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湾《经济日报》消息,6月15日,鸿海董事长刘扬伟在旗下首座电动车电池芯研发暨试量产中心动土仪式上表示,希望通过电芯研发暨试量产中心,将整个电池产业链从上游的材料、中游的电芯到下游的电池包都做起来,并以当地电池产业链做出来的电池供应给采用MIH规格的电动车,从而加速当地电动车产业的整体发展。
图片来源:MIH
据悉,鸿海位于和发产业园区的电芯试量产中心预估将投入新台币60亿元(约13.68亿元人民币),目标2024年第一季量产,将提供电动公车、乘用车及储能等电芯应用初期导入时的需求,产能可达到1GWh,未来将视台湾国产化电芯的市场需求持续扩充。
目前,鸿海正在研究钴、磷、锂等材料,在台湾地区研发技术,未来将陆续与印尼、泰国、美国等地的厂商合作建厂、就地量产,打造电池芯、磷酸锂铁电池供应链。与此同时,刘扬伟透露,鸿海海外第一个电池芯生产据点应该会在印尼。
而此前刘扬伟也曾公开表示,鸿海未来将致力于扩大电动汽车零部件出货,并特别强调,鸿海电动车策略是整车组装、模块与关键零部件三箭齐发。其中,整车组装毛利率较低,次高是模块,毛利率最高的是零部件。
“加速商转和量产,发展更高价值的零组件以及软件,是鸿海2022年EV发展的重点。”刘扬伟在3月的2021年第四季度投资法人说明会上表示,“今年电动车营收仍以软件、零部件为主,整车营收要到明年才会比较明显。到2025年,鸿海的目标是5%的市占率。整车生产目标会是50万至75万辆,其中整车代工的营收贡献预期将会超过一半的比例。”
另据财报显示,鸿海2022年5月营收4978亿元新台币(约1134.98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2.33%、同比增长9.39%,为历年同期新高。前5月鸿海累计营收23924亿元新台币(约5454.6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7%。