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汽车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观致汽车贺思聪: 整车行业将走向智联网联时代

观致汽车车联网总监贺思聪

贺思聪:谢谢大家,谢谢各位朋友和同仁们在温暖的午后我们一起沟通和交流车联网或者智能网联的话题。

我叫贺思聪,2010年加入了观致汽车,2015年离开观致汽车去了吉利汽车负责智能网联的项目,今年下半年6月份再次回到观致汽车。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在过去8年的大轮回里面,这个行业发生了什么?以及未来的走向。

观致在最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研发和设计车联网产品。在当时没有任何参考和依据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通过谷歌搜索什么是车联网,找到了一个英文单词叫做telematics(telecommunication和informatics),得到这两个单词之后,我继续往下探索,看到了优秀的企业如宝马、沃尔沃及背后的供应商wireless car。因此我在2010年年底的时候去了瑞典进行交流,我问了一个问题,什么是telematics,我得到的答案让我很震惊,他们的回答是Low earth orbit satellit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over subgrademovingcarrier。

这个解释中文翻译就是,近地轨道通讯技术在路基移动载具上的应用。我想了一下,这个答案是从哪来?或者这个解释由何而来?专家告诉我伽利略计划实现的通讯卫星技术标准下具有部分应用会落在汽车上面。这个概念会贯穿我的整个演讲介绍。

看一下在一整个大的产品周期之后发生了什么?2009年中国的车联网元年,三年之后,2012年首批传统车联网产品集中面世,包括观致车联网产品观致逸云在内,比我们早三个月的是上汽的,类似于这样的产品2012年纷纷陆续面试。再三年我们看到又是一个阶段是红海,红海意味着行业门槛降低,行业门槛降低和同质化极度严重。

两年前所有一二级市场资本风投都砸这个行业,只要有车联网三个字一定是资本热捧对象。但这种情况在2015年变成演变成行业红海。现在离2018年还有两个月,大家怎么办?在这种行业红海情况下,我们发现这个行业到了一个非常大的瓶颈区。但是从表象上,从工信部2025计划里面,车联网到互联网汽车,再到智能网联汽车这个风口概念是向上的。但是实际上这个行业的市场情况,从千万级产品行业变成百万级,最后变成不要钱了。

第一,产品同质化以及产品过剩,产品竞争力不足这个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没有办法证明用的产品是不是全行业最好的,整体方法论和商业模式我们做不到。

第二,整个产品创新利润很低,以及跨界拿来主义盛行,现在车联网天气、新闻、违章、查询,语音,地图塞进去就可以了。这种不叫创新,这种跨界是一种简单的互联网的拿来主义,这种拿来主义没有任何创新意识里面,只是把以为可以卖的好的,以为用的还不错的功能网上塞就可以了。

第三,供应商侧杠杆过高,激化了上面两种问题。

车联网产品最初一定有产品设计需求,它的需求入口或输入是来自市场的,也可以来自经验主义的,当然也可以是拿来主义的。于是就需要选择供应商去实现这个需求。继续往下走一条路是非常严谨的标准化、通用化解决选项。自主化开发带来的结果高品质、高自主、高成本和长周期,最后交付相对比较慢。产品做完运营、迭代之后陈列方法论。另一条路是现在的情况由行业定向来进行供应商选择。这个行业定向带来的结果是同品质、低成本和低自主的。简单拿来主义有它的好处是交付很快,最终带来了产品过剩。

在面向2020-2025年智能网联时代,现在的这种状态很不理想的,这种到了一个整体行业突破的时候。

突破这一块我理解为突破三个方向,一个是技术突破,一个是产品突破,一个是市场突破,第一,技术突破,过去或者在之前我们对于车联网或者智能网联这个产品整体技术是模糊的,最简单的技术方案就是一个在线音乐。现在我们的技术路线虽然没有统一,但是路线逐渐变得鲜明,有无人驾驶、自动驾驶、智能网联。产品从功能机变成智能机,不能再做一个封闭的功能机functional device给用户,这个东西用户对他来说没有价值的,如何做一个智能机smart device,而且有人工智能的,我的这辆车不再是功能集成工业化产品,是一个智能的工业化产品,更好帮助人类实现出行目标的。

技术突破不再以车厂一方,而是整个全行业全链路的技术突破,终端、硬件、无线通讯等等,各行各业都要集中突破和集中交付。

第二,有了技术突破之后,我们必定迎来一个产品突破。新的产品会有新的产品功能定义。在5G时代通过无线通讯领域的边缘计算和算力下沉,整个智能网联产品会进入大范围重定义阶段。产品重定义之后,产品便会追求更好的工艺水平和用户体验。一个简单的例子是根据用户个人喜好调整座位高度,方向角度等等。

第三,有了技术和产品突破,定会有市场表现和突破。2C、2B现在被混合叠加,形成CBC、BBC等等,以及现在流行的共享经济。

对于2020-2025年未来智能网联行业的展望,我认为存在上下两层行业和产品层面。

下面是车联网产品、互联网汽车产品艰苦卓绝上甘岭,因为在红海的情况下,这个下层行业竞争对手太多,需求是同质化的,产品是免费的,最多做成资本运作差异化。这个下层行业支撑会有新能源玩家、产业资本玩家和BAT等互联网跨界玩家。这个下层行业我个人认为会长期存活,规模达到百亿级别。商业模式基本为OPEX低效分摊。而且产品生态圈过重,由于它必须做到同质化,因此所有竞品内容缺一不可,包括安全、监控、大数据、UBI等等,没有差异化之分。

我们往上看的上层行业,它叫智能网联汽车产品,高端大气上档次。上层行业特性是深蓝,整个行业需求的产品ITS、LTE-V、V2X、4.5G和5G及相关技术能力和服务功能。上层行业的支撑是国家基础建设,是一个万亿级别的领域。行业门槛特别高以至于潜在供应商数量很少,包括华为、爱立信、电信、移动等。只有这几家才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功能的标准化、通用化。上层行业的整个商业模式,CAPEX是分离投入的,国家和大玩家负责巨额的基建投入,而主机厂负责提供基于V2X应用场景设计。且OPEX是长效分摊的,通过长期的使用摊销运营成本。

因此我认为在接下来的几年,下一个智能网联和车联网产品周期来临的时候,原先的同质化老产品下沉,唯一资本化运作、新能源,互联网等作为差异化。而真正上层行业通道已经打开。我的分享到这里,谢谢。

最新相关

"画饼"可成真吗 新造车企如何跳出"天坑"

对于新造车企业的印象,相信不少人是这样的。小米董事长雷军在蔚来汽车的发布会上,曾坦诚地说,凡是说互联网造车的他都认为是骗子。数量超过百家的新造车企业,成为了中国汽车产业中最活跃的部分...

先锋对话|陶琳: 降价是遵从特斯拉初心

"想到2023年的开局会很不寻常,没想到一上来就有这么大的动静。"一位国内新能源车企的负责人贾徽(化名)如是说道。由于特斯拉中国开年宣布下调Model 3和Model Y两款主力产品的售价,业界普遍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