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汽车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FSD驶入日本: 特斯拉的智驾"全球统考",谁能先交卷?

年初,FSD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空降国内,掀起一波对比狂潮,国内的复杂路况也着实给特斯拉上了点强度。

在打完高端局后,特斯拉选中了日本作为FSD的下一站,从官方放出的测试视频来看:

这台右舵特斯拉在交通流量大的城区里,完成了

等动作,最终顺利抵达终点,动作丝滑,安全员全程没有介入。

特斯拉表示,一旦测试通过日本法律法规要求,公司就会尽快向用户开放FSD功能,新购车辆或现有车型都可以通过OTA获得辅助驾驶相关服务。

这话是不是听着挺耳熟。

是的,在今年之前,国内花了6万4的车主几乎每年都能听到特斯拉类似的“保证”。

但老龄化和“司机荒”问题日趋严重的日本,对于“减少驾驶压力”甚至将来“无需驾照”的FSD的迫切程度,显然要高得多。

所以你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日本政府在2022年的《道路交通法》就为高级自动驾驶建立了许可和数据记录制度,还定下了在2026年起全国要跑全年无休的无人公交/出租车的目标。

相比于“辅助驾驶新手村”都没过的日企,FSD显然在日本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对于特斯拉来说,这也是它快速拓展全球版图的又一大步。

同时,马斯克也透露,FSD在泰国的落地工作也正在推进中,现在在等待当地监管部门的审批结果。

当然,特斯拉FSD目前的“主场”当属欧美地区。

根据公开信息,特斯拉FSD目前已经走进了北美、欧洲数十个国家,从测试画面来看,FSD都表现出了高度的适应能力。

比如在多弯道、路口的意大利城区,特斯拉FSD的方向盘也打出了游刃有余的气度。

特斯拉FSD在意大利的这段测试,路况其实和国内有些相似,交通拥挤,路上都有不少行人和两轮车参与。

不过国内交通环境通常会给FSD的难度再上几个星级。

在我们近期的测试中,特斯拉FSD表现出一贯丝滑的水准,但主要会在三个问题上犯难。

第一个是国内部分街道的拥挤度太高,当车辆距离人、两轮车等障碍物距离太近时就会停滞罢工。

第二个是不识别非机动车道,经常出生错误驶入的风险。

第三个是特斯拉FSD有时会迷路,比如地下隧道或高架桥上下等情况。

所以在路况复杂的中国,部分国产辅助驾驶就像参加高考的江苏考生一样,经过千锤百炼的考验,手上倒是有几把刷子,实现局部领先,让特斯拉FSD不一定能占上便宜。

但随着特斯拉FSD的“全球化”,每个国家都将给它带来几十万公里甚至数百万公里的数据,也许这种差距会逐渐缩小。

通过“影子模式”,特斯拉把当地真实路况、驾驶习惯、交规差异等海量数据回传云端,让特斯拉的智能驾驶大模型更加“见多识广”,可以应对更多种类的极端场景,提升功能水平。

而特斯拉统一的纯视觉硬件方案,让FSD功能一旦获得认可,就可以凭借简洁的制造流程和百万级保有量摊平的低成本,快速进行市场渗透。

更关键的是,谁先跑通,谁就拥有话语权。

智能驾驶行业目前在法律法规以及实际应用上都有大量空白,一项智能驾驶技术的落地离不开当地法律法规、保险条款、数据保护、安全标准的制定。

如果特斯拉成为了制度的参与者或制定者,后来者不仅没什么机会占据份额,也只能成为执行者。

这不仅是乘用车阶段的竞争,特斯拉Robotaxi也使用量产车同款硬件,一旦技术和政策成熟,乘用车阶段的果实可以直接拿来给特斯拉Robotaxi “上菜”,形成“车、软件、出行”的闭环。

而国内动辄四五颗激光雷达的L4级Robotaxi ,在“特斯拉友好区”可能就没有多少油水了。

智己L4级Robotaxi度假区专线

当然,这只是一种判断,事实情况也并不悲观,因为全球化的机遇,不只有特斯拉看见了。

从技术路线上来说,大模型已经成为共识,国产厂商都进入了让AI用数据训练智驾的阶段。

虽然目前国内厂商的云端模型算力没有特斯拉的高,但国内复杂的场景、高质量的数据催生了譬如机械车位、窄路脱困等更丰富、更极限的泊车、领航功能。

从全球化节奏来看,无论是乘用车品牌还是出行服务品牌,在海外都已经有不同程度的落地。

其中还有Momenta这样,一方面“包圆”丰田、本田、大众、BBA等合资乘用车的智驾方案,一方面和智己品牌一同在海外开售新车新技术,还和Uber平台合作上线Robotaxi服务。

比如Momenta和智己研发的辅助驾驶方案搭载在了智己的全球化战略车型IM5与IM6上,这两款车型将会售往英国和澳大利亚,由于系统拥有快速适配世界各地道路环境的能力,通过学习后,就可以适应路况和交通风格了。

想必各位热衷辅助驾驶的全球车主们都喜欢有更多选择,毕竟特斯拉FSD的订阅费可不便宜,比如在美国,即使经过降价,使用FSD仍然需要每月99美元或者直接用8000美元买断。

智能驾驶的竞争范围,开始向全球延伸。

在国产辅助驾驶之间以及和特斯拉的竞争中,智能驾驶成本被拉低、算力快速拉高,法规加速建立、玩家却洗得越来越少。

国产厂商除了要能守住国内主场,还要预防过去合资车的窘境,得率先跑通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全球化”,才能真正和特斯拉在决赛圈掰掰手腕。

最新相关
背靠阿里、上汽,又一独角兽欲闯关IPO

背靠阿里、上汽,又一独角兽欲闯关IPO

8月20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斑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香港联合交易所提交主板上市申请,正式进入资本市场聚光灯下。这家由阿里巴巴与上汽集团共同孵化的企业,历经十年发展,已从最初的 &quo...

蔚来资本等入股自动驾驶芯片设计商新芯航途

8月21日,盖世汽车注意到,天眼查工商信息显示,近日,新芯航途(苏州)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深圳市创新资本投资有限公司、蔚来资本旗下合肥蔚来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为股...

福特汽车申请车门防撞击系统专利

据外媒报道,福特汽车(Ford Motor)已向美国专利社保局(USPTO)申请一项车门防撞击系统专利,该系统可能应用于未来的福特汽车。该专利于2024年2月9日提交,并于2025年8月14日发布,序列号为0256665...

[全球汽车新技术观察] 7月下期〡麦格纳推出集成式舱内感知系统;博世发布全新SoC系列;文远知行与联想联合推出HPC 3.0高性能车端计算平台

[全球汽车新技术观察] 7月下期〡麦格纳推出集成式舱内感知系统;博世发布全新SoC系列;文远知行与联想联合推出HPC 3.0高性能车端计算平台

本期全球前沿汽车技术动向如下,如需更具体的内容与分析解读,欢迎订购盖世汽车研究院《全球前瞻技术情报》。智能网联麦格纳推出集成式舱内感知系统: 将摄像头与雷达融合用于舱内主动安全麦格纳...

下一个百亿市场,激光雷达找到了

2023年底,在智能驾驶上逐渐打开局面的禾赛科技,接到了一个新项目。这个项目的搭载标的,不是禾赛这几年来费心啃下的智能汽车,而是一个国内消费者鲜少接触到的设备--割草机。智能割草机,是这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