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汽车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借壳上市"的极星 压哨进入下半场

资本市场首次出现了传统车企培育的电动车品牌。

从去年9月官宣在美“借壳上市”到现在,Polestar极星用了9个月就走完了其他品牌几年都没走完的“上市之路”。

6月24日,Polestar极星通过SPAC(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特殊目的收购公司,简称SPAC)成功登录纳斯达克,以股票代码PSNY进行交易。开盘价12.98美元/每股,总市值达270亿美元。

“Polestar即将开启全新的篇章,用一个词概括的话,即为‘增长’。此次上市不仅为极星带来了资金支持,更为我们实现品牌远大目标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目标。”极星CEO托马斯・英格拉特(Thomas Ingenlath)表示。

不过本该是一场资本的狂欢,没想到当日一开盘,经过了短暂的上涨(最高13.36美元/每股),股价随即就进入了下滑通道。经过回调,尽管收盘价回到了开盘价附近,但显然缺乏足够的增长动能。

一切好像应验了马斯克6月初说的“我对经济有一种超级糟糕的感觉”。但极星总归是“幸运”的,在这种极为不利的环境下实现了自己的“资本梦”。

为了上市极星造足了声势

回想起去年9月,随着芯片危机的缓解,汽车业好像终于看到了曙光,各大车企也终于松了一口气准备大干一场。在这种氛围中,极星宣布了要通过“借壳上市”方式在美上市的消息。

彼时的资本市场依旧是狂热的。因为一个月后,极星的母公司――沃尔沃就敲响了上市的钟声。随后一位号称“特斯拉杀手”的美国电动汽车公司Rivian Automotive也闯入赛道,其市值一度突破千亿美元,让业界瞠目。

但仅仅大半年光景,这一切就成为了“泡影”。在疫情、俄乌战争、美联储加息缩表、原材料短缺等因素的影响下,整个资本市场迎来了一场“寒流”,恐慌的情绪持续蔓延。

新造车企业Rivian的股价,从半年前的170多美元跌到如今的29美元,跌幅惊人。与极星同样以SPAC上市的Lucid也是跌了掉了2/3,并被马斯克说“正走向破产”。

在不少投资界人士看来,“电动化的时间窗口马上就要过去了,车企上市的时间窗口也正在慢慢关闭。”这种情况下,能够顺利上市俨然是一件发生概率极低的事件。

不过在这种形势下,极星依旧凭借自己的努力造足了声势。今年2月,极星Polestar在美国“超级碗”现场发布了首支超级碗广告――“不妥协”。在这支短短30秒的广告中,通过暗讽、揶揄大众、特斯拉,让这个“存在感并不太强”的电动车品牌赚足了流量。

连极星CEO托马斯・英格拉特(Thomas Ingenlath)也说:“超级碗是极星进一步在美国及其他地区提升品牌知名度的完美载体。”

不久后,Polestar极星又收到了全球著名的汽车租赁公司赫兹租车(Hertz)一份订单合同,内容是将在未来5年内订购65000辆电动车。尽管赶不上特斯拉的10万辆订单,但也是一笔不小的交易。

『Polestar 3(参数|询价)』

当然,不同于那些新造车势力只会“造势”,极星还是拿出了一些实际成绩和东西来作为筹码。2022年至今,Polestar 2已累计收获超32,000个订单,比2021年同期大涨290%。全球业务也从2021年底的19个全球销售市场增加至25个,零售网点建设近130家。与此同时, Polestar极星还曝光了三款全新高性能纯电车型的消息。

最终事实证明,极星的努力没有白费。在IPO遥遥无期、SPAC已经降温的当下,极星赶上了这趟车。“在现在资本环境下面,能够以这样一个估值上市,其实已经很不容易。”汽车分析师张君毅这样说道。

“借壳上市”的痛

过去两年,美股掀起了史无前例的SPAC交易狂潮。趁着新能源汽车的风口,许多初创电动车公司通过这种方式进入了资本市场。

在极星之前,包括法拉第未来、Lucid、Arrival、Electric Last Mile Solutions在内的初创电动车企业都通过SPAC完成了上市洗白。

这些公司上市以后,股价均出现了大幅上涨。但好景不长,不久后便大幅回调。大部分公司甚至都生产不出可供销售的产品,例如法拉第FF纯粹以“PPT”的形式给投资者画饼,本该2018年就该量产的FF91,直到现在也拿不出真正的量产产品。

更值得关注的是,ELMS近日在特拉华州申请了破产保护,成为第一家以SPAC方式上市后申请破产的电动汽车初创公司。2020年12月至今,光速上市、光速破产,不免让人唏嘘。

『FF 91』

当然,其他一些靠SPAC上市的电动车公司现在也是一地鸡毛。法拉第FF,在遭遇机构做空和迟迟未能提交财报后,目前已经处在退市的边缘。

新能源汽车似乎成了SPAC“欺诈”的重灾区。

“其实从例子中可以看出,借助SPAC上市的公司都有一些共性,或是一些初创公司,或是一些规模小、业绩差的公司,总之比不上那些正常IPO企业。”汽车分析师张涛(化名)说道,“如果不加以监管,未来ELMS的命运无疑会不断上演。”

“不能把SPAC当成一个正式IPO,它更多是一种融资的替代方式。企业还是要发展很长时间才能达到一个真正成熟的阶段,所以各种发展结果都有可能。”张君毅在与汽车之家的交流中也说道。

SPAC降低了这些企业融资的门槛,而它们却把SPAC做成了“盲盒”。

如今狂欢过后,投资者变得更加清醒。不管是美股,还是港股等资本市场对SPAC的监管也越来越严格。据外媒报道,美国民主党参议员沃伦正计划提出一项名为《2022年SPAC责任法案》的SPAC监管法案,将增加参与此类交易的各方的法律责任,加强对投资者的披露,并在更长时间内锁定为交易提供资金的早期投资者。

“所以尽管极星实现了上市,但自己画的饼还是要一步一步实现,这样才能增加投资者的信心。极星要珍惜这次机会,好好做产品,提升业绩。不然又得沦为一场资本‘骗局’”,杨涛说道。

极星的路才刚刚开始

作为吉利体系下的高端化电动车的先锋,极星从一开始就被寄予厚望。尤其在几何冲击中高端市场失利之后,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给极星汽车定了调:“青(极星)出于蓝(沃尔沃)而胜于蓝”。

然而极星这5年以来的发展,着实有些“低调”。这种“低调”不仅表现在销量上,更体现在市场声量上,尤其在中国市场更是显得格外陌生。李书福也曾表达过自己的不满,“极星声量太小,甚至连负面新闻都鲜见。”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极星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地位正处于失守边缘。在吉利的汽车版图内,极星好像处于‘爹不疼、娘不爱’的境地,处境略显尴尬。

最直接的证据就是,作为同样冲击高端新能源市场的极氪,成立仅一年交付也只有半年,到今年5月却已累计交付20,715辆新车,突破20,000台更是仅用时217天。而极星去年全年的销量仅仅只有2.9万辆。

另一边,吉利旗下的所有品牌都在加快电动化转型,体系内品牌间的冲突也渐渐凸显。在电动化的赛道上,吉利目前上有路特斯、极星、极氪,下有几何、睿蓝等。此外,沃尔沃也要做智能纯电豪华市场的领导者,并计划在2030年成为100%纯电豪华车企。

如此大规模的业务基盘,需要更大的资金投入。

在杨涛看来,“极星的成功上市一方面可以避免品牌内部的冲突,获得独立发展的机会。另外也可以缓解对母公司资金上的消耗,培养自己的‘造血’能力。毕竟对于吉利这么大一个集团,电动化快速转型不能只靠母公司来持续‘输血’。”

『Polestar 2』

如今,极星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全球市场,尤其是欧洲。2022年上半年,极星计划向西班牙、葡萄牙和爱尔兰进军,同时还将进入阿联酋、科威特和以色列等中东市场。预计到2023年底,极星计划将把业务扩展到全球30多个国家。

当然,极星也认识到了自己的短板,正在努力深耕中国市场。据了解,极星已经组建了中国研发中心,同时展开销售渠道建设,预计到2022年底,极星将在中国拥有超过50家零售网点,覆盖30个核心城市。

美好的“蓝图”已经绘制完成。对于极星来说,这条路也许才刚刚开始。不同于曾经市场的疯狂,理性的投资者不会再为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买单,极星需要拿出自己真正的成绩:2022年实现5万销量(调整后目标),2025年完成29万辆的全球目标。

最新相关
汽车行业利润率,又下滑了

汽车行业利润率,又下滑了

从产销规模的稳步增长到能源结构的加速迭代,汽车行业正迎来结构性变革的关键期。然而,与行业规模扩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盈利水平持续承压的困境--汽车行业利润率不仅低于下游工业企业平均水平,...

大众汽车集团拟重组印度业务

据路透社报道,一份内部备忘录显示,德国汽车制造商大众汽车集团正计划重组其在印度这个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的业务。值得注意的是,印度是大众汽车集团的关键增长市场,然而,该公司虽有意在印度加...

New Supervisory Board Chairman for MAHLE

New Supervisory Board Chairman for MAHLE

• Chairman Prof. Dr.-Ing. Heinz K. Junker hands over to Dr. Michael Macht on January 1, 2026 and leaves the Supervisory Board• Macht, former CEO of Dr. Ing. h.c. F. Porsche AG ...

传Momenta考虑将IPO地点从纽约转至香港

传Momenta考虑将IPO地点从纽约转至香港

据外媒报道,多位消息人士近日透露,中国自动驾驶技术公司Momenta正考虑将其首次公开募股(IPO)的地点从纽约改为香港。外媒指出,当前,随着中国和美国的贸易紧张局势加剧,越来越多中国企业选择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