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云变幻的全球汽车产业版图中,智能化与电动化两股强劲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行业格局。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恰似这浪潮中的中流砥柱,以庞大的体量、蓬勃的创新活力,引领着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方向。
作为一家深耕中国市场近40年的半导体巨头,恩智浦不仅见证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更深度参与其中,成为推动中国汽车电子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如今,站在产业变革的关键节点,恩智浦在中国市场正继续“上强度”。
中国战略:深度布局,敏捷响应市场需求
据恩智浦最新公布的数据,目前其在华拥有超过6000名员工,办事处遍布14个城市,设有6个研发中心,汇聚了1600多名工程师,并建立了一家领先的装配和测试工厂。
这样的布局,使恩智浦能够深入理解中国市场,快速捕捉客户需求,并依托强大的本土研发能力,为中国和全球客户定制、设计和开发产品。据悉,其本地工程团队已为中国和全球客户定义、设计和开发了200种产品。
“对恩智浦而言,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我们对中国市场的未来和恩智浦在其中的地位充满信心。”在近期恩智浦举办的“汽车领导力媒体开放日”活动上,恩智浦半导体执行副总裁兼中国事业部总经理李晓鹤如是说。
今年初,恩智浦成立了新的“中国事业部”业务线,加倍履行对中国市场的承诺。李晓鹤指出,“中国事业部”旨在定义、执行和最大化恩智浦“在中国为中国”和“在中国为全球”战略,该团队从最前沿推动业务增长,实现快速决策,“这一战略将使恩智浦能够在快速创新周期、成本优化和工程效率的基础上,提供真正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最终使其全球客户受益。”
具体来看,“中国事业部”将把恩智浦的全球资源和创新领导力与“中国速度”结合起来,运用敏捷性和创业思维来支持中国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具体做法包括:提供在中国定义、设计和制造的产品,满足中国客户的需求;通过本地合作伙伴关系建立中国供应链;提供端到端的本地服务和技术支持;通过探索创新合作模式,培育新兴生态系统。
恩智浦半导体执行副总裁兼高级模拟与汽车嵌入式系统业务总经理Jens Hinrichsen在接受盖世汽车等媒体采访时表示:“恩智浦拥有着全球范围内的专长和知识,我们也将充分利用我们在全球的专长,以及我们几十年以来在汽车领域积累的知识,与中国高速的发展、中国的敏捷性以及快速的创新环境来进行结合。虽然我们是一家总部在欧洲的公司,但是我们中国有庞大的工程和销售团队,而且中国的文化也是已经深深地进入到我们的工作方式当中。随着中国事业部的成立,我们将为中国的本土团队更多的去赋能,就像中国的本地的公司,能够快速的敏捷的来进行创新。”
技术创新:引领新趋势,满足多元需求
Jens Hinrichsen在其演讲中指出,中国市场的特点是:创新迅速、快速的开发周期、激进的上市速度,追求成本效益,但也面临着人工智能集成、安全与保障要求提高、可扩展性等挑战。
在他看来,长期的成功取决于真正的创新和品牌价值的差异化。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出现,OEM需要在采用新技术的速度与保持平台开发稳定性之间取得平衡,同时保持成本效益和创新驱动。
针对此,恩智浦有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其中包括诸多领先的技术。
比如其在今年5月发布的采用16纳米FinFET技术的新一代S32R47成像雷达处理器。据官方介绍,“相比当前的量产解决方案,S32R47能够实时高效处理三倍甚至更多的天线通道。它提供更高的成像雷达分辨率、灵敏度和动态范围,满足严苛的自动驾驶应用场景,同时仍能满足汽车厂商为批量生产设定的严格功耗和系统成本目标。”
再比如其在7月推出的全新18通道锂电池电芯控制器BMx7318/7518系列IC产品,专为电动汽车高压电池管理系统(HVBMS)、工业储能系统(ESS)及48V电池管理系统设计。该系列产品是恩智浦团队基于中国客户需求,以中国速度高效响应,并在中国完成定义、设计和开发,预计将于2025年11月起供货。
恩智浦所提供的解决方案亦涵盖边缘人工智能,比如其提供eIQ®工具包,针对边缘限制优化人工智能模型;S32计算,用于实时处理的高能效NPU。
更值得关注的是,面对“软件定义汽车”的趋势,恩智浦推出了平台性方案,比如S32 CoreRide开放平台,这一平台是其面向软件定义汽车需求推出的中央计算平台解决方案,可提供安全、实时和应用处理的可扩展组合,更好地赋能软件定义汽车的发展。
据悉,S32 CoreRide开放平台不仅汇集恩智浦成熟的S32计算、网络、系统电源管理技术,还整合了来自恩智浦广泛的软件生态合作伙伴的可立即部署的软件,提供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从而帮助汽车制造商和一级汽车电子供应商大幅降低开发成本和时间。
“看得见的创新即驾驶员看得见、摸得着、记得住的功能,是定义品牌的关键。但大规模地实现这种创新需要坚实的基础。恩智浦同时提供人工智能、雷达、UWB和先进的BMS等品牌定义的技术,以及通过深度的本地合作伙伴关系和系统级集成使其可扩展、安全和生产就绪的CoreRide平台。”Jens Hinrichsen如此总结道。
深度合作:携手本土企业,共促智能化发展
恩智浦与本土企业的深度合作,是其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的关键。就在近期,恩智浦一举公布了多个车企合作动态。
其中在7月3日,恩智浦宣布与吉利汽车研究院成立联合创新实验室。
作为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双方合作涵盖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新能源、车身进入、车载网络等多个应用领域,打造跨不同车型和品牌的汽车电子解决方案。此次联合创新实验室的成立,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全新阶段。
双方将以实验室为载体,将吉利汽车系统且多元的需求与恩智浦领先的产品组合和全面的服务支持相结合,围绕汽车雷达系统、车内通信与连接技术、电子电气架构、AI应用场景等不同方面合作探索,打造芯片新技术快速高效的产业化孵化管道。
7月2日,恩智浦宣布与长城汽车深化合作,围绕电气化、下一代电子电气架构携手深耕,共促长城汽车智能化进阶。
作为多年战略合作伙伴,双方围绕ADAS、电气化、车载网络等领域建立了联合创新实验室,并聚焦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的共同研发和定义。未来,恩智浦将根据长城汽车的技术需求和路线规划,深化BMS前沿技术的探索与合作,包括辅助通过智能预驱芯片助力长城在全新xEV平台中实现BMS和动力域控的融合架构,更好地实现整车的能量管理和动力控制,提供系统的整体性能和智能化水平。
同日,恩智浦宣布与深蓝汽车续签联合创新中心合作协议。此次续约,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新阶段。未来,恩智浦与深蓝汽车将聚焦整车动力控制系统,特别是在电池管理BMS、逆变器及“多合一”动力域中,探索驱动能力动态调节、EIS等前沿技术的集成应用,开展专项联合研发,进一步提升系统智能化水平与能效表现。
该日,恩智浦还宣布,零跑全新的LEAP 3.5中央集成电子电气架构中采用恩智浦S32K388,助力其实现中央域控集成进一步升级。同时,随着基于该架构的零跑B系列首款全球化车型B10的发布,也实现了恩智浦S32K388的全球量产首发。
恩智浦与零跑汽车的合作始于2015年,自零跑首款车型零跑S01的研发起,双方就紧密携手,共同探索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的技术演进。零跑也是最早采用恩智浦S32系列处理器方案的主机厂之一。
全新LEAP3.5架构再次进化,采用全域中央域控系统,实现了座舱、智驾、车身三域合一,而S32K388则赋能整车、车身、网关等多控制器集成,基于恩智浦成熟的软件平台和工具链结合零跑优化的软硬件设计,最大程度的支持跨域融合、软件复用和无缝升级,实现了中央域控系统毫秒级响应与高实时性,满足了中央域控系统对于高吞吐量和低延迟的严苛要求,同时降低开发周期以及系统成本。此外,S32K388可轻松扩展升级到S32K389,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产品功能持续迭代与优化。
综合来看,恩智浦通过与本土企业的一系列深度合作,在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新能源、智能化等多个关键领域不断探索创新,携手打造前沿解决方案与产品。这些合作不仅助力车企实现技术升级与智能化进阶,也推动着恩智浦自身在中国市场的持续深耕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