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化的快速渗透和消费需求的持续升级,汽车座舱已从单纯的驾乘空间转变为车企核心竞争力的博弈场。当中,内饰材料作为消费感知最直接的部分(应用于汽车座椅、门板、仪表台、方向盘等内饰表面),更是成为技术创新较量的一大着力点,不仅要求其好看、环保、耐用,还要充满质感、科技感,且能与智能化相融合等。新的市场诉求,驱动内饰材料正在发生新的价值重构和变革。

行业重构:内饰材料的四大核心变革趋势
传统燃油车时代,真皮、实木与镀铬饰条是豪华的核心标签。如今,在新一代消费者需求、技术革新与环保法规的三重驱动下,汽车内饰材料正经历全方位的价值重塑,呈现出四大明确趋势:
1、环保成硬性门槛,合成革成市场主导
现今,车内空气质量与健康安全已成为消费者购车的核心考量,叠加严苛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排放法规,环保性成为内饰材料的“入场券”,可回收、低污染亦成为行业核心追求。
“现国内汽车内饰材料主要有真皮、PVC(聚氯乙烯)、PU(聚氨酯)、生物基、超纤等材料,整体展现多样化局面。但我们看到,近年环保理念趋势下,超纤、真皮等使用有所下降,合成革逐步成为市场主导,水性PVC,超柔PVC,水性PU得到了市场的认可,这也是我们的核心业务。”近日,汽车内饰材料知名供应商森欧汽车内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吕新福接受盖世汽车采访时指出。此外,他指出,生物基材料、可再生材料也正在成为行业技术探索的重点方向。
2、质感体验升级,奢华重新被定义
与传统燃油车不同,智能座舱的豪华感不再局限于“高端材质堆砌”,而是转向“细腻触感、高级视觉、舒适体验”的综合呈现,这一变化使得主机厂对内饰材料供应商的选择更为严苛。“我们并非一级供应商,但主机厂有时会直接指定,毕竟材料是看得见摸的着的。”吕新福说到。
3、个性化定制崛起,设计灵活性成关键
为满足消费者对“专属出行空间”的需求,内饰材料在色彩、纹理、搭配上日益多元化,小批量、多品种的定制化生产成为趋势。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中控屏、座椅等核心部位,对皮革裁剪精度、纹理适配性的要求更为严格,这就要求供应商具备快速响应定制需求、灵活调整生产工艺的能力。

4、轻量化趋势凸显,助力电动车续航提升
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轻量化是提升续航里程的关键路径。内饰作为非承载结构件,成为整车减重的核心突破口。因此,在保证强度、耐用性的前提下,研发更轻的内饰材料已成为行业共识。
总的来看,汽车内饰材料正在经历价值重塑,向着更健康环保、品质感更强,制作越来越个性化,轻量化等更好的方向发展,这对供应商而言,是新的课题,也是新的机遇。
现实挑战:成本、性能与周期的多重博弈
在机遇和向上发展的背后,内饰材料供应链企业同步也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发展挑战。在吕新福看来,目前行业正面临成本和性能平衡,生产周期等挑战。
首先,材料创新往往伴随着高昂的研发与生产成本,例如生物基材料、智能表面材料的价格可达传统材料的数倍。然而,主机厂的成本控制要求日益严苛,市场甚至出现“价低者得”的恶性循环。部分非汽车行业背景的参与者,因不了解车规级标准,以低价冲击市场,引发“劣币驱逐良币”的风险。如何在满足成本约束的同时,保障材料的环保性、耐久性与质感,成为供应商商业化落地的最大痛点。
其次,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白热化,将车型开发周期从传统的4-6年急剧压缩至半年甚至更短。这对供应链企业的研发响应速度、生产柔性化和项目管理的极限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此外,随着中国车企加速出海,内饰材料需满足全球不同市场的品质与环保标准,对材料的耐久性、可靠性、一致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国内材料行业格局分化明显:头部企业凭借规模与技术优势领跑,部分企业稳步成长,但大量跨行业进入者因不熟悉汽车行业的严苛规范,难以满足车规级要求而逐渐被淘汰。品质已成为决定企业生存周期的核心基石。
从以上来看,供应商企业要长期发展,除了强化技术实力外,还要在柔性生产、品质保障、成本等具有一定势力和优势。
破局之道:头部企业实践及行业启示
面对行业变局与挑战,以森欧为代表的头部供应链企业通过前瞻性战略与系统性能力建设,走出了一条“创新+效率+品质”的破局之路,其经验值得行业借鉴。
据了解,森欧于1992年成立,在材料领域沉淀30余年。2020年,得到全球知名化工企业旭化成投资,此后5年终,虽然经历疫情等困难,但业绩实现了5倍的增长,并完成扬州工厂投产,墨西哥工厂投产。据了解,该司扬州工厂二期即将投产。
当问及企业如何逆势增长,并如何应对行业新的趋势和挑战时,吕新福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阐述:
1、紧跟市场趋势,抢占价值制高点
面对内饰行业及消费需求的快速变化,森欧的策略是“生产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持续投入前沿材料研发,确保技术储备的持续领先。目前旗下四大产品系列,均满足上述提及的环保、美观度,定制化、轻量化等趋势。

Enhance超柔PVC已获得多个主机厂的认可,不仅帮客户实现了降本,同时媲美奢侈品的细腻质感与高级视觉效果,提供了更高品质的产品给终端客户。而在环保型方面,该材料非碳基、无石油,在工艺上无增塑剂。
EPIC全水性PU从2017年投产以来,远远领先市场。该产品可实现内饰轻量化,柔软舒适,设计优雅,可满足各类车型内饰要求。
Envira生物基产品100%可回收,目前已获得了多个全球主机厂的认可,逐步导入量产。
Everess硅胶革采用可回收基布,相较于PU和硅胶更实惠,是传统真皮的高性能理想替代品,高性价比成就美观与耐用兼具的驾乘体验,也在全面导入市场。

不仅如此,森欧还将可持续发展内化为核心竞争力,除了采用环保材料外,其扬州工厂本身就成为了无溶剂工厂,从加工环境上确保了产品的环保基因。同时,公司还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实践,如为奔驰开发的“沙县式回收项目”和100%生物基PVC,实现了从原材料、使用到回收的生命周期闭环。
2、供应链极致优化与快速响应:应对“中国速度”
为应对主机厂压缩的开发周期,森欧进行了深度内部变革:一方面,用三年时间重构供应链体系,将原材料到成品的交付周期从2-3周缩短至2-3天,极大提升客户响应效率;另一方面,主动介入主机厂前期开发环节,提前对接需求,减少后期变更成本。同时,引入先进数字化设备,提升定制化生产的精准度与效率,通过垂直整合实现“单点联系人”服务模式,缩短工程变更时间,降低管理成本。

3、全链条品质把控
森欧建立了覆盖“开发-原材料-生产-测试”的全链条品质管控体系,配备粘滑测试仪、气相色谱仪、氙灯试验机、耐磨试验机等多样化测试设备,确保产品符合全球车规级标准。

4.全球化视野与本土化深耕:双轮驱动增长
森欧的“五年五倍”增长战略,得益于其“根植中国,服务全球”的清晰定位。它一方面充分利用中国供应链的效率和成本优势,服务好快速增长的国内新能源客户;另一方面,借助旭化成全球化平台,成功打入欧洲和北美市场,实现了真正的全球化业务布局,抵御了单一市场的波动风险。
“在新的机遇和挑战下,我们在不断强化管理,做到不让一个商机用信息盲区错失,不让一个项目因协同问题损失,不让一个方案因技术延迟流产,不让一个客户因质量问题丢失。“吕新福表示。
从上述来看,汽车内饰材料正在经理价值重构,行业的创新竞赛,也正在成本、环保与用户体验的多重约束下加速推进。未来的赢家,需要将产品创新、运营优化和战略布局有机结合,才能在变革的浪潮中把握先机,与车企伙伴共同定义未来的移动空间。

扫一扫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