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具身智能、辅助驾驶领域大事如下:
宇树科技:预计在10月-12月提交IPO申请
9月2日,宇树科技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帖称,该公司预计将在2025年10月至12月期间向证券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请文件,届时公司的相关运营数据将正式披露。
据悉,宇树科技于今年7月份开启上市辅导,由中信证券担任辅导机构。备案资料显示,宇树科技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王兴兴直接持有公司23.8216%股权,并通过上海宇翼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控制公司10.9414%股权,合计控制公司34.7630%股权。
2024年,宇树科技四足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和组件产品的销售额分别占约65%、30%和5%。其中,约80%的四足机器人被应用于研究、教育和消费领域,而剩余的20%则被用于工业领域,如检查与消防。人形机器人完全用于研究、教育和消费领域。
小智点评:宇树科技IPO在即,其四足机器人虽然撑起了基本盘,但后续人形机器人业务的商业化叙事能否说服二级市场,仍存悬念。
特朗普政府拟于2026年春季提出三项自动驾驶汽车新规
9月4日,美国交通部表示,计划在2026年春季提出三项新规,旨在为配备自动驾驶系统的车辆制定现代化的《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这些规则包括放宽对无手动操控装置、不使用变速杆、无除霜按钮及无特定照明设备的车辆的强制要求。美国交通部称,现行“一刀切”的机动车规则制定于数十年前,未能考虑到自动驾驶汽车的特点。
此举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任内改写已实施数十年的《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的最新举措,旨在为自动驾驶出租车时代铺路。特朗普政府放宽自动驾驶汽车监管的这一举措受到了汽车行业贸易团体的欢迎,且对特斯拉及其他寻求推广无人驾驶汽车的企业而言,可能是一大利好。
小智点评:特朗普政府为自动驾驶“松绑”,政策红利释放产业创新活力,但安全与监管的平衡木仍需谨慎行走。
德赛西威发布“川行致远”品牌,入局低速无人车赛道
9月2日,德赛西威正式发布“川行致远”低速无人车品牌,并于现场公开亮相了S6飞翼款、S6侧拉门款两款低速无人车。
据了解,S6系列产品从整车到零部件均为全车规级开发,采用了车规级全线控底盘和模块化上装,包括智能轴向控制系统、全车规级智驾套件、全车智能感知表皮等多项创新技术,并搭载了2颗禾赛的AT系列激光雷达。不仅如此,德赛西威还自研了车规级“远行”电池,正常运行可达6年30万公里以上。而为了实现全场景适配,S6系列产品的爬坡高度也从20%提升到了25%。
基于平台底盘能力,S6系列可满足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农贸配送、快递配送、商超配送、门店补货、生鲜配送、医药配送等不同场景的开发需求。
在德赛西威看来,未来十年智慧出行领域的爆发点,将出现在城市的“毛细血管”——即最后几公里的物流、环卫、配送服务,正面临巨大的效率提升和智能化变革。“川行致远”品牌的推出,正是为了解决“最后一公里”的痛点。
小智点评:车规级硬件降维打击,为末端物流提供高可靠性解决方案。
地平线前高管张玉峰创办“无界动力”
近日,据相关消息透露,机器人新创公司“无界动力”将于近期完成首轮融资。
根据企查查信息,无界动力成立于2025年3月21日,主要聚焦B端工业场景,打造双臂轮式机器人,公司创始人是地平线前智能汽车事业部总裁张玉峰。
回顾张玉峰的职业生涯,他曾在索尼、ARM等知名公司任职。2017年,张玉峰加入地平线,初期他主要负责地平线的全球业务,自2019年起,张玉峰出任地平线副总裁兼智能驾驶产品线总经理,全面负责智能驾驶业务领域的研发、产品、市场与销售服务工作。
在智驾领域,张玉峰的创业选择并非个例。在此之前,地平线前智能驾驶负责人余轶南离职后,通过联手理想汽车前智能驾驶产品总监赵哲伦和地平线前软件平台总架构师、智驾创始团队成员宋巍成立维他动力,也加入了机器人赛道。
目前,维他动力已经正式发布了国内首个智能伴随机器人。按照规划,维他动力将在9月启动制造工厂,10月开启量产级早鸟内测,今年底完成产品上市,并开启海外市场众测。
小智点评:地平线前高管杀入机器人赛道,B端工业场景看似务实,但巨头环伺下能否杀出差异化仍是未知数。
优必选斩获2.5亿元人形机器人订单
9月3日,优必选宣布获得某国内知名企业2.5亿元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采购合同,该合同以人形机器人Walker S2为主,优必选将在今年内启动该合同交付。据悉,这也是截止目前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最大的采购合同。
优必选Walker S2于今年7月正式发布,作为该公司全新一代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2搭载了热插拔自主换电系统,这项技术使得Walker S2具备7*24小时不间断工作能力,同时减少人力维护成本,提升整体生产效率。
除了Walker S2,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优必选还推出了全尺寸科研教育人形机器人——天工行者、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以及商用人形机器人Walker C等多款产品,其中天工行者自3月12日发布后,在手订单已达百台。根据优必选此前预计,今年该公司仅教育科研领域的天工行者人形机器人交付量,就将超过300台。
另据公开数据统计,截止目前,优必选Walker系列人形机器人已获得近4亿元合同,其中上半年已交付近5000万元人形机器人订单。优必选预计,2025年内该公司将交付500台工业人形机器人,全年人形机器人产能预计超1000台。
小智点评:人形机器人规模化落地的前夜,仍需更多“样板间”。
智平方完成新一轮融资
据盖世汽车Seeds报道,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智平方(AI² Robotics)已于近期完成新一轮A系列融资。本轮融资由深创投领投,不仅有老股东敦鸿资产、国投持续加码,还吸引了华熙生物和一家大型零售企业以产业资本的身份参与。其中,深创投单家投资超过亿元。
在此之前,智平方分别于今年1月和3月宣布了数亿元Pre-A轮战略融资和超亿元Pre A+轮融资。
智平方成立于2023年4月,在创立之初,智平方就明确了由高端制造走向公共服务,再走向个人康养的商业化路径。目前,智平方不仅自主研发了首个全域全身具身大模型Alpha Brain,还围绕Alpha Brain正向设计研发了AlphaBot系列机器人,并据此为多个领域的头部客户提供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
今年6月,智平方与东风柳汽达成战略合作,搭载智平方全域全身VLA(GOVLA)大模型的通用智能机器人——AlphaBot 2(爱宝),将进驻东风柳汽汽车工厂,在上下料、拖拽料车、贴挡风玻璃标签、收纳保护布等多个场景执行智能化作业。据悉,智平方自有工厂将于9月投产,届时智平方将正式迈入“自主研发+自主制造+自主交付”的闭环阶段。
小智点评:从“造概念”到“建工厂”,是迈向成为可靠供应商的关键一步。
星尘智能与仙工智能签订千台级工业机器人订单
9月2日,星尘智能宣布与仙工智能达成人形机器人战略合作,在未来两年内合作推动上千台AI机器人在工业、制造、仓储、物流等场景大规模、分阶段部署。两家公司将通过“核心部件+整机应用”的协同模式,构建具备高度自适应性和泛化作业能力的AI机器人平台,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规模化部署经验。
星尘智能专注于全能AI机器人平台的研发应用,目前已经成功推出AI机器人Astribot S1,该款机器人采用了绳驱传动技术,模拟人类肌腱的丝滑用力方式,让机器人行为与动作高度仿人,具备高动态响应、高灵巧操作、高交互安全等先天操作优势。
仙工智能专注于通过控制器和算法,为合作伙伴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他们实现机器人的自主导航和智能交互功能。围绕智能机器人,仙工智能开发了全系列控制器及核心软件,可覆盖高、中、低不同开发需求,提供基于SRC控制器的一站式机器人开发方案。不仅如此,仙工智能的方案还包含丰富的产业链配件支持及一站式机器人部署工具Roboshop,助力客户实现零门槛机器人开发。
小智点评:星尘智能与仙工智能“软硬结合”,抱团取暖穿越周期,但规模化部署才是检验成色的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