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汽车新闻
太阳能光伏网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智能化分级》团标发布

5月22日,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简称:北京人形)官方宣布,其于近日联合上海、浙江两地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以及优必选、宇树科技、中国信通院和工联院等主流企业及科研院,在中国电子学会正式发布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智能化分级》(T/CIE 298-2025)团体标准。

当前,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正经历从“功能导向”向“智能进化”的关键跃迁。传统以运动能力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已难以适应复杂场景需求,行业迫切需要建立智能化能力评估框架。

此次发布的分级标准创造性地构建了“四维五级”评价体系,通过借鉴自动驾驶、工业机器人等分级逻辑,结合人形机器人特有的双足行走、手部操作等特征,形成涵盖感知认知(P)、决策学习(D)、执行表现(E)、协作交互(C)四大核心维度的技术矩阵。

具体来看:

感知认知维度要求机器人具备多模态环境理解能力,如同为机器植入“视觉、听觉、触觉神经网络”,能够精准识别物体形状、材质甚至人类情绪;

决策学习维度则强调通过强化学习实现自主进化,使机器人在工业分拣、家庭服务等场景中展现类人判断力;

执行表现维度聚焦双足动态平衡与灵巧操作,要求机器人在搬运重物时保持稳定,在精细装配中展现毫米级精度;

协作交互维度更突破传统工业机器人“被动执行”模式,要求实现自然语言对话、手势识别乃至情感反馈。

该标准将智能化水平划分为L1至L5五个等级,形成清晰的进化路径:L1级机器人仅能执行预设程序,类似“自动化机械臂”;L3级可完成简单场景下的自主决策,相当于“初级管家”;而达到L5级的终极形态将具备跨场景通用智能,成为真正的“数字同事”或“家庭成员”。配套发布的22项一级指标、百余项技术条款及安全规范,为企业产品研发提供了可量化的“能力坐标系”。

值得关注的是,未来,随着分级标准的落地,人形机器人有望突破“展示性智能”,走向真正的“通用智能”,在特种作业、物流搬运、工业制造、教育科研、商业服务、健康养老等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这种场景映射机制,有效破解了“技术先进但应用脱节”的行业痛点。

最新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