪潮为引擎、智能化变革为驱动、供应链本土化为基石,在短短五年内实现了狂飙突进式发展。

2026年,中国汽车行业即将驶入“十五五”全新发展周期。在当前AI与汽车产业加速融合大趋势下,未来五年,汽车产业发展将呈现哪些新动向?又将诞生哪些创新解决方案?

为解答这些行业核心命题,日前,联友科技以“联创AI势能友享数智变革”为主题,举办2025AI+汽车数智创享年会暨汽车行业“十五五”规划数智发展峰会。期间,来自产业界的企业领袖与权威专家齐聚一堂,围绕AI+汽车“研、产、供、销、服、管”全价值链数智化升级展开深度研讨,为汽车产业在“十五五”时期的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

“三个3:7”,汽车产业重构在即

回顾“十四五”期间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智能电动化与自主品牌强势突围贯穿始末,构成了行业变革的双重主线。

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尚处萌芽阶段,全年产销不足150万辆,渗透率仅为5%。但到2024年,整体产销迅速突破1000万辆,渗透率也超过了40%,今年上半年进一步攀升至44.3%,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能。

智能化领域,同样成绩斐然。据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数据,2024年国内新车L2及以上ADAS装配量达1098.2万辆,渗透率为47.9%,其中新能源车L2及以上渗透率为56.9%。同期,智能座舱在国内乘用车市场的整体渗透率超过了70%,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渗透率更是接近90%。

这场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无疑是自主品牌。2024年,中国品牌在国内乘用车市场的占有率已达65.2%,而在2020年不到40%。特别是在智能电动汽车这一新兴赛道,自主品牌凭借先发优势与技术创新,已然建立起显著的领先地位。

下一个五年,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曲线又将如何绘制?

对此,国家信息中心原副主任徐长明在本次峰会上指出,中国汽车产业将围绕“三个3:7”持续转型升级:油电比例3:7、合资自主3:7,以及海外国内3:7。

目前,这三大结构性变革已在国内汽车市场显露出清晰的演进脉络。

据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数据,今年上半年,国内乘用车市场累计销售新车1095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544万辆,燃油及混合动力汽车合计销售551万辆,油电占比分别为50.3%和49.7%。

从品牌竞争格局来看,自主品牌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上半年销量份额突破68%。其中,比亚迪以197万辆的销量成绩继续断层领先,展现出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与大众消费市场的双重竞争优势。另外,奇瑞、吉利、长安等也均取得了不错的表现,整体呈现“一超多强”的特点。

在此背景下,徐长明认为,未来几年随着电动汽车竞争优势继续提升、智能化转型加速推进,以及"95后"智能电动汽车消费群体不断扩容等多重驱动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是大势所趋。并且得益于电动车的快速发展,自主品牌整体市场份额也将持续提升。

但这,并不意味着外资毫无机会。

在快速发展的电动汽车市场,徐长明认为,主流豪华车和一线合资品牌仍有机会,近期东风日产N7销量持续攀升,并成功实现单月交付破万就是最直接的证明。长远来看,外资品牌在燃油车市场有望占据60%的份额,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20%的份额,最终合计占据约32%的份额。

自主品牌在国内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的同时,在海外的影响力也在快速跃升。

今年上半年,国内乘用车累计出口258.1万辆,约占乘用车总销量的19%。作为对比,海外成熟汽车市场如德国、日本、韩国,海外新车销量占比均超过了80%,即便美国也超过了40%。

这意味着,中国要想进一步从汽车大国跃升为汽车强国,还需进一步提升在海外市场的销量占比和影响力。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以奇瑞、比亚迪、吉利、长安、长城等为代表的自主车企纷纷加速推进全球化战略,通过研发出海、产能出海以及渠道网络扩张等举措深化海外市场布局,也为中国汽车品牌海外销量占比冲刺30%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联友AIFactory,打造汽车数智化升级新引擎

毋庸置疑,中国汽车产业正加速驶入智能化、电动化、高端化与全球化转型的深水区。

这场变革不仅重塑了中国乃至全球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也对整车厂全链路运营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面对研发周期缩短、生产效能提升、国际供应链建设、营销体系变革等核心诉求,行业亟需更具突破性的解决方案。

目前来看,AI凭借数据驱动的智能决策能力,正从产品定义到研发,从生产制造到销售售后,从工具层面到价值创造层面,深度重构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范式。

正是看到这一趋势,本次活动上,联友科技创新地提出联友AIFactory理念,旨在从应用场景切入,围绕汽车产业链构建一个汽车行业全价值链AI应用场景库,并结合开放合作的技术生态和业务,以及技术深度融合的组织,助力汽车行业突破AI应用创新瓶颈。

据联友科技总经理胡永力介绍,联友AIFactory初期聚焦单点创新,未来将逐步连点成线,重塑“研发、制造、销售“等领域的核心业务流程,然后从线到面,进一步贯穿覆盖“研产供销服管”全价值链,助力汽车行业通过AI实现业务变革。

比如在制造环节,整车排产一直是生产制造领域最头疼的环节,尤其是多工厂、多生产线、多供应链协同的生产模式,需要面对指数级增加的约束条件。对此,联友科技的AIFactory,通过充分挖掘业务专家的隐性经验,可自动读取订单和资源台账,实现几百个约束一次覆盖,三十万变量同时求解,将生产计划排产周期从过去1-2天缩短到20分钟以内。不仅如此,AIFactory还支持仿真校验排产结果,确保生产计划真实落地。

在营销环节,传统线索管理是一条单向流水线,并且主要依赖人工完成,不仅主观性强而且效率低。而AIFactory可以通过AI对线索进行实时标记、识别优质线索、择优分配,甚至自动邀约、自动建群、过程质检、推荐话术及画像提取,实现端到端闭环的线索管理,同时提升效率和转化率。

甚至伴随自主车企加速布局全球市场,联友科技AI Factory在海外市场同样能为中国车企提供相关的数智化升级支持,包括协助搭建海外分销系统、出口通关贸易系统、端到端成本管理系统、海外工艺管理系统、海外零部件物流管理系统等。

在经销商管理系统方面,据胡永力介绍,联友科技的方案在国内已经覆盖了四五千家一级经销商。如今,跟随自主车企出海,联友科技正将这一成熟的管理模式导入到欧洲、中东、俄罗斯等海外市场。

包括自主车企海外产能建设,同样是联友科技聚焦的重点。据悉,在一家头部自主车企泰国工厂项目中,联友科技就帮其搭建了覆盖物料订单管理、关务管理、仓储管理、供应商协同管理和质量管理等5大业务能力、15大核心业务场景的零部件物流管理系统,以实现生产过程透明、远程可视。

除了海外生产制造和运营管理,在研发阶段,联友科技也可以为车企提供相关服务。比如在海外市场建设部署车联网系统,让国产汽车出口后,用户在海外市场也能体验到跟国内一样的智能化功能,同时充分满足海外市场的法规要求。

为此,本次活动期间,联友科技还联合车企客户、生态伙伴、院校等共同启动了“智焰计划”,目标打造AI+汽车研产供销服管全价值链应用场景库。该计划首期发布100+场景,规划1000+场景,未来计划投入1.2亿元,促进AI+汽车全价值链场景应用成功。

结语

在“AI定义汽车”时代浪潮下,AI早已突破单纯技术工具的边界,蜕变为驱动整个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重塑着国内乃至全球市场的竞争格局。

接下来,随着AI进一步深入汽车产业链各环节,未来将属于那些能够将数据转化为洞察、将算法转化为体验、将技术转化为价值的企业。

最新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