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汽车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新开店降至3万家、转让店减至1万: 40万汽修店的苦熬到头了吗?

2024年,汽修行业在“生意下滑”、“流量见底”、“存量市场”、“活下去”等关键词中艰难挺过,整个后市场都处于挖掘存量的大环境下,汽修人的对2025年的焦虑更大于期待。

反映在数据上,感受来得更为真切。

根据F6大数据研究院调研数据显示,2024年从4月开始,门店进厂台次连续8个月同比下降,导致全年门店的累计产值同比下降了1%,让一季度“温和型”增长的预测成为奢望。

而2024年的门店新增长量仅有3.18万家,创下了自2018年以来的最低。相比于新增数量最高峰的11.65万家,下降了72.65%。

开店速度出现了严重萎缩的同时,大批汽修厂也在倒闭和转让。据AC汽车根据第三方平台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转让的汽服门店为5155家,下半年达到了5500家。

有汽修老板发视频感慨,熬过了最难的上半年,而期待中下半年的“金九银十”没有来到,整年处于“有店有人却没有车修”的境地,让这个年过得格外焦灼。

而面对“未来三年会有50%的汽修厂倒闭”的论断,2025年的汽修人该何去何从?

01、开店潮和转让潮趋于平缓,汽修人仍在“苦熬”

回顾整个2024年,汽修厂生存现状不容乐观。

根据F6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后市场累计产值及台次同比均下滑1%。从月度时间来看,从4月至11月,连续8个月的产值同比增长均未及去年同期。

全年仅有1月和3月的进厂台次实现了同比增长,其中3月数据的强势回弹,与2月暴跌以及2023年同期的数值过低有关系;1月则是延续了上一年年底的增长趋势,反而成为了后市场的高光时刻。

可以看到,整个下半年都未曾迎来转机。而“8连跌”的背后,映射出汽修人丝毫不敢放松的经营压力。

与此同时,汹涌的“开店潮”和“转让潮”也开始转入平缓的深水区,淘汰和整合的趋势也在缓慢进行中。

一方面是新开门店数量“跌跌不休”,但近4年的跌幅相差不大。

根据企查查的数据显示,汽车修理相关企业注册量从2018年的11.11万家跌至2024年的3.18万家,与2019年的最高峰11.65万家相比,跌幅达到了72.65%。

值得关注的是,2018年是汽车产销量28年首次下滑的开始,而汽车销售前端的动荡,波及后市场时,后者难以抵御整个大环境分摊的压力;庆幸的是,后市场门店的新增数量在近4年呈缓慢下跌趋势,一窝蜂涌入行业的现象正在改善。

另一方面,门店整体转让数量也在逐年下降,与2021年相比已下跌50%。

根据AC汽车的统计,2021年超2万家门店转让,2022年为1.9万家,2023年下跌至1.4万家,2024年进一步下跌至1万家左右。

数据给出的答案显而易见:以2021年为起点,整体转让数量不断减少,实际上是整个门店基数在减少,同时行业洗牌的态势也愈加明显。

不过结合“开店潮”和“转让潮”平缓的下降趋势来看,进入行业和离开行业都更为理性,而仍留在后市场的从业者们,在“熬”和“熬不住”之间继续坚守。

02、大环境的一粒灰,落在汽修厂头上就是一座山

汽修厂真的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了吗?

除了数据上带来的焦虑,更多的感慨来自老板在日常经营中感受到生意越来越难做,到了月底盘账发现,都在给房东和员工打工。

而汽修厂陷入经营困境,也是当下多个因素综合导致的:

第一,车主的消费预期降低,消费习惯更趋于理性。比如从年均维保频次上看,2023年保养频次不足1.5,基本超过8个月做一次保养。车主捂紧口袋,意味着汽修厂的获客难度变高,单车产值也在下降。

第二,汽修厂经营的硬性成本不断提高,包括房租成本、人工成本和合规成本等,这始终是门店经营的重大负担,容易陷入“开店容易守店难”的困境。

第三,随着短视频和本地生活平台的崛起,越来越难靠差价赚取利润。尤其是配件价格在线上透明化,让汽修厂配件利润失守的同时,技术服务价值也相应被挑剔,以至于“我来时好好的”成为老板们最怕听到的紧箍咒。

更为重要的是,将汽修生意搬到线上获客后,类似“9.9元补胎”“199元小保养”“680元治理烧机油”等引流项目层出不穷,各种比价容易造成老客户流失。

同时,年轻车主越来越“懂行”,不仅善于从网络获取“干货”,而且还会综合其他车主的分享、评价等来决定是否到店,这无疑加重了汽修厂线上运营的难度,新客户的获取也并不容易。

第四,新能源车的冲击正显示无穷的威力。一是新能源车企对售后和质保的“垄断”效应越来越显现,从车主、配件到业务的全面强管控,让汽修厂几乎很难“喝到一口汤”,甚至原本无需授权的洗美领域也被新能源车企纳入麾下。

二是政策上大力支持淘汰老旧内燃机车,尤其是2025年刚开年,国四排放标准燃油车也被纳入以旧换新补贴范围,让后市场“无车可修”的论调成为主要声音。

大环境的一粒灰,落在汽修厂头上就是一座山。有汽修厂老板总结自己的现状,员工越来越少,空闲时间越来越多,口袋越来越扁,到最后恐怕也会成为后市场淘汰的一粒灰。

03、进入门槛很低,但活下来的门槛却很高

未来三年会有50%的修理厂倒闭吗?

实际上后市场每年近20%门店被洗牌,淘汰与新生相持。有汽修老板表示,后市场有人退出,就有人进入,后市场门店总体数量相对稳定,甚至在某些地区还是增长的。

一方面是大型的综合修理厂在关闭或合并场地,同时进行裁员;另一方面4S店接连不断倒闭后,也造成了大量汽修技师转向后市场。据悉,2024年至少有1万名汽修技师下岗失业,其中有些外溢至其他行业求生存,也有自己开门店接单4S店的售后车主。

此外,后市场头部连锁也鼓励汽修技师回乡开店,如途虎养车还为此提供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

不过,后市场进入门槛很低,但活下来的门槛却很高。

从当前汽修行业的变迁的画卷来看:

早期,汽修行业主要有大型综合修理厂主导,为车主提供洗车、维保、钣喷等一系列的售后服务,覆盖普通轿车到高端车型,无论是技术还是服务能力都十分强悍。

紧接着,针对车型或品牌豪华车专修门店开始出现,这类门店拥有专修车型的技术和工具,而且还能提供精细和个性化的服务,赢得了特定车主群体的青睐。

在此基础上,细分的趋势进一步加强。越来越多的汽修厂开始聚焦更具体的项目,如点喷喷漆修复、四轮定位、轮毂修复等,不仅提高了服务的专业性和效率,还能让汽修厂在垂直细分领域建立更强的竞争优势。

有行业人士表示,这种从广泛服务到专业化细分的发展趋势,与餐饮行业的演变颇为相似。如早期的餐饮市场以大型餐馆为主,后来湘菜、粤菜等地域特色鲜明的菜系餐馆逐渐崭露头角,到现在涌现了如太二酸菜鱼、肉蟹煲等一批专注于特定菜品或餐饮体验的细分品牌,迅速在餐饮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汽修行业也是一样,在供应饱和和竞争加剧的情况下,汽修厂势必要考虑将垂直项目做精做专,成为活下来的新思路。

很显然,将技术做精、做专,不断提高自身水平依然是门店不可或缺的硬实力。而在持续内卷的当下,卷出差异化特色也需要汽修人付出十二分的努力。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只要坚持寻找新路径,就一定会走出低谷。

最新相关
增程,跳出了技术"鄙视"?

增程,跳出了技术"鄙视"?

从"技术鄙视"到"全面开花",短短5年左右的时间,增程技术就迅速完成了属于自己的市场逆袭。国内增程市场,竞争格局逐步成型盖世汽车研究院整理的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2024年,国内增程混动车型的...

美国加州着手制定新汽车排放标准

美国加州着手制定新汽车排放标准

据彭博社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空气清洁监管机构正推进该州新汽车排放标准的制定工作,并可能推出新的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政策,以此对抗特朗普政府试图限制该州监管影响力的举措。图片来源: 特斯...

离尚界H5上市交付,又近一步

离尚界H5上市交付,又近一步

8月20日,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在个人社交平台透露,尚界H5将于8月25日正式开启预订。这意味着,距离新车正式上市交付又近了一步。诸事已准备好目前,相关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按照规...

日本对斯里兰卡二手车出口激增

据外媒报道,日本财务省的贸易统计数据显示,在斯里兰卡于今年2月解除长达五年的汽车进口禁令后,今年1月至6月,日本对斯里兰卡的二手车出口额跃升至469亿日元(约合3.18亿美元),已超过斯里兰卡禁...

耐世特上半年营收利润双增长

转向系统制造商耐世特(Nexteer Automotive)近日公布,其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22亿美元,较2024年上半年增长7%;经调整后的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为2.304亿美元,同比增长16.8%,盈利能力的提升...

"大小联姻",提速?

"大小联姻",提速?

2025年8月15日,大众汽车集团与小鹏汽车共同宣布了一项关键合作进展: 双方正式签订了扩大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战略合作的协议。这意味着两家车企的技术联盟将进入更深层次的阶段。此次"扩大合作协...

利纳马第二季度营收利润双下滑

加拿大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利纳马公司(Linamar Corp.)近日公布第二季度业绩,销售额为26亿美元,与2024年同期的28亿美元相比下降7%;营业利润为2.06亿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2.72亿美元;经调整后的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