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汽车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东风+长安=中国南方汽车集团?

短短10来天时间,关于东风与长安的整合,已经从刚开始的扑朔迷离,逐渐在所有人的视野中变得清晰起来。如果说2月9日的几则公告让业内充满遐想,那么如今的一则消息,让东风与长安的整合轨迹浮出水面。

据知情人士透露,兵工及兵装合并后,将为汽车板块设立全新的母公司,新母公司目前有三个备选名字,但排在第一倾向的是中国南方汽车集团,新集团下属东风、长安两家车企。

总部不会设在北京,可能是重庆和武汉二选一。据传,重庆武汉两地正在博弈争取总部落户。

按照车企合并惯例,东风、长安品牌可能会继续保留,但在财务、技术研发、零部件采购方面将实现协同发展。

事实上,东风公司与长安汽车作为中国四大汽车集团中的两家重要企业,其整合事宜一直备受瞩目。这两家企业不仅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强大的技术实力,更在中国乃至全球汽车市场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就在几天前,原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周治平调任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兵装集团)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这一人事变动,一度被认为是东风与长安两大汽车央企整合战略的具体体现。

实际上,周治平作为在汽车领域拥有丰富管理经验和深厚行业背景的“汽车老兵”,其职业生涯轨迹与东风、长安两大汽车央企紧密相连。周治平在长安汽车和兵装集团的工作经历,使他深谙长安的文化与运作机制;而在东风公司的工作期间,他又对东风的业务有了深入的了解。

如今,他带着这份双重经验回归兵装集团,无疑将为东风与长安的整合带来更加务实的推动力和更加清晰的战略视野。综合来看,周治平无疑是整合东风与长安两家车企,形成更好协同效应的最好操盘手。

此外,随后就有消息传出,现任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原本因年龄问题会在今年荣退。然而多方信息称,朱华荣已经与长安汽车续签合同,继续担任长安汽车董事长一职。此举也被业内认为,或为东风和长安重组做好充分准备。

因此,当有关两家企业整合的消息传出时,立即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人们纷纷猜测整合后的新企业将以何种面貌出现,又将对中国汽车产业带来怎样的影响。

从外资独资到民企再到央企

2024年2月9日,东风公司子公司与长安汽车确实相继发布公告,表示它们的间接控股股东正与其他中央管理的国有企业进行重组计划。这一公告引发了行业的广泛猜测和讨论,但并未明确说明整合的具体形式和名称。

需要指出的是,企业的整合与重组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涉及多方面的利益协调和战略规划。因此,关于东风与长安整合的具体进展和结果,还需等待官方消息的进一步确认。

综合业内的共识,东风公司与长安汽车的整合,是汽车行业“大整合”时代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东风公司和长安汽车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国家队”,拥有雄厚的实力和丰富的资源。东风公司在商用车领域具有领先优势,长安汽车则在乘用车领域表现突出。两家企业整合后,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优势互补,形成合力。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汽车企业需要通过整合来提升规模效应、增强竞争力。东风与长安作为国内汽车行业的佼佼者,其整合不仅有助于提升双方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能力,更将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在中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市场竞争格局日益激烈。民营巨头比亚迪凭借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卓越表现,已经成为全球销量第一的新能源车企,而外资“大佬”特斯拉则以其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能力,在中国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面对这样的竞争态势,作为央企车企的代表,东风汽车与长安汽车的整合,无疑成为了2025年的当务之急。

实际上,中国汽车市场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新能源转型加速,传统车企面临来自多方面的巨大压力。比亚迪和特斯拉的成功,不仅在于其产品的技术创新和市场认可度,更在于其背后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和品牌影响力。

换种说法,比亚迪等民营车企的崛起,打破了传统汽车产业的格局。它们机制灵活,创新意识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先发优势。特斯拉等外资车企则凭借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技术实力,在中国市场攻城略地。

相比之下,央企车企在体制机制、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劣势,面临着市场份额被挤压、盈利能力下降等严峻挑战。

对于央企车企而言,如何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力,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速度决定胜负

实际上,要回答东风与长安的整合问题,还需要回答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相关方面会加速推动整合步伐。

原因就在于,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已从“合资红利期”转向“自主品牌淘汰赛”,国有车企在新能源转型上滞后于民企。国资委推动央企专业化整合,旨在通过资源集中突破核心技术瓶颈,避免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和研发能力,改变国有车企“大而不强”的现状。

回顾2024年,东风公司和长安汽车分别实现了248万辆和268万辆的销量,两者相加已超过500万辆大关。整合后,新集团将轻松超越比亚迪,成为中国最大、全球第五的汽车集团。

这一变化不仅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集中度的显著提升,更将极大增强中国汽车品牌的国际竞争力。在全球汽车市场中,中国车企的声音将更加响亮,影响力也将进一步扩大。

新集团将汇聚东风公司与长安汽车在研发、生产、销售等各方面的优势资源,形成更强大的研发实力、更完善的产业链布局和更丰富的产品线。这将为攻克关键技术、加快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2025年,中国汽车产业站在了发展的关键节点上,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机遇。这一年,政策助力与市场变革的双重驱动下,中国汽车产业正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政策层面,政府持续释放利好信号,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即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和推动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这不仅为新能源汽车市场注入了强劲动力,也推动了汽车消费市场的全面升级。

同时,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和财税体制改革的推进,进一步降低了汽车企业的融资成本,激发了市场活力。

市场趋势方面,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预计将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随着智能化、电动化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有望突破50%,成为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此外,商用车的新能源化也将进入快速爬坡期,成为新的增长点。

技术发展上,2025年被视为自动驾驶的爆发期,智能驾驶技术将迎来快速发展。车载智能计算平台、整车全域操作系统等前沿技术的突破,将推动汽车产业向更高水平的智能化迈进。同时,以固态电池为代表的新一代电池产品的加速量产,也将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这意味着,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东风公司与长安汽车的整合,必须抓住这一时间窗口,尽快完成整合,形成合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最新相关
东风日产N6公告图发布 价格预计12万起

东风日产N6公告图发布 价格预计12万起

近日,工信部发布了最新一批新车申报目录,东风日产首款插混轿车N6的公告图惊艳亮相。作为东风日产在新能源赛道布局的第二款战略车型,N6携全新插混技术强势闯入主流插混市场,致力于为用户带来&l...

车门也能学会"察言观色"

或许每一位汽车使用者,开启或关闭车门时或多或少都曾遇到过: 狭窄车位里的局促、担心剐蹭邻车的谨慎、搬运重物时的费力、坡道上车门的滑移失控乃至最后那声彰显烦躁的"砰"然巨响。而这些细微...

"老炮儿"们躺着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车市竞争越来越激烈,车企越来越不赚钱。去年,国内18家主要上市车企的净利润总和不到800亿元,仅相当于丰田的三分之一,让业界迎来反思潮,认为当前我国汽车产业规模与效益存在失衡问题。然而,看...

智界走入2.0阶段: 再出发,更强大

智界走入2.0阶段: 再出发,更强大

自智界诞生之日起,围绕他的话题就从没有结束过。在目前的五界之中,他入场够早,仅次于问界,却在订单火爆的同时遇上交付瓶颈,经历了长达数月的挣扎与阵痛,此后起起伏伏,在销量上总比不上问界的...

只许高管摔碗,不许销售掀桌?

最近有个新闻大家肯定有所耳闻,就是某汽车品牌高管批评友商的基层销售人员通过一些话术"截单"。这其实不算个大事,毕竟现在的社交平台太发达太丰富了,再加上高管也是人,也需要吐槽发泄之类的。...

国产车把合资逼到墙角

"都2025年了,怎么还在吹国产车。"相信读者朋友们在看到文章标题后,多少会有些人这样说。因为在文章产出之前,笔者身边已经有不少人这样吐槽我了。在他们看来,国产车已经在新能源赛道实现超车,...

沃尔沃不想和 ABB一起"混"

沃尔沃不想和 ABB一起"混"

2025年,对于转型,对于如何应对中国车市的发展现状,各国车企在战略布局上,清一色地给出类似于中外分制的思路。而结果,大家也看到了,日产、丰田各自凭借一款中国色彩浓重的原生电动车让消费者看...

舍弗勒Q2营收微跌,维持全年业绩预期

德国机械及汽车零部件制造商舍弗勒近日公布,受欧洲和中国市场需求疲软、汇率不利影响以及美国关税等因素拖累,该公司第二季度营业利润低于预期。舍弗勒表示,第二季度销售额为59.22亿欧元,同比...

受阿根廷推动,巴西汽车出口将大幅增长

巴西汽车制造商协会Anfavea 在8月7日表示,2025年巴西汽车出口增幅将远超此前预期,并称这一预期的上调得益于邻国阿根廷的强劲市场需求。出口的增长有望帮助巴西抵消本土汽车销量不及预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