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欧盟之后,墨西哥忽然宣布:我们将提高中国进口车关税,最高达到50%!
这样做的理由,是因为运抵墨西哥的汽车价格,低于墨西哥所说的参考价。更为冠冕堂皇的理由是——保护本地就业。
客观地说,如果外来的商品,定价如果过低,确实会影响本土商品的售卖,而本土商品难以售卖,就会影响工厂生产,继而引发就业问题。多米诺骨牌的效应,相当可怕。
不过据了解,一台Tiggo 4 Pro在墨西哥的售价是399900墨西哥比索,折合人民币为15.4万元起;一台MG4,墨西哥售价19.4万元人民币起,顶配还卖到了29.5万元。这样的定价,只能说——太高了!
别人认为低,我们却觉得高,这个事,其实还曾发生在俄罗斯,大致也是因为“定价过低”而采取一些保护性政策,以免本地企业受到毁灭性冲击。
墨西哥是中国在拉美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是墨西哥第三大出口目的国。数据显示,2025年1-7月,中国出口车在海外的销量前十里面,就包括了墨西哥,不过和俄罗斯一样,都呈现下滑的趋势,反倒是东南亚、欧洲等国家的销量同比提升。
目前,在墨西哥卖得不错的车企,包括有上汽、江淮、长安、长城、奇瑞,1-7月销量分别达到了27597辆、14187辆、9311辆、8424辆、5754辆;新能源方面,比亚迪也逐渐打开墨西哥市场。
近日开展的德国慕尼黑车展上,中国汽车品牌大秀新车和新技术,引得外国友人围观。德系三强奔驰、宝马、奥迪,在新能源的浪潮下集体溃败,然而,即便高管们早已认识到自己的落后与不足,受限于成熟的体系和架构,又如何轻易实现“大象转身”,从而反击?
这般情况下,用关税作为武器进行反击并保护本土企业,成为了最主要的手段。
源自中欧汽车贸易的数据显示,“中国电动车对欧出口均价已从2020年的1.8万欧元升至2025年的3.6万欧元”。显然,随着溢价的提升,中国汽车在海外并非依靠低价,反倒是溢价的提升说明了品牌力同步提升,如此,对于国外品牌来说才是最为致命的。
欧洲怕了,墨西哥也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