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日产汽车公布,本财年第三财季(2024年10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其营业利润从上一财年同期(2023年10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的1,416亿日元(约合8.992亿美元),降至311亿日元;净亏损141亿日元,已连续第二个季度出现净亏损,而上一财年同期的净利润为291亿日元。
因此,日产汽车第三次下调了其本财年(2024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的营业利润预期,并预计将出现净亏损。日产汽车预计,本财年,其营业利润将降至1,200亿日元,而初始营业利润预期为5,000亿日元,第二次调整后的营业利润预期为1,500亿日元;净亏损将达800亿日元。
业绩的疲软让日产汽车在与本田汽车的合并谈判正式破裂后,亟需寻找新的出路。在宣布将两大品牌纳入同一控股公司的计划还不到三个月,本田和日产就宣告合并谈判告吹。不过,双方仍会在电池和电动汽车领域继续保持战略合作。
日产汽车首席执行官内田诚(Makoto Uchida)表示:“若没有未来的合作伙伴支持,公司仍将难以生存。”目前,日产汽车正在积极寻求战略合作伙伴,并将于3月中旬公布进展以及新的领导层架构细节。
同时,日产汽车透露了此前宣布的扭亏为盈措施的具体内容。该公司将在全球裁减2,500个销售和行政部门的工作岗位,但在共享服务中心增设1,000个岗位,并将在2026财年(2026年4月1日至2027年3月31日)将其全球年产能从500万辆削减至400万辆。此举或使日产在中国以外的制造工厂利用率从目前的70%提高到85%。
日产汽车还打算整合美国Smyrna和Canton工厂及泰国一家工厂的生产线,预计可节省1,000亿日元成本,并减少6,500名员工。此外,日产汽车将关闭全球三家工厂,其中包括泰国的一家工厂。
日产汽车也概述了削减4,000亿日元成本的计划,其中约2,000亿日元将通过降低销售和管理费用实现,另外1,000亿日元来自制造基地的重组。
对日产而言,与本田合并谈判告吹的影响尤为严重。自2018年Carlos Ghosn被罢免以来,日产就一直面临销售疲软、产能过剩、车型陈旧不受欢迎以及领导层频繁更迭等问题。
日产在其上半财年(2024年4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净利润暴跌94%,并宣布裁减9,000名员工,并削减20%产能,其困境由此可见一斑。尽管如此,日产庞大的制造业务和知名品牌依然具有吸引力。
在进军电动汽车领域的富士康已对日产再次表达兴趣。2月12日,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表示,该公司愿意收购雷诺在日产的股份,但目的是合作而非收购其36%的股权。不过,内田诚称尚未与富士康管理层进行过沟通。
2月13日,雷诺在一份声明中称,已注意到日产与本田谈判结束,并认为此合作协议条款“不可接受”,尤其是协议中未包含任何溢价。
此外,据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美国私募股权公司KKR集团正在考虑投资日产汽车,当前正处于评估股权或债权投资以改善日产财务状况的初期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