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5年,车圈的人事变动浪潮愈演愈烈。截至2025年5月19日,据盖世汽车不完全统计,上汽、广汽、东风、北汽、吉利、蔚来、小米汽车、大陆等多家车企及供应链企业已发生了超50次人事变动,涉及近百人。
此番人事调整背后,除了正常的退休更迭,更多映射出汽车行业在新能源汽车进入白热化状态下,企业急需通过领导层的新鲜血液,来激发市场销售的新增长点。
多家传统车企人事震荡
2025年开年以来,包括上汽、北汽、广汽、吉利、东风、长安等在内的多家传统车企掀起了深度人事调整浪潮。
其中,吉利汽车和上汽集团人事调整规模最大。
5月7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汽车”,股票代码:0175.HK)宣布,计划收购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氪”,股票代码:NYSE:ZK)已发行全部股份。如交易完成,极氪将与吉利汽车实现完全合并。
为适应业务发展需要,在交易完成后:李东辉将出任吉利控股集团副董事长,负责董事局日常工作管理和集团投融资管理,并在资本运作、重大对外合作项目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安聪慧将出任吉利控股集团CEO,全面负责吉利控股集团运营管理工作。合并完成前,安聪慧仍担任极氪科技集团CEO。桂生悦仍担任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0175.HK)行政总裁(CEO)及执行董事。
淦家阅将出任合并后的吉利汽车集团CEO,吉利汽车集团将下设吉利银河事业群和极氪科技事业群。淦家阅仍担任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0175.HK)执行董事。另外,为培养年轻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戴庆已于2025年3月29日被任命为吉利控股集团轮值总裁,向吉利控股集团CEO汇报工作。
事实上在极氪正式回归吉利体系之前,一场深度的人事与业务架构调整已悄然展开。5月4日,极氪科技集团正式宣布人事任命,原集团副总裁、领克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正式接管极氪品牌国内营销服务全盘事务,其职权范围涵盖品牌营销中心、用户增长中心及用户交付中心,形成从品牌推广到终端交付的完整管理链条。
与此同时,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林金文则主导用户服务中心、用户网络中心及用户数字化运营板块,并协助林杰统筹国内营销服务体系,形成“战略-执行”的协同架构。
另在4月,极氪在原有十二个销售战区的基础上,新设北部战群和南部战群两个销售大区。具体来看,郑之峰、徐垚从总监升任南北战区零售总经理。
上汽集团方面,4月,上汽集团创新研发总院院长芦勇卸任,接任者是原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执行副总经理王从鹤。并且在4月10日举办的上汽之夜活动上,王从鹤以上汽创新研发总院院长头衔参加谈论,而芦勇则以上汽底盘专家身份登台演讲。
据了解,芦勇已于4月1日正式被调往上海汇众任总经理,原总经理邱学军另行安排工作。
更早之前,在2月18日上汽乘用车发布了《关于大乘用车干部任免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该通知由集团总裁贾建旭亲自签发,并已于2月12日正式生效。
根据《通知》显示,上汽集团对旗下“大乘用车板块”进行了一次大规模干部任免,涉及人数高达63人。
从当时公布的名单来看,调整范围极为广泛,涉及荣威、名爵、飞凡三大核心品牌,同时还从品牌运营、技术研发、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关键领域进行调整重组。此外,研发总院、零束科技等技术部门更是其中调整的重中之重。
而东风、长安人事调整则呈现出"跨体系流动"的特征。2月17日,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发布消息称,周治平正式调任兵装集团,担任集团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据公开资料显示,在调任前,周治平担任的是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一职。
此外,在1月,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长安汽车总裁王俊升任该集团副总经理、党组成员。而长安汽车隶属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这就意味着王俊此次职务变动为升迁。
新势力加速组织架构迭代
与传统车企相比,新势力车圈的人事变动虽频率稍低,但一旦动作便引发广泛关注。
以蔚来为例,其在4月11日单日爆发六项变动,叠加4月2日宣布的3人变动,该公司在4月,已发生9起人事变动。此次变动涉及蔚来品牌和乐道品牌的人事调整以及公司部门架构的优化。
具体来看,蔚来品牌方面,原用户关系(UR)负责人沈泓因个人原因离开蔚来,该职位由原蔚来上海区域公司总经理孙明接任,向高级副总裁魏健汇报,并不再担任蔚来上海区域公司总经理。
夏庆华将接任蔚来上海区域公司总经理一职,向公司总裁秦力洪汇报,不再担任乐道用户运营及服务负责人。
与此同时,蔚来品牌与传播(BC)车型与技术传播部(VTC)、区域市场协同部(RMD)、营销策划部(MPD)等部门合并,成立蔚来营销活动策划部(NMA),由马麟兼任部门负责人。
乐道品牌方面,乐道事业部(OV)乐道品牌与传播部(OBC)更名为乐道营销活动策划部(OMA),负责乐道品牌建设、传播、用户增长、市场活动策略策划及官方媒体平台运营等工作,并支持区域公司市场营销。马磊被任命为乐道营销活动策划部(OMA)负责人,直接向蔚来公司总裁秦力洪汇报工作,同时虚线向蔚来公司品牌与传播(BC)助理副总裁马麟汇报。
值得注意的是,马磊不再担任品牌与传播(BC)媒介与传播部(MCD)负责人,该部门负责人由马麟兼任。此外,原乐道品牌与传播部(OBC)负责人纪昊因个人原因离职。
另外,原乐道汽车总裁艾铁成于4月2日宣布离职,不再担任乐道汽车总裁和蔚来高级副总裁。蔚来随后对乐道汽车进行了人事任命,宣布原能源业务负责人沈斐担任乐道汽车总裁,全面负责乐道销售工作和区域公司管理,向秦力洪汇报。
乐道的研发、供应链、质量部门将向李斌汇报;营销体系将向秦力洪汇报。首席财务官(CFO)曲玉兼任蔚来能源负责人,向李斌汇报,沈斐不再负责蔚来能源;道路服务中心负责人齐海军继续向沈斐汇报。
除了蔚来外,据前文表格显示,小米汽车、理想汽车以及哪吒汽车亦发生了人事调整。
2月,小米汽车进行了一次管理层级别的人事调动。小米汽车副总裁兼产品部总经理于立国将分管智能制造部、工厂、体系运营部,并向集团CEO、汽车部总裁雷军汇报。
同时,汽车部副总裁黄振宇继续兼任供应链部总经理、质量部总经理,黄振宇曾是麦格纳中国区副总裁,于2023年6月开始兼任供应链部总经理。
此外,小米产品部门、智能座舱与APP部门也都迎来了新任总经理。产品部总经理由于锴担任,于锴曾是小米早期员工之一,曾经参与小米汽车座舱方面的筹备工作。
刘黎担任智能座舱与App部门新晋总经理,他将负责智能座舱系统的开发与优化,以及App的用户体验提升,同样直接向雷军汇报。此次调整后,雷军作为集团CEO兼汽车部总裁,将直接听取智能制造、供应链、产品研发及智能座舱四大核心板块汇报。
同月,理想汽车任命总裁马东辉担任智能汽车战略的负责人,负责制定与智能汽车业务相关的战略目标并确保其有效执行。为了支持马东辉开展相关业务,战略委员会还决定任命他为“产供销联席会”的主任。此前,该职位由理想汽车的董事长兼CEO李想担任。不过,李想仍保留联席会成员身份,继续参与业务决策。
5月16日,有消息称,哪吒汽车海外事业部总裁周江已于近期离职,去向未知。与此同时哪吒汽车印尼公司总经理张攀鹏也已离职,据悉已加入捷途汽车负责海外项目。
外资车企加速本土化变革
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格局持续升级,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崛起、本土品牌的强势突围,让外资车企在华市场份额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调整压力。
为了更好地应对中国市场快速迭代的消费需求与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多家外资车企纷纷通过管理层架构优化与本土化人才战略的实施,加速推动在华战略重心的下沉,力求在中国市场稳固自身地位并实现新的突破。
新年伊始,通用汽车率先开启管理层调整。1月7日,通用汽车宣布,高端进口车平台道朗格总裁李龙离职,由中国区首席产品官季康博兼任相关职务。季康博将全面统筹在华产品规划、营销及配件业务,这一调整旨在整合资源,强化通用在电动化转型中的产品协同效率。
紧接着,丰田中国于1月10日宣布,原雷克萨斯中国执行副总经理李晖将正式出任丰田中国总经理。公开资料显示,李晖出生于1969年,在汽车行业拥有30多年工作经历。他于2000年加入广汽集团,2009年出任广汽丰田销售部副部长,2013年起担任广汽丰田执行副总经理,2019年起任雷克萨斯中国执行副总经理。
不难发现,李晖的职业生涯几乎贯穿了中国汽车市场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丰田此次的任命,显然是希望借助李晖丰富的中国市场工作经验,为丰田在华市场注入新的强大动能。
在此之后,外资车企的人事变动更加密集。
2月17日,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唐仕凯卸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长、经理,由佟欧福接任。
3月7日,Stellantis集团公布了在华市场重要的人事任命,由忻天舒担任Stellantis集团中国区首席运营官及“Stellantis集团-零跑科技战略联盟”负责人。同时,忻天舒将继续担任“零跑国际”合资公司首席执行官。
在加入“零跑国际”之前,忻天舒先生已在Stellantis集团中国区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担任集团中国区执委会成员,负责企业规划、业务版图拓展、项目与产品规划、合资与合作伙伴关系以及公共事务。
同时,奥立维则被任命为Stellantis集团中国市场战略负责人及资深顾问。忻天舒和奥立维向集团执行副总裁、集团临时执委会成员毕高诚汇报工作。上述两项任命已于2025年2月26日起生效,凸显Stellantis对零跑合资项目的高度重视。
4月7日,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也宣布了中国区高级管理层调整。
据悉,原日产汽车公司中国战略和专项任务副总裁、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松山昌史,将担任日产汽车公司制造战略与合作伙伴关系企业执行职务。
原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泉信吉,将担任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直接汇报给日产汽车公司执行委员会成员、日产汽车公司执行官、日产中国管理委员会主席、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裁马智欣(Stephen Ma)。
这一调整背后,是日产在华面临的严峻挑战。从销量数据来看,今年4月,日产汽车中国区含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两大事业板块在内的4月销量为46295台。2025年1-4月,日产汽车中国区含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两大事业板块在内的累计销量为167630台。作为对比,日产汽车中国区2024年4月销量为54921台。经计算可得,日产汽车中国区2025年4月销量同比下降15.7%。
供应链企业也在调整转型
事实上,这场车圈人事大地震不仅发生在车企之间,包括比博斯特、佛瑞亚集团、伟巴斯特和大陆集团等供应链企业也在进行人事调整,以此响应行业变革与转型升级的需求。
3月3日,比博斯特(上海)汽车电子有限公司率先启动高层调整,其宣布,前国际零部件巨头采埃孚制动系统亚太区研发副总裁巫子平已于近日加盟,出任高级副总裁一职。
据悉,作为深耕行业近30年的技术领军人,巫子平曾担任采埃孚制动系统亚太区研发副总裁,主导了采埃孚EPB、EBB、ESC、IBC(One-Box)等多款产品数百个项目量产落地,覆盖亚太地区所有主流主机厂,他也深度参与了采埃孚下一代底盘融合控制技术的前瞻研发与亚太区导入。巫子平在制动系统技术创新上的贡献,进一步巩固了采埃孚在亚太区底盘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此次的加盟将为比博斯特在智能制动系统、线控底盘等前沿领域的技术攻坚注入关键动能。
紧接着,佛瑞亚集团在3月5日宣布,自2025年3月1日起,马启元(Martin FISCHER)正式接替柯瑞达(Patrick KOLLER),担任佛瑞亚集团首席执行官一职。自2024年12月6日被任命为副首席执行官以来,马启元经历了为期三个月的过渡期,以确保公司运营的连续性和工作的顺利交接。
据公开资料显示,马启元在汽车行业拥有逾25年的丰富经验,曾在多元市场环境下成功引领企业实现了强劲的盈利表现,其专业能力涵盖先进工程开发、工业运营优化和数字化转型等领域,而这些领域正是FORVIA佛瑞亚提升其在电气化、软件定义汽车以及新型出行解决方案等方面的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另外,伟巴斯特、大陆集团亦经历了高层的调整。 3月13日,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伟巴斯特(Webasto)表示,由于该公司正在进行重大重组,其现任首席执行官Holger Engelmann与伟巴斯特监事会达成共识,将于3月17日起重新任命新首席执行官。伟巴斯特监事会已任命Jörg Buchheim为管理委员会新任主席,Holger Engelmann则将于3月31日正式离职。 据了解,Holger Engelmann原定于2025年底合同到期时离职,但考虑到伟巴斯特的重组需要首席执行官持续施行其管理举措,他选择提前卸任。 4月25日,大陆集团发布声明称,其监事会已任命现年55岁的Roland Welzbacher担任执行董事会成员,自2025年8月1日起生效。另外,Roland Welzbacher将于2025年10月1日接替Olaf Schick担任大陆集团首席财务官,而Olaf Schick已于2024年12月提出提前终止合同。 Roland Welzbacher将继续同时管理大陆集团轮胎部门的财务与控制职能,自2023年起他一直负责该领域。待大陆集团康迪泰克(ContiTech)部门按计划独立后,Roland Welzbacher仍将继续在大陆集团执行董事会任职,届时大陆集团将专注于轮胎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