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具身智能、辅助驾驶领域大事如下:
英伟达斥资50亿美元入股英特尔
9月18日,英伟达与英特尔宣布达成合作,将联合开发多代定制化数据中心及个人电脑(PC)产品,以加快超大规模、企业级及消费级市场的各类应用与工作负载运行效率。
同时,英伟达将以每股23.28美元的价格,向英特尔普通股投资50亿美元。在发行新股完成这笔交易后,英伟达将成为英特尔最大股东之一,其在英特尔的持股比例可能达到4%或以上。
根据公告,英伟达与英特尔将重点通过英伟达NVLink技术,实现英伟达与英特尔架构的无缝连接。该合作将整合英伟达在人工智能(AI)与加速计算领域的优势,以及英特尔领先的CPU技术和x86生态系统,为客户提供尖端解决方案。
在数据中心领域,英特尔将为英伟达打造定制化x86 CPU。英伟达将把这类CPU整合到其AI基础设施平台中,并推向市场。
在个人计算机应用领域,英特尔将研发并向市场推出集成英伟达RTX GPU芯粒的x86系统级芯片(SoC)。这类全新的x86 RTX系统级芯片,将为各类需要整合CPU与GPU的个人电脑提供算力支持。
小智点评:AI军备竞赛催生昔日对手战略性抱团,但架构整合与生态协同的实际落地仍存挑战。
特斯拉获1万台Optimus机器人订单?马斯克:假的
当地时间9月18日,针对近期有消息称美国植物基制药企业PharmAGRI与特斯拉签署意向书,计划在自营农场和处方药生产环节部署多达1万台Optimus Gen3+人形机器人一事,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简要回复称:“假的”。
此前,据外媒报道,美国制药基础设施平台公司PharmAGRI宣布,已与特斯拉签署意向书,计划在其自有农场运营、原料药合成以及处方药生产中部署多达10,000台Optimus 3+人形机器人。
PharmAGRI公司称,此次部署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旨在强化药品流转监管与美国缉毒局(DEA)的劳动力合规性要求,并替代低薪重复性岗位,将精简后的劳动力转型为高附加值技术岗位。通过机器人替代与再培训计划,公司可摆脱对非法劳工的依赖,保障美国本土就业与薪资提升。
小智点评:近期人形机器人商业化传闻频现,行业需理性看待短期订单与长期稳定规模化落地的差距,另外技术成熟度与场景适配性也仍是关键考验。
因辅助驾驶存安全隐患,小米汽车召回超11万辆SU7
9月1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消息,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决定自即日起,召回2024年2月6日至2025年8月30日生产的部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共计116887辆。
此次召回涉及两个具体编号,分别为S2025M0149I及S2025M0150I,涵盖XMA7000MBEVR2和BJ7000MBEVR2两种车型配置。
据召回公告,本次召回范围内部分车辆在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开启的某些情况下,对极端特殊场景的识别、预警或处置可能不足,若驾驶员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增加碰撞风险,存在安全隐患。小米汽车将通过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升级软件,以消除安全隐患。
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小米SU7累计交付超33万辆。这意味着本次召回车辆占目前SU7总交付量的比重超过三成。
小智点评:软件定义汽车时代,OTA召回能否真正重构安全冗余,仍需长期观察。
均胜电子切入机器人赛道,发布多款新产品
9月18日,均胜电子正式发布机器人AI头部总成和基于英伟达Jetson Thor芯片的全域控制器,以及新一代机器人能源管理产品。
其中,均胜电子机器人AI头部总成采用一体化结构设计,高度集成柔性显示屏、麦克风阵列、深度相机、转动控制等多种功能,基于AI大模型使其具备全域多模态交互体验,均胜电子与智元机器人共同发布了这一“AI头部总成”,今年上半年,均胜电子与智元机器人签约战略合作。
均胜电子全域控制器搭载了英伟达Jetson Thor芯片,AI算力高达2070 TOPS,是上一代Orin的7.5倍;14核高性能计算CPU,性能提升3.1倍;整体能效比提升3.5倍,支持百亿级大模型实时推理,可高效应对复杂应用场景。
为克服目前机器人受制于电池包容量小,充电不便痛点,均胜电子还发布了嵌入式机器人高能量密度电池包与新一代无线充电解决方案。该新产品电芯能量密度大于280wh/kg,能够支持最大36A持续放电,而且将电池从电量0充至80%仅需10分钟,循环寿命超过1000次。另外,新款电池包形态分为嵌入式与背包式,分别适用于机器狗、轮式人形机器人和双足人形机器人。
小智点评:汽车供应链企业跨界机器人领域展现技术迁移潜力,高集成度模块化方案或加速人形机器人成本优化与商业化进程。
禾赛正式登陆港交所,实现“美股+港股”双重主要上市
9月16日,禾赛科技(NASDAQ:HSAI;HKEX:2525)正式完成港股挂牌,成为全球激光雷达行业首家实现"美股+港股"双重主要上市的企业。
根据此前公布信息,禾赛科技拟全球发售1700万股公司B类普通股,此次全球发售包括两部分,其中中国香港发售170万股B类普通股,国际发售1530万股B类普通股,每股定价212.80港元,据此禾赛预计募资41.6亿港元。
作为禾赛的核心基本盘,ADAS激光雷达业务正以规模化交付构筑市场壁垒。2025年上半年,禾赛激光雷达总交付量达547,913台,同比激增276.2%,其中ADAS领域交付449,651台,同比增长237.5%,这一数据已超越2024年全年交付量。
据盖世汽车研究院配置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乘用车市场主激光雷达装机量中,禾赛以284,399颗、33.0%的份额稳居第一,领先华为和速腾聚创,这两家企业上半年激光雷达标配量依次为260,236颗和236,501颗,对应市场份额分别为30.2%和27.4%,在头部效应显著的市场中占据关键优势。
在巩固车载市场优势的同时,禾赛的机器人激光雷达业务也正以惊人速度崛起为第二增长极。2025年上半年,该业务出货量达98,262台,同比激增692%。
其中今年初发布的JT系列产品仅用5个月就实现10万台交付,创造行业纪录。第二季度单季交付48,531台,同比增幅更高达743.6%,展现出爆发式增长动能。
小智点评:激光雷达龙头双重上市拓宽资本通道,车载业务规模化交付与机器人新赛道高增长共同支撑第二曲线想象空间。
众擎机器人斩获2000台人形机器人大单
日前,众擎机器人与多伦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双方将充分整合在场景资源、技术研发、市场渠道等领域的核心优势,携手推进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公安执法、交通管理、商业零售等垂直领域的规模化应用与商业化进程。
为加速具身智能机器人商业化落地,双方还达成了框架性采购合作意向:未来三年内,将根据项目进展与市场需求,采购预计不低于2000台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用于重点领域场景落地。
众擎机器人成立于2023年10月,总部位于深圳。自成立以来,众擎始终专注于通用智能机器人及行业场景解决方案的研发与产业化落地,目前已经先后推出了重载级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T800、轻量化陪伴型人形机器人SA02、人形机器人PM01、四足机械豹JS01等多款产品。
其中T800身高1.85m,体重85kg,搭载了41个高自由度关节,配备固态电池与铝合金外覆盖件,感知系统则同时集成了视觉、触觉、力觉等多种传感器,可对复杂环境变化进行实时感知。
SA02定位于“年轻人的第一台人形机器人”,身高约1.25m,体重约25KG,具备28个自由度,并内置大语言模型。据众擎此前公布信息,SA02售价仅3.85万元起。
小智点评:千台级订单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收益,人形机器人商业化仍困于场景碎片化与成本悖论,何时能跑通可持续商业模式有待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