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长安汽车集团成为新央企,至此中国形成中国一汽、东风公司、中国长安汽车三大央企汽车集团。
央企头衔固然是好,但在市场竞争体制下,还是要看看能不能变成真功夫,比如技术突破、市场拓展,这些才是实打实的,能否在比亚迪、吉利等头部自主品牌的高压之下实现在主流市场的破局,也关乎这些央企未来的走势。
8月1日,东风汽车集团在“东风奕派科技战略发布会”上正式宣布东风奕派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新公司将整合旗下东风风神、东风纳米和东风奕派三个自主乘用车品牌,并下设两个子品牌:风神与合并纳米品牌后的奕派品牌。
两年前,东风公司曾对旗下乘用车业务进行过一次整合,包括商品企划、研发、营销、生产等各个环节,并在已有风神品牌的基础上,推出了东风纳米和东风奕派两个新品牌。仅仅过去两年时间,东风公司对乘用车业务“再整合”,可见东风公司对于重振乘用车市场的决心,这一次,东风公司对自主乘用车业务的整合将更加彻底。
央企新势力不破不立
近年来,比亚迪、吉利等自主品牌的强势发力让合资品牌节节败退,再加上新势力带来的新气象,一汽和东风这样的老牌央企确实存在感不高,旗下的合资品牌不如意,就连自主品牌也是被迫跟随,近些年表现得确实很被动。
几家老牌国资车企旗下自主品牌,从研发、制造到销售,各个职能的组织架构都颇为复杂。中国本土汽车产业薄弱的年代里,国资车企集团对自主汽车技术、品牌的投入几乎是不设上限的,复杂架构直接对应的结果是,投入资源的多少不予严格计算,国资自主汽车品牌要的是突破的可能性,这种策略在增量时代问题不大,但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存量市场,就有些跟不上时代了。
其实一汽与东风这样的央企研发实力并不弱,新势力能做到的,东风甚至可以做的更好,导致目前这种落后情况主要是在集团体制机制上存在问题。
鉴于此,许多老牌国企都在进行资源整合,上汽的方式是“大乘用车板块”,广汽的方向是“集团经营管控”,为的就是要让投入看得见结果。
作为央企,决策权都在集团总部,东风乘用车各品牌的决策都需要上报集团总部审批,流程较长,往往都是审批下来了,用户也失去耐心了,在用户喜新厌旧如此快的市场环境下,能否根据市场快速响应,也决定了一个品牌能否打造爆款的能力。
所以奕派科技这个新公司成立后,东风集团给予了充分的授权,包括产品决策、商务政策制定、服务方案等多项权限都下放到公司层面。这样的调整,让相关业务能够在本级形成闭环,提升了决策效率。
东风想再造一个岚图
此前担任岚图CTO汪俊君如今已经成为奕派科技总经理。
汪俊君2022年调入岚图,此前曾连续14年在东风乘用车技术中心(研发总院的前身)任职,是东风多项发动机核心技术的功勋带头人,后来他还参与了猛士、岚图早期的研发,对于打造全新品牌有着丰富经验。
特别是岚图汽车如今已经成为东风汽车比较亮眼的品牌,虽然目前还是依靠岚图梦想家支撑销量,但逐渐摸清市场脉络的岚图已经开始向用户科技型企业转变,其近期带来的FREE+就收到了不错的市场反响,这是东风乘用车值得借鉴的地方,所以也可以把奕派科技理解成为,东风的下一个岚图。
东风汽车的五个主要自主品牌中,岚图是唯一独立建有研发、生产、供应链、销售及服务体系的一家。其余四个,猛士品牌的研发团队一半自持,一半依赖研发总院,而东风风神、奕派、纳米三个品牌,则完全依赖于研发总院提供产品和技术的支持。
据了解,东风汽车研发总院(下称研发总院)的副院长程军加入奕派科技,担任新公司的总工程师。与乘用车相关的大部分研发团队,会从研发总院中分拆出来,并入新成立的奕派科技,具体包括乘用车开发中心、海外车型平台项目团队两个部门。除了上述两部门的完整编制,东风汽车还会从研发总院的其他中心里抽调技术精英加入奕派科技,以快速补充新公司所需。
东风汽车希望赋予奕派科技独立的研发能力,与制造、销售两个体系打通,最终提升自主品牌的研发效率。
汪俊君表示,以前跨公司协调需要层层审批,现在研产供销服都在一个体系内,遇到问题随时可以拉通会议快速决策。另外,过去资源分散在各个品牌,每个项目都难以获得足够投入。现在整合后,奕派科技可以在重点产品和关键战役上实现饱和式投入。只有真正聚焦才能打造精品、实现爆款。如果还是各自为战的状态,很难形成市场突破。
除了东风自己跑出来的岚图,极氪科技此前也是拥有独立研发决策权,虽然目前回归一个吉利,但极氪此前的成功也是说明了这种决策权的重要性,能否快速匹配市场需求,将成为一个品牌成败的关键。
与华为团队共同办公的更多可能
变则通,不变就只能看着其他自主品牌抢占市场。
今年,东风汽车合资板块主力军东风日产打出了一场漂亮的小胜仗。今年4月,东风日产推出新车型N7,售价11.99万元起,获得了市场的积极反馈。今年6月,东风日产N7销量为6189辆,位列合资新能源车型销量总榜第一、中大型纯电轿车市场第三。
据悉,东风日产N7是市面合资车中首个由本土团队主导、99.9%决策的车型。东风日产高管团队频繁向外取经,拜访华为、字节跳动、腾讯等科技公司,引进IPMS(集成产品营销与销售体系)改造营销模式。东风日产高管坦言,“东风日产不能败在我这一代!”,可见其背水一战的决心。
这正是在合资公司中方“一把手”周锋的带领下,东风日产转型初见成效。如今,周锋再被调到东风汽车总部任职,并升任集团副总经理,体现出东风汽车对其在东风日产工作成绩的认可。
所以同为东风旗下的自主品牌,奕派科技除了内部的放权以外,还要积极向外部取经,用不断的产品创新来打破市场固有认知,与华为的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奕派与华为的合作,汪俊君表示,我们与华为的合作其实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与岚图品牌展开产品合作,第二阶段是推进猛士817项目。现在,奕派与华为的合作进入了一个更深入的阶段。我们内部将这个项目命名为"DH项目",其中D代表东风,H代表华为。
这个项目最大的特点是"四个联合":联合定义、联合开发、联合共创、联合营销。我们的团队与华为的团队深度融合,甚至共同办公,真正实现了从研发到市场的全链条协作。
据东风方面透露,这次是华为主动找到东风,他们希望从产品定义阶段就深度介入,共同挖掘用户需求。是一种全生命周期的合作模式——从用户需求定义、设计开发,到生产制造和营销推广,形成完整的协同闭环。这种合作模式代表着东风与华为在汽车智能化领域的新探索,也标志着双方合作关系的又一次重要升级。
“资源整合,力出一孔”,这是东风公司两年前的那次整合中喊出的愿景,如今随着东风公司权利下放,还有华为助攻,这也就意味着东风奕派科技未来拥有灵活的运营机制和全价值链的资源优势,整合的也更加彻底了,内部机制与市场机制真正接轨,也就意味着东风奕派科技这家央企新势力在汽车转型升级赛道上拥有了突破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